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街共生长 | 老街杂货店——半生情愫和挂念

文摘   2025-01-02 18:05   浙江  

长河的老街并不宽,这条街曾是长河地区唯一的市集,80年代、90年代,方圆几里的人都来此赶集,那时,槐街、泽街在长河人心里是宽阔的大道、是长河的“CBD”。

走进曾经的“CBD”,古旧的青石板,雕梁画栋的屋檐,无不流露出当年的繁华。一位身着翠绿色羽绒衣,红格围裙、一头利落银色短发的妇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69岁的来玉青身材瘦削、思维敏捷,她经营这家杂货店20多年了。年轻的时候,来玉青在长河供销社集体企业做售货员,在国有企业转制时期,凭借灵活的头脑,敢为人先的拼劲,承包下了槐街1号店铺,开启了她的杂货店“老板娘”生涯。
      
      来玉青:

“95年的时候就这一个市场,江一、江二、江三村那边根本就没有商业,没有小卖店,他们都到我店里买东西,那时候杂货店生意特别好。96年镇政府开始造大马路,97年长江路修通,大家都进城去买东西了。”

生意一落千丈,尝过“钱味”的来玉青很焦灼,不久,来玉青买了辆公交车,跑客运赚钱养家。 

    来玉青:    

“我跑了十年公交,但杂货铺我一直都没舍弃,我对它很有感情,一直都不舍得放弃,2008年,公交车被收购了,我年纪也大了,去哪找工作都不如在自己家好呀,我就回来自己经营了。"









开了近三十年的老店铺,早已不负当年的繁华,处处留着岁月的痕迹,老旧的木制货架、磨毛的柜台玻璃、缺少珠子的算盘,进入杂货店瞬间穿越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高的货架上放着热水瓶,一个个银色的瓶胆分外耀眼。日化区的雅霜、大宝、散装的孔凤春雪花膏,似桂花香,似腊梅香,似乎是小时候妈妈奶奶身上的香味,唤醒了沉睡在记忆深处的美好。除了具有年代感的日化用品,电瓶车挡风布、针头线脑、扫把畚箕、水桶文具应有尽有。

      来玉青:

“我习惯了有它(杂货店)在,我跟它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都长。邻居也习惯了它的存在,平时生活用品,我这里什么都有,左邻右舍家里需要什么东西,在杂货店基本都买得到。赚不赚钱不要紧的,我有退休工资的,我不靠店铺过日子,"





来玉青说,原来店铺开在槐街1号的时候非常热闹,每天几个到十几个人来店里家长里短的聊天,像邻里的据点,也有人说那是老街的“情报站”。就是现在也常有街坊来坐坐,正说着,一个年轻人来买雨衣,来玉青眼神瞬间亮了,热情迎接,了解需求,推荐合适的颜色、尺寸,讨价还价,活灵活现的生意人的形象跃然眼前。
      来玉青:

“我生意不差的,每天百八十块的进账,吃吃饭肯定够了。只要在店里,我精神头就很好。我会一直开店,这附近年纪大的人也习惯到我这里买东西,走两步就到了,要是我不开了,他们也不方便。我69岁了,这个店算是我的念想了。”

老旧的杂货店陪伴着长河老街走过风风雨雨,新旧融合的自然顺畅,既保留了历史的记忆,又融入了新时代的精气神,杂货店的存留,给生长在这里的人留存了念想,给外来旅游的人留住了老街印象。



策划/陈   翀
编辑/张   蕾
一审/王洁琼 
二审/陈   翀
三审/詹丽华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长河发布 ↓

长河发布
记录长河,凝聚力量,传播“最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