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 生猪期货助力广西生猪养殖产业稳健发展

政务   2025-01-08 19:03   辽宁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畜牧行业里一句俗语道出了养殖风险之大和不可控性。生猪养殖行业就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给养猪业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




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2021年1月,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挂牌上市,同玉米、豆粕等品种期货和期权一起,形成了从主要饲料原料的种植、加工到养殖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风险管理体系,为生猪养殖业提供了有效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工具。在生猪期货上市四周年之际,记者深入广西生猪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保险+期货”项目在当地的运行情况,以及产业主体如何运用期货工具规避风险穿越“猪周期”的故事。


“保险+期货”助农户稳收增收


从广西南宁市区驱车一路向北,走不出多远,车窗外错落有致的楼宇就慢慢变成了连绵起伏的山丘,仿佛绿色的波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位于上林县的广西弘康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康农牧”)。陆愈忠在2005年创立了弘康农牧,主要从事生猪养殖业务。如今,弘康农牧已在上林县建有3个养殖基地,实现年出栏生猪6万头。

  从一开始做饲料生意到自己建猪舍搞养殖,陆愈忠自20世纪80年代从广西农学院畜牧专业毕业后就投身生猪产业,已经跟猪打了半辈子交道。“过山车式”的猪价波动对陆愈忠来说已不是新鲜事,如何规避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在他看来至关重要。常见的生猪政策险为农户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政策性保险防的是自然灾害、疾病、死亡的风险,但当猪价下跌过猛导致利润剧降,甚至亏损的话,面对相对固定的养殖成本如仔猪、设备、人工等支出,资金压力就会陡增。”陆愈忠说。

  为锁定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陆愈忠在2022年参与到猪饲料价格“保险+期货”项目中。“我当时自缴保费52万元,最后保险到期时给我赔付了105万元,帮我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正是这次成功的避险经历,让陆愈忠加深了对期货工具的认识,并在2023年、2024年进一步参与到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中。

  据了解,“保险+期货”模式下,生猪养殖户可以向保险公司购买饲料价格或生猪价格保险,一旦遭遇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触发保险理赔条款,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亏损。保险公司则通过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实现“再保险”,形成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风险管理的闭环。

  据统计,广西当地的生猪养殖户参与“保险+期货”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从大商所支持开展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来看,广西投保户数从2021年的36户增长到2023年的3039户,保费规模从361.61万元增长到5841.83万元。

  为减轻农户参与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的保费负担,广西还引入“省级+市县级”特色农险支持资金,将特色农险与交易所专项补贴结合,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专项资金,确保农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享受高质量的保障服务,增强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保障覆盖范围。

  “以2023年大商所支持广西地区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为例,大商所和自治区财政均按照40%的比例对保费进行补贴,市、县两级财政则会根据当地情况按照10%至15%比例进行补贴。如此一来,养殖户只需缴纳5%至10%的保费就可参与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商所支持的项目,由期货公司自发开展的市场化“保险+期货”项目在广西也不在少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交易所项目外,全区还开展县域商业项目作为补充,显著扩大了“保险+期货”业务的受益面。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也会对保费进行补贴,为养殖户的稳收增收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谈及“保险+期货”模式为广西生猪产业带来的变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期货”保障了养殖户收入,增强了养殖信心。传统生猪养殖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养殖户收入不稳定,“保险+期货”通过锁定价格风险,有效降低了因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稳定了养殖户的收入预期,提升了养殖户的信心。2023年大商所在广西支持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平均赔付率达125%。同时,“保险+期货”提高了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促进了产业发展。生猪养殖面临自然灾害、疫病等多种风险,通过政策性保险可以转移这些风险,再加上期货对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商所在广西支持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参保现货总量从2021年的0.61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7.27万吨,促进了生猪产业的稳健发展。


“期现结合”助企业抵御风险


生猪过磅称重、现场质量检验、货权转移……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以下简称“永新畜牧”)相关负责人回忆起永新畜牧作为生猪非集团交割仓库于2024年9月进行的首单生猪期货交割,对整个过程至今记忆深刻。这也是广西首次生猪期货交割。

图为永新畜牧养殖基地一角。来源:农民日报

生猪期货交割只是永新畜牧推动期现结合发展的其中一环,该负责人见证了永新畜牧从接触生猪期货到深入运用的全过程。永新畜牧的生猪出栏数从2019年的66.9万头增长到2023年的409万头,随着规模日益扩大,避险需求愈发强烈。作为生猪产业链的避险工具,生猪期货自上市之初就进入永新畜牧的视野。“为了参与套期保值业务,在前期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学习工作,在大商所的支持帮助下,在公司内部组织了多场期货专题培训,还专门安排高管参加外部的各类培训,并且多次主动走出去与经验丰富的企业交流学习。随后开始推动制度建设,梳理套保流程,组建套保团队。”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作为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永新畜牧将拥有交割库作为关键的第一步。2023年7月,随着获批生猪非集团交割库,永新畜牧在当年11月正式开始参与期货套保。“当时猪价整体偏弱,部分养殖单位面临年底冲刺的任务,整体出栏压力较大,我们根据对春节后猪价的行情预判,综合分析生猪期货挂牌合约价格情况,通过卖出生猪合约对2024年2月出栏的生猪进行了套期保值,经过期货端及现货端综合评价,达到了我们预期的套保效果。”永新畜牧相关负责人说。
  从2023年11月到现在,永新畜牧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推进期货套保业务,针对上游饲料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还开展了玉米和豆粕品种的套期保值。如今,永新畜牧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
  谈及参与期货市场的感受,永新畜牧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市场对养殖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不仅能够有效对冲价格风险,还能提供未来价格的预期信息,帮助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养殖计划、销售及采购策略以及库存管理策略。通过参与期货套保,猪企可以稳定经营业绩,降低市场风险,尤其是在行业周期性低谷或面临突发市场风险时,参与套保的猪企比未进行套保的企业更能抵御风险,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
  不过,该负责人也指出,期货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对行情的判断、介入的时机等都影响着套保的效果。企业应该把期货当做现货经营的辅助工具,企业做套期保值是为了更好地稳健经营,实现经营目标,而不是为了在期货端获得盈利。“结合现货情况综合评估,2024年套保的效果比较理想,有效抵御了市场价格波动。”上述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深入总结套保和生猪交割的经验,继续开展套保业务,并依托交割库开展生猪仓单业务,进一步推进“期现结合”。(农民日报 张缘成)





大商所发布
关注大商所官方发布平台,及时掌握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