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乌合之众
文摘
财经
2024-04-29 15:30
北京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是大众心理研究的经典之作,出版百年来,始终有着令人费解的持久影响力。喜欢这本书的人把它誉为社会心理学最有影响的著作,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书中充满了偏见。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本书的价值。近代以来,我们习惯于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推崇集体的力量,重视集体智慧。但勒庞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反集体主义的学说。在勒庞看来,每个进入群体的个人,会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心理上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冲动、偏执,易受暗示和轻信,几乎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约束个人的道德标准在群体面前似乎毫无作用,专横、暴虐但又在某些时刻展现出强大的英雄主义和超高的“道德标准”。用勒庞的话说:“它可以把老实人变成罪犯,也可以把懦夫变成豪杰。”《乌合之众》成书于19世纪末,书中引用的许多历史事件对我们或许相对陌生,但其对于群体心理的分析总能带给我们现实的指导意义。
通常而言群体是指聚在一起的个人。但在心理学的角度,一千个偶然聚集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只有一些个体为了同一个行动目的而聚集成群,他们自觉个性消失,感情和思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心理学上把这群人称为群体,或是一个“心理群体”。心理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获得一些完全不同于个人的特征。这无疑是暂时的,但又十分明确。新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勒庞的答案有三点。首先是“人多势众”。形成群体的个人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于本能的欲望。第二个原因是传染的现象。这对群体的特点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还决定着它所接受的倾向。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易于接受暗示,也是相互传染所造成的结果。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暗示的人寥寥无几,根本无法逆流而动。基于此,有意识人格消失,无意识人格得势,组成群体的个人便不再是他自己了。
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不同于个人具有约束自我的能力,群体总会是刺激因素的奴隶。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中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他们只会被极端感情打动,想要影响群体,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在普遍的印象中,无论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还是欧洲的法国大革命等,群体往往是革命的先锋与主力,不畏强权、充满革命激情。但在勒庞看来恰恰相反,如果以为群体中的革命本能处在主导地位,那就完全误解它们的心理了,这只是反应了群体的暴力倾向,保守才是群体深刻的本能。群体的反叛和破坏行为的爆发总是十分短暂,在无意识因素的支配下,很容易屈从于传统和世俗,它们对一切传统的迷恋和崇敬是绝对的。与此同时,群体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却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当拿破仑压制了一切自由,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他的铁腕时,向他发出欢呼的正是最桀骜不驯的雅各宾党人。
勒庞在书中描述了许多群体的负面形象,但这并不是群体的全部,他也无意如此。群体所导致的结果远比简单的善与恶要复杂的多。比如道德。
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自我牺牲、不计名利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毫无疑问,群体经常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正是群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人,会不顾一切地赴死犯难,为一种教义或观念的胜利提供保证。这种英雄主义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成分,勒庞认为也正是因为群体的无意识,虽然经常放纵自己的本能,但群体也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这种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群体对个人道德有净化作用,虽然不是不变的常规,但确实经常可以看到的常态。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眼前利益,我们这个星球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
在勒庞看来,社会组织就像一切生命有机体一样复杂,我们还不具备强迫它们在突然之间发生深刻变革的智力。因此对一个民族有致命危险的,莫过于它热衷于重大的变革,无论这些变革从理论上说多么出色。发生在文明变革之前的大动荡,乍一看上去,似乎是由政治变化、外敌入侵或王朝的倾覆决定的。但是对这些事件作些更为细致的研究,就会发现在它们的表面原因背后,可以普遍看到人民的思想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不过是人类思想不漏痕迹的变化所造成的可见后果而已。群体无疑总是无意识的,但也许就在这种无意识中间,隐藏着它力量强大的秘密。我们每个人或都身处其中,应该时刻警惕,或者尝试利用它。
-全文完-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
冯克利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声明:本文由仁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撰写,本报告内容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目前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