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常忧不足
廉不贪直不倚
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
廉者 民之表也
廉者不求非其有
廉者常乐无求 贪者
心灵底片
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称之为心灵底片。----题记
壹
1962年,青春年少的父亲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被分配到了省水利厅工作,但是他却毅然放弃了。父亲说:“男儿志在千里,我要到遥远的边疆去发挥所学的专长”。我奶奶再次具有不一般的眼光,鼓励父亲去远方实现理想抱负。结果被分配到了丽江,到了丽江,父亲还是没留下,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当时兰坪没水没电没公路,条件非常艰苦,组织批准了他的要求。就这样父亲离开了条件较好的滇中、离开了奶奶和故土,来到偏远落后的滇西北,徒步走进了大山、徒步走进了兰坪。
那时,我们的国家还处于建国初期,许多地方都是一穷二白的面貌,又被“三年困难时期”折腾得奄奄一息,偏僻落后的边疆更是处处都需要人才、需要建设、需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父辈们都是有着坚韧毅力和最具吃苦耐劳精神的一代人。父亲曾讲述给我们:当年没有电,他们点松明火、点煤油灯学习和工作;没有公路运输,他们坐“11号车”,身背肩扛、爬山涉水完成任务;没有自来水,他们挖井取水、远程背水、接喝雨水……品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困难的折磨。可是,再艰难困苦,他们修电站、修公路、修沟渠兴水利,搞基础建设的脚步没有停息过。面对当时语言不通、条件相当恶劣的环境,我不知道父亲的理想和信念有没有动摇过?我只知道,父亲和那些支边青年来后,几年功夫,公路通了,一座座小型水电站建成了,一项项人畜饮水工程建成了,悄然改变着老百姓的生活。
最让我钦佩的是,父亲一个大汉族,为了工作和生活,居然学会了兰坪的多种方言,适应了偏僻山区的艰苦生活,把根扎在了兰坪,把家安在了兰坪。
贰
父亲正直、清廉的形象,磊落光明的胸襟,善良、谦和的品质,艰苦朴素的作风是熏陶、培育女儿们健康成长的指南。
1982年,父亲有目共睹的能力和业绩,得到了同仁和上级领导的认可,被任命为兰坪县水电局局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而母亲患的“间歇性精神病”也日趋严重。发作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父亲单位上的事多,回来还要给五个儿女做饭,更让父亲提心吊胆的是母亲,被病魔缠身的母亲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糊涂的时候越来越多,每天不是吵就是闹,时不时还往外跑,刚开始同事还帮着找找,时间长了也不好麻烦大家,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父亲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里去寻找母亲,情况好些时半夜就能找到,领回母亲后,父亲照例温柔地给母亲打洗脚水洗脚,慢声细语地哄母亲吃药,父亲对母亲那种无私的爱是无需用语言表达的。很多时候都是安抚好母亲后就在办公桌旁工作到天亮,然后给全家做早餐,收拾好一切之后,才去上班。
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是我们这个家的中流砥柱。即便如此操劳,每天他都是精神矍铄的第一个到局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他热爱的工作中,从不会因为家事而耽误工作。
叁
肆
伍
来源:《兰坪》第五期
编辑丨游继贞
责编丨和嘉宏
监审丨蜂石铨
出品:兰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