映像玉屏丨玉屏农村交通的巨变

政务   2024-10-13 18:38   贵州  

玉屏投稿邮箱:weiyuping1984@qq.com




玉屏农村交通的巨变

夏春权

  1988年,我从贵州省交通学校路桥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交通部门工作,经历了玉屏农村交通从无到有、从通达到通畅、从“村村通”到“组组通”的历史巨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玉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初级“村村通”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党中央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正式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


  那时,在玉屏农村几乎没有公路,只有320国道、201省道,玉屏至朱家场、田坪小江口至彰寨县道,沿线的几个村通了公路,绝大多数农村群众出行靠肩挑背驮。就连县城西面的交通要道七眼桥,车辆仍从古老的石拱桥上通行,连接城北的红花村仍靠车船摆渡。县城尚且如此,更别提广大农村地区了。


  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悉数分给了一家一户,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农村公路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要致富,先修路。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公路建设极为重视,没有建设资金,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要项目、要资金。


  1995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到2000年时,玉屏要达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当时的要求是,只要车辆能从这个村擦边通过就视为通公路。由于当时交通部门只负责县乡道路建设、管护,农村公路就只能靠群众自发投工投劳。那时,群众对修路特别积极,县乡公路修到哪个村,那个村的各村民组群众就争先恐后调田调土修路来衔接,掀起了一股股兴修通村公路的热潮。


  在玉屏至九龙公路未修通之前,安坪、马头田一带的群众到县城要靠渡船,船工每天早起贪黑,从早忙到晚,每船只能渡十余人,既耗时,又费力,上下船时船体摇晃,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路不通,当地缺少山砂,只能去㵲阳河畔挖结构力较差的河砂做砖、做预制板。水泥也不能直接运到村里,还要经过多次倒运才能到达施工场地。人们进城交换农产品,往往要肩挑十余里路,落后的交通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6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我国的“5181”粮援项目,我县玉屏至九龙、长岭至彰寨、李家坪至丫垄口列入计划,于1997年正式实施,1999年基本完工。加上之前或同时修建的北门、崇滩、马面坡、白岩河、贺家滩5座公路大桥加以连接。


  期盼公路修进山村是人民群众迫切期待。与此同时,各地群众在上交国家公余粮总量不减的情况下,由受益群众分摊被占地群众税赋的形式投工投劳修建。没有机械设备,就全靠当地男女老少肩挑背驮,硬是凭借愚公移山的精神,一锹一铲开挖出许多“毛毛路”。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至2000年,玉屏改造和新建了县道56公里、乡道91公里。主要是玉屏至朱家场、玉屏至九龙、玉屏至黄雷、大龙至桐木寨、田坪至洞坡、田坪至将军岩、长岭至彰寨、卓岭至洋合塘、三家桥至丙溪、李家坪至丫垄口等公路。当时,由于没有维护资金,只能在路面上简单地铺撒一些砂石勉强通过。


  农村公路修通以后,许多农户买来农用车辆跑起了运输,不少群众修建了新房,农村面貌进入快速改变时期,农村砖房如雨后春笋一样。一时间,龙马车、方圆车、嘣嘣车、三轮车等农用车载人载物,方便群众出行。


  那时,各种车辆行驶在乡村土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确实是真实的写照。


通达变成通畅


  在“十五”时期,玉屏的农村道路养护原则是自修、自养、自管。农村公路仅仅是修通而已,公路经过之地,大多又是农田灌溉区域,农忙时节群众毁路灌田的事时有发生。还有一些路面刚刚修好没多久,经过车辆一碾压就变成坑坑洼洼,经过暴雨冲刷,造成多数农村公路无法正常使用。路坏了,所在村经常开车的几个司机就邀约拖几车砂石铺一铺,村支“两委”组织群众填一填。但这样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一遇下暴雨就一切照旧。特别穿过村寨人口集聚区,往往是一堆烂泥,或者是十天半月晒不干的水塘。


  2001年底至2002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玉屏编制了农村公路建设“通达工程”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农村公路路况差、路面狭窄等问题。


  2004年,为了使农村公路得到有效管护,县人大常委会经过广泛调研,起草了《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公路管理条例》报请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把每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按上年地方财政总收入的1%列入专项预算”作了刚性规定。当年,农村公路专项养护资金80万元。


  2005年底,省交通厅批复玉屏率先实施“建管养运一体化”通达工程。项目要求:每公里按3万元预算,从乡镇政府所在地修至村委会活动室或者村级学校所在地。因资金较少,无法满足硬化需要,县委、县人民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2006年至2007年在田坪镇20个村率先实施。


  2008年初,通达工程全部完工,总投资532万元,镶边路面宽4.5米,铺碎石厚20厘米,硬化水泥路面厚20厘米,共修筑公路162公里,在田坪修建总站1个,各交通要道新修公交站台13个,投入公交营运车辆16台,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乘坐上公交车,受益人口达3万余人。


  2009年,玉屏争取省财政厅资金400万元,率先在小江口至彰寨的乡级公路铺设沥青路面。这之后三家桥至朝阳、大湾也相继铺设了沥青路面。


  至2010年,玉屏各乡镇绝大部分乡村公路仍在修修补补中度日,但各村追求通达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息,当年通村公路已全部实现通达目标,总里程已达315公里。


  2011年至2015年,随着国家“十二五”通畅工程项目计划的下达,玉屏编制了“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其核心是:以50户以上的大自然村寨为点,实施各点用环线沥青路面硬化,增强“村村通”的通畅效果。总规划910公里,新实施677公里,利用既有线233公里。这项“通畅工程”规划线路为:野鸡坪——邓溪——铁家溪——老寨——朝阳、大湾——狸狮坪——河口——沙水坪——瓮阳——杨柳——混寨——詹家坳——大兴——茅坡——水田——前光——甘龙——蔡溪——胜利——田冲——长岭——金竹——新华——彰寨——迷路——岩屋口——沙子坳——瓮袍——亚鱼。


  2012年,这项规划获省交通厅批复510公里。批复实施的新线是规划的四分之三,每公里按40万元预算,总投资2.04亿元。此项工程从2013年正式实施,于2015年底全部竣工。竣工后,使玉屏农村公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村都实现了通上水泥路。


通畅升华“组组通”


  “通畅工程”实施不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17年玉屏脱贫摘帽整县出列政治任务,实现农村“组组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因有“通畅工程”规划作铺垫,只要对规划线路稍作延伸至20户以上的村民组即可。这一次,要求全部实现沥青路面,路基宽达5.5米,实施总里程914公里。


  原定三年完成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玉屏自加压力,制定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一年任务再提前”的决战决胜农村公路“组组通”的策略。进入2017年4月,两家施工中标企业、六个工区共计几十个施工班组,采取24小时三班倒的方式不间断施工。一时间,整个侗乡玉屏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是挖掘机、运输车、推土机、压路机的轰鸣声,以及那些筑路工人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


  为保障水泥供应施工,田坪镇境内的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和邻县水尾镇境内的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满负荷加班加点生产。各水泥经销点门前每天都是长长的车队,房地产、重大工程建设统统为脱贫攻坚及“组组通”工程建设让路。那时,我与交通战线上的同志们一起奋战在指挥调度、督战施工、检查质量的第一线,每天早出晚归,尽管极度疲惫,却虽苦犹甜。


  鉴于时间紧、任务重,上级资金来不及下拨,所有“组组通”项目均采取施工方“先施工,后结账”方式进行。在整个决战“组组通”过程中,侗乡人民付出了极大热忱,踊跃无偿提供修路土地,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改变世代出行条件的绝佳良机,深深懂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历时15个月,在“组组通”建设中,总投资31052.71万元,投入挖掘机98台,推土机35台,压路机45台,运输车辆200余台,改扩建维护公路75.94公里,新修公路477.7公里,全县94个村(社区)的所有村民组(含大龙经济开发区)全部实现通沥青路。至此,玉屏的县乡公路达369.588公里,村公路378.711公里,通村组公路达477.734公里,每平方公里拥有里程2.37公里。


  公路通了,广大人民群众又盼望公交车能开到家门口来。2018年1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农村通公交车,让老百姓出行不再难。


  新店镇朝阳和大湾两个村,毗邻新晃侗族自治县黄雷乡,不仅偏远,海拔还比较高,县城至两个村的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前,不仅弯道多、陡坡多,路面也很差,非常危险,公交车不敢开进村里来,群众进城都是乘坐农用车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住在里面的群众相当一部分比较困难。当油路铺通后,坡度降了,弯道少了,路面好了,每天一早一晚都有公交车开进村里来,都是定时发车,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每逢赶集,还增加了运输班次,基本满足了两村群众的出行需求。村里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不少县城的游客,有的群众顺势在村里开起山庄,搞起了农家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从2018年9月起,县运输公司根据农村交通状况,投入300余万元,新增13台农村公交运输车辆,新开通运输班线5条,使玉屏农村公交车辆数量达到28台,玉屏县城至彰寨、九龙、兴隆、朝阳大湾等地车辆不足状况得到基本解决。截至目前,全县建制村通客运(公交)率达到了100%。


  如今,全县实现了每个村民组都通水泥路、沥青路,农村公路总里程1226.033公里,100%实现连户路硬化,户户院坝实现水泥硬化,也成功创建了“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玉屏农村交通的大改善,使农村人居环境有了大改变,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的大发展。


  (作者系县交通运输局原局长)


文章节选至《见证》

图片:胡攀学

编:罗贤发 校:季佩佩 杨可佳 审:赵林 覃嵩松


关注,请点在看↓

微玉屏
黔东门户 秀美玉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