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学子荣获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

文摘   2024-11-01 14:36   江苏  




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多模态传播志愿服务


一、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是贵州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已成为激励贵州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处于山川腹地的贵州近百年来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微缩影。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新时代贵州精神必将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彰显出时代价值。加强以时代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传播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化落实的重要途径。坚定文化自信,发掘历史档案,打造传播矩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志愿服务实践团队的初衷。

团队多次前往贵州遵义、贵阳、铜仁、黔东南、黔南等地进行实地走访,以贵州百岁老人的个体视角为切入点,整理记录了百年贵州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深刻内涵。团队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田野访谈等途径,实地采访105位百岁老人、建立人物档案96篇、累计文字材料20余万字、形成影像资料800G。团队探索构建了一组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说变化、展成就、传精神”的递进方式,用新媒介、新技术讲好贵州乡村振兴的故事。依托调研资料,选择文本、图片、视频、VR等多种呈现方式,编制“百岁黔迹”档案合集。其中包括近20万字的口述史资料、实体影像集、《这百年·贵州》微纪录片、百岁老人(档案)数字博物馆、VR展览体验馆。

图1实践团队规划志愿活动路线

图2 团队成员记录百岁老人资料

图3团队成员拍摄的秋收场景

图4 团队成员与贵州乡村干部交流



二、创新思路与特色做法








(一)创新思路

团队从表现视角、媒介呈现、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贵州百岁老人的真实事迹,分析了解当下新时代贵州精神在农村青年中的传播现状,为科学传播与传承新时代贵州精神提供现实依据,为贵州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1)独特视角:聚焦百岁老人口述历史,展现小人物眼中的“大变化”。民众才是历史、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创造者,微观视角的切入具有更深层的传播价值。团队选择贵州百岁老人的口述表达视角,透视贵州百年来在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三个维度上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通过百岁老人口述,将贵州的百年发展画卷与人民的生活变化生动真实地呈现,诠释民众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2)媒介多元:丰富成果储存传播形式,讲好时代背景下的“老故事”。团队将百岁老人们的故事搬出大山,应用文字、图片、视频、VR等多种方式呈现实践成果,制作实体口述故事、像档案集、微纪录片、VR虚拟展馆,并将成果搬至“云端”,建立专题影像档案网站。通过故事化、数字化、沉浸式的多模态传播矩阵的打造,推动贵州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新时代贵州精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植入与传播。

(3)方法革新: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找准实践服务的“着力点”。团队通过文献研究法准确把握贵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情况与特征。依托田野调查的方式,以百位贵州百岁老人为研究对象,发现老人身上凝练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特征,借助个体记忆进一步阐释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深刻内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当代农村青年群体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认知现状与传播需求,总结出当下贵州精神传播方式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困境,为新时代贵州精神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文化传播找准突破口。

(二)特色做法

文化传播与受众需求相结合。团队运用文献调研了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历史基础及时代价值,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以贵州百岁老人为调研对象,透视贵州百年来发生的变化,进一步阐释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当代青年对贵州精神的认知现状,并此基础上借助文字纪实、影像回溯、VR体验三种不同的呈现方式,为传承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助力赋能。

专业技能与传播实效相结合。团队构建以新时代贵州精神为核心的全媒体矩阵。通过整合媒体传播渠道,促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横向整合与优势互补;瞄准分众化市场,精准化投放内容并对分发渠道进行适当调整、加工;依据多元的媒体传播模式特点,相应改变选择的语言、组合的字词和排列的形式。从整合传播内容、创新语言样态、丰富传播渠道三个层面补充完善全媒体传播矩阵,以期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志愿服务与地方需要相结合。团队致力于最大化推广媒介成果、传播口述故事、弘扬贵州精神,百岁故事宣讲小组在高校举行专题宣讲会,走进中小学课堂讲述实践经历和档案故事。团队得到贵州当地志愿者服务中心的支持,有效解决了山里老人文化水平不高、语言交流不畅等造成的采访沟通问题。在贵州精神相关主题宣传、理论宣讲等方面,与贵州融媒体中心达成成果共建共享合作意向。即将出版发行的口述史书籍、影像整理资料,免费赠送给贵州县记档案馆、中小学图书馆(室)等,点亮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星星之火。


三、成果实效








实践团队依托调研资料,选择文字、图片、视频、VR等多种呈现方式累积实践成果,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新时代贵州精神乡村振兴建设中时代价值,为传承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助力赋能。

(一)文字纪实:口述资料留存文化记忆 

团队借助口述史这一载体,将贵州百年巨变的讲述权从冰冷的书籍档案交还给“人”本身,把历史从严肃的“教科书”还原成鲜活的个案记录。通过故事化呈现贵州精神活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团结奋进精神、“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拼搏创新精神、“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苦干实干精神和“愿从荒漠闯新途”的后发赶超精神,从四个纬度整理出新时代贵州精神谱系的典型案例。

目前已形成口述资料档案96篇,调研视频资料800G,累计文字材料20余万字,开通微信公众号,创建了百岁老人档案网站,将调研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与网络传播;基于口述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编制“百岁黔迹”实体图像档案集;同时,通过“微信小程序”和“论坛板块”,鼓励用户上传身边有代表性的百岁老人故事,弥补在口述史收集整理上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疏漏。

图5 实践团队实地采访工作照

图6 团队成员与百岁老人杨秀明交流

图7 贵州百岁老人档案数字博物馆网站

图8 “百岁黔迹”实体图像档案集

(二)影像回溯:光影回眸再现历史真实

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基于口述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编制“百岁黔迹”档案合集,使影像的纪实性和故事的时间性充分发挥,生动再现贵州百年发展历史真实。

“百岁黔迹”档案合集包含“这百年·贵州”纪录片与“百岁老人”影像记录画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纪录片包含团队深入探访贵州乡村的历程记实以及百岁老人的采访影像资料;“百岁老人”影像记录画册包含百岁老人的照片以及其亲口讲述的历史故事,留存“手印”照,以印证考察资料的真实。

图9 团队成员采访百岁老人徐有妹

图10 团队成员采访百岁老人韦朝明

图11 团队制作的“这百年·贵州”纪录片

图12 团队制作的百岁老人”影像记录画册

(三)VR体验:虚拟技术助力沉浸传播

团队利用VR技术将多样态的调研资料进行数字化呈现与多模态融合,以具身化的新媒体技术推动新时代贵州精神乡村振兴建设中传播,加深贵州精神在农村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使他们更愿意为乡村振兴努力奉献。

虚拟技术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展现形式,利用数字化的影像、口述、文字档案对传统文献记录的补充,让历史记忆的延续更真实、全面,也更具个性,是丰富虚拟仿真档案馆馆藏和完善馆藏结构的重要举措。团队将实体的档案资料数字化,赋予“百岁黔迹”贵州百岁老人影像档案“海量存储”和“开放传播”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图13 团队前往贵州采集数据

图14 团队成员前往乡村建设示范区

图15团队打造的虚拟仿真档案馆

图16邀请观众体验虚拟仿真档案馆



四、社会声誉








实践团队充分运用传播技术,积极创新宣传模式,组建新时代贵州精神校园宣讲团,走进大中小学课堂,举办“百年历程”专题宣讲会,开展“遇见贵州·乡村振兴”主题摄影展等艺术展演活动,累计覆盖受众近万人次,相关的实践创作成果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次获奖。


图17 作品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特等奖

图18 团队成果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TOP100

此外,团队实践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贵州百岁老人生活、贵州百年变迁和乡村振兴建设等话题的关注,相关实践事迹在学习强国、新华日报、贵州日报等国省级主流媒体平台被宣传报道22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19学习强国平台报道实践活动

图20贵州日报报道实践活动

图21现代快报报道实践活动

图22新华日报报道实践活动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用新时代贵州精神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聚焦新时代贵州精神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文化传播体现出重要价值。

团队调研的范围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团队的实践与服务地点限于贵州的部分地区,容易忽略不同地区在发展政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研究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团队将在下一阶段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以贵阳为中心,涵盖贵州各地,以期获取更多的样本数据和调研影像资料,取得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调研结果。

团队志愿服务的效用有待进一步提升。着眼于贵州精神文化的传播,引入AI智能系统,增强VR展馆的交互功能,在虚拟展馆中引入智能导览功能,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展览体验,是实践团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团队下一阶段将充分调研乡村振兴相关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对接决策部门的服务需求,发挥出文化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功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与传承添砖加瓦。


附录








(一)文件材料

(1)调查问卷

关于新时代贵州精神在贵州农村青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本次调查活动的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哺育和支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村志愿传播新时代贵州精神在充分发掘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现代文明养分的基础上,是真正做到有内涵、见实效的乡村文化建设实践。为了解16周岁至24周岁贵州农村青年群体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认知现状与传播需求,本团队设计了该问卷。请从本问卷每个问题后面提供的答案选项中选择与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相符的答案,或者在题目下面空白的地方填写您的答案: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 您的年龄:            

A.16-18周岁            

B.18-22周岁                

C.22-24周岁

3. 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中专                         

D.大专       

E.本科                         

F.研究生及以上   

4.您的职业:       

A.党政机关、部队、事业单位、国企职工   

B.民营企业主、个体户

C.民企私企职工        

D.自由职业者           

E.学生

5.您目前是否居住乡村:

A.是                

B.否

6.您的政治面貌:

A.中共党员                      

B.共青团员               

C.群众                            

D.其他

7.您平时经常接触的媒介渠道是:(可多选,最多三项)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手机               

E.网络                     

F.书本杂志                   

G.其他(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每天上网时间是:

A.不足1小时            

B.1-3小时                   

C.3-5小时               

D.5小时以上 

9.您经常使用的新媒体有(可多选,最多三项):

A.门户网站               

B.新闻客户端         

C.社交软件

D.贴吧论坛  

E.在线教育平台    

F.其他(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您对贵州乡村振兴战略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               

B.了解                         

C.部分了解               

D.完全不了解

11.您认为目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有哪些:(可多选)

A.在城乡文化关系认识上有所偏颇          

B.对乡村文化中先进文化因子把握不足

C.在乡村文化价值认同方面出现偏差        

D.偏执于产业化的乡村文化发展方式

12.您认为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举措有哪些:(可多选)

A.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独特性

B.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乡村文化的时代性

C.激活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精神文化地标,增强乡村文化的功能性

13.您认为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坚持哪些:(可多选)

A.坚持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发展方向,增强文化自信,持续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化和创新性发展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智慧推动文化礼堂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C.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丰富美丽乡村内涵,以一种“活化”的方式来体现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

14.您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               

B.了解                        

C.部分了解               

D.完全不了解(跳转16题)

15.您认为新时代贵州精神是(可多选):

A.党带领贵州人民的精神指南

B.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之一

C.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

D.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16.您认为以下哪些属于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核心要义(可多选):

A.团结奋进                

B.拼搏创新                  

C.苦干实干                

D.后发赶超  

17.您对贵州政府与群众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践行事迹了解程度如何?

A.非常了解             

B.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C.了解程度一般       

D.完全不了解

18.您是通过哪个途径知道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可多选)

A.新闻报道                

B.影视资料                  

C.社交媒体                

D.会议讲座

E.亲友传播                

F.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您认为贵州精神不被了解的原因是什么?

A.宣传不到位            

B.自己不关心                     

C.不理解内涵与价值   

D.缺少实例了解      

E.其它(请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您喜欢哪种形式来宣传新时代贵州精神?(可多选)

A.新闻报道          

B.影视资料      

C、宣传牌           

D、会议讲座

E.亲友传播                 

F.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您更倾向于接受何种视角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阐释?

A.第一人称视角           

B.第三人称视角       

C.纯客观视角(无人称)

22.您希望新时代贵州精神的传播在哪一方面得到改善与加强?

A.叙事视角                  

B.传播形式                  

C.交互方式

23.如果打造VR虚拟纪念馆,让您通过体验故事沉浸式了解新时代贵州精神的价值内涵,您会接受吗?

A.会                           

B.不会

24.您对乡村文化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意见?            

建议与意见:                                                          

                                                                 


25您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传播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意见? 

建议与意见:                                                          

                                                                      

谢谢您的参与!

(2)访谈稿件节选

访谈记录

档案编号:2023-BRXG-0723-18

采访时间:2023年7月23日

采访地点:贵州省罗甸县斛兴街道环城路幸福巷12号

采访对象:杨秀明、杨昌荣(杨秀明之子)

采 访 人:宋熹瑞


记者: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年纪了啊?

杨老:102了。

记者:这很有意义啊!您是1921年出生的,您见证了党的百年发展,见证了乡村振兴啊!


记者:有什么让您觉得印象深刻的变化吗?

杨老:在过去,村里多是土路,地上多是烂泥巴。现在,国家给老家村子里都铺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家家户户墙都刷白了。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生活,要是有人说中国共产党不好,我第一个不同意!


杨老:我大孙子以前在外地打工,这两年在家里做农产品生意,直接在网上卖,很方便,我孙女是个大学生,去年考上乡镇公务员了,也回来报效家乡了。

记者:真好,年轻人都回来建设家乡了。

杨老:我儿子也不用担心外出打工或去城里逛街,家里的农田怎么处理的问题了。有能力的人把村里的所有农田都承包了,进行规模化种植。我们每年把田借给承包商,也会获得一定的租金。


记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您的生活水平如何?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如何?

杨老:生活水平我已经很满意了,之前我也是贫困户,要不是政府帮扶我,哪能有现在的好日子。现在我们高龄补助一个月有1000元呢,还有养老金拿,每年都有一次免费体检。现在日子都过得特别舒服,比起以前为了生活生计愁眉苦脸的样子,变的不知道有多好。


记者:政府每年提供免费体检啊,那真好,那你们在村里平时看病方便吗?

杨老:还蛮方便的,村卫生站的医疗设施先进,卫生站的同志也热情,我们投保后买药看病都有政府补贴,减轻了许多经济负担。

(3)实践感悟

感悟一:

作为“一路黔行”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先后多次踏上贵州这片红色热土,我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但我们始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着,我们记录下每一位百岁老人亲历的故事,用文字、影像以及现代传媒技术还原他们所见证的历史,感受岁月沉淀,体悟乡村振兴。我们奋力克服技术难题和硬件限制,从江苏到贵州,数千公里的距离牵动着团队所有人的挂念和期许:呈现最真实的贵州乡村振兴的故事,诠释最精彩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在和村里的爷爷奶奶交谈的过程中,他们一次次激动地提到旧村改造之前孩子上学多么不易,对外出行多么不方便……如今,家家户户住进了改造后的社区中,学校就在家门口,到处都是水泥路。说起现在的生活,他们的眼中都是对未来满满的期待。我知道农村的变化绝对不止于此,居住在这里的人民时刻感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活福利。在这里,我切实体会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我们的国家从来不是在空喊口号,从脱贫攻坚到旧村改造,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盛世韶华,岁月与共。我们更加为贵州乡村振兴的成就感到惊叹,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身使命的光荣。路漫漫其修远兮,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数字新媒介的逐步普及,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有利的条件,我们将继续坚定目标,凝心聚力,脚踏实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最真挚的情感和智慧!


感悟二:

整个实践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贵州实地调研的那段时光。我们走访了生活经历迥异的百岁老人,他们有的是当地最早一批的共产党员,有的是参加过著名战役的老兵,有的是年轻时一直勤恳工作于基层的工人……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每位老人都非常和蔼可亲。在收集图像的过程中,我特别喜欢捕捉他们的笑脸,每一位老人的身上都承载着过去几十载岁月的艰苦,但现在摄像机中的他们,坐在宽敞整洁的院落里,带着亲切的笑容回忆过去,已全然是拥抱新的幸福生活的姿态。我想,这就是我们探寻的乡村振兴最真实的表达。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课堂不仅在校园里,更在社会中。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各界对于农村发展问题都提高了重视。我很高兴能够在村民们的话语和实地走访中感受贵州乡村的蝶变,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新媒体时代,作为青年传媒学子,我们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以专业技能记录变化、以专业视角传承振兴、以专业情怀诠释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二)新闻报道

学习强国

贵州日报

现代快报

中国江苏网

江苏教育报

交汇点新闻

现代快报


创青春

扬州日报

扬州晚报

扬州发布

扬州发布

扬州大学团委公众号

扬州大学团委公众号

扬州大学团委公众号

扬州大学团委公众号

新闻与传媒学院公众号

新闻与传媒学院公众号

新闻与传媒学院公众号

新闻与传媒学院公众号

新闻与传媒学院公众号

新闻与传媒学院公众号





编 辑 | 仲  童

校 对 | 李湘雲

审 核 | 居再宏、徐  佳、郭廷珂

来 源 | 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

扬州大学研究生教育
“研”途有约:科研学术 多彩校园 资源共享 就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