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类的生日”,这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人日”“人胜节” 或“七元日”。
正月初七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一天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禁忌。以下是关于正月初七的一些习俗与禁忌: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人日节时,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人日节也是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南方一些地区有“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
吃面条的习俗, 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 取长寿之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编辑|杨鑫涛
初审|王京昊
复审|侯晓青
终审|孟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