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院士入选!中国内燃机学会首届21位会士名单公布!附学者简介!

文摘   2024-11-27 12:10   江苏  
近日,中国生态学学会公布创始会士名单,13人为中国生态学学会创始荣誉会士,其中院士12人;30人为中国生态学学会创始会士,其中院士29人。
根据《关于提名中国内燃机学会首届会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士评审办法》等文件要求,中国内燃机学会启动2024年度会士候选人提名工作。经过单位和个人提名、形式审查、会士评选委员会评审并经九届五次理事会会议审议等程序,2024年度共评选产生21位会士。其中,经中国内燃机学会邀请,金东寒等院士同意,有6位院士自然当选为本年度会士。

2024年度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士授予名单

(按姓氏笔划排序)



    中国内燃机学会首届会士简介   

苏万华,男,1941年生,生于黑龙江佳木斯,原籍山东宁津。内燃机动力工程专家,2011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1960年苏万华进入天津大学动力系内燃机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8年研究生班毕业后进入天津动力机厂工作;1978年进入天津大学热能系燃烧研究室工作;1985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挪威理工学院海洋技术中心学习;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进入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1997年担任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苏万华长期从事内燃机动力工程,内燃机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攻关和人才培养。

金东寒,男,1961年生,生于黑龙江绥化,原籍浙江新昌。2009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教授。1978年3月-1984年9月,金东寒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内燃机和动力装置专业学习,分别获得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在热工教研室任助教。1985年3月-1989年4月,在中国舰船研究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就职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1999年起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金东寒长期从事新型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研究与应用开发。

黄震,男,1960年生,浙江鄞县(宁波)人。动力机械工程专家,2019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1978年黄震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7年至2002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至2009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2010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长期从事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石油替代途径与新能源汽车、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工作。

毛明,男,1962年生,湖北咸宁人。2019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198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198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毛明长期从事战车总体技术理论研究和装备研制等实践工作,在主战坦克的总体设计、两栖战车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做出了创造性成果


黄佐华,男,1963年生,河南三门峡人。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教授。1980年至198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至1987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助教;1989年至1991年赴日本岐阜大学留学;1991年至1994年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1992年至199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1997年至1998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98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佐华长期致力于燃料化学和发动机清洁燃烧研究。

尧命发,男,1968年生,天津人。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SAE) 和国际燃烧学会会士。现任天津大学教授。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1992.04-2021.03在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历任助教、助理研究员、副教授、副主任、研究员、主任。201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国家二等奖。2022年11月任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挂职3年)。研究方向:内燃机燃烧和排放控制、代用燃料燃烧和内燃机数值模拟。2023年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王天友,男,1970年生,河南光山人。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9月-1993年7月在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6年4月,在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2月–2003年2月在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现任天津大学副校长。201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研究方向:内燃机燃烧及排放控制;内燃机缸内空气运动及混合气形成;现代激光诊断技术;清洁燃料及新型车用动力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内燃机气流运动与喷雾;多相流动及传热传质。

丁水汀,男,1967年生,辽宁铁岭人。中国民航大学校长。1990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3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学位,导师为朱谷君教授。曾参与创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并担任系主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国家试点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任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系统安全性与适航、空气系统与热端部件冷却、微小型动力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学术贡献有建立了航空发动机复杂系统过渡过程新载荷谱基本理论和捕捉方法,发现了新失效模式,解决发动机过渡过程叶片重大问题;研制两级增压系统,自主创新两级压气机新结构,技术指标国际领先,解决装备发展急需。2023年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卫海桥,男,1974年生,湖北黄石人。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4年9月-1998年7月在东北电力学院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学习,获东北电力学院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9月-2001年7月在昆明理工大学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专业学习,获昆明理工大学毕业证书和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3月-2004年7月在天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学习,获天津大学毕业证书和工学博士学位;2004.9-2006.7: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6.7-2013.6: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2013.6-2023.6: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23.6-至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帅石金,男,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车辆学院)-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198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1989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199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1998年~2000年在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员;2000年~2006年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2001年~2002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至今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任教授。研究领域:发动机能源与燃料;发动机喷雾燃烧可视化与数值模拟;发动机排放控制与后处理。

冯慧华,男,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1994-09至1998-07,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汽车与拖拉机专业本科学习;1998-09至2003-03,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硕博连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近年作为负责人承担军科委重大项目、国防基础产品创新计划项目、装备预研以及校企产学研合作等项目20余项,近五年科研到校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9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专著3部,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起并成立中英“新概念动力机械与能源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新型内燃发电动力系统理论与设计、车用动力系统NVH控制技术。

李树生,男,1959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动力工程。主编和参加编写编写专著6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部级奖励6次,专利20余项,组织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5 项。李树生主持了国家863基金支撑项目一兆瓦级沼气电站热电联供示范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加压站电站工程的建设;主持了2000系列、3000系列柴油机及大功率瓦斯、沼气、天然气等燃气发动机的研发,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继凯,男,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毕业于吉林大学。

吴志新,男,1964年生,生于天津,河南武陟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2024年9月已退休)。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1997年5月毕业于江苏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12月任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特聘教授。改革开发30年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2023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研究方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控制策略和匹配标定;混合动力系统的优化与控制;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控制系统的集成和设计;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

陈小迅,男,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程师。

林铁坚,男,生于天津,浙江象山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苏万华院士。2024年1月19日,林铁坚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俞小莉,女,1963年生,浙江永康人。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1982年7月、1985年7月和1993年7月于浙江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年8月留校任教,1995年7月至1996年1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目前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燃机传热和车辆热管理,车辆工程中的热、机疲劳可靠性设计理论与实验方法,车用动力能源多元化等,近五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军工项目、省部级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近40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

顾根香,男,1969年生,江苏苏州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船舶研究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船舶集团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斯特林发动机、特种动力系统。

黄立,女,河南洛阳人。现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发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黄立同志是我国船用常规动力领域的杰出代表。她带领团队全力打造我国新一代舰船动力系统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海军舰船用上“中国心”指日可待,加速实现我国舰船动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跃。

焦魁,男,1984年生,202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01年-2005年本科毕业于加拿大温莎大学机械工程系,2005年-2007年硕士毕业于加拿大温莎大学机械工程系,2007年-2011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温莎大学机械工程系。2011年09月-至今,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电解池、锂电池、温差发电器、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装置中能量存储、转换、利用等问题的研究工作,针对燃料电池等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建立了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全流程、高效、高精度,可用于正向设计与实时控制的仿真模型和软件,获授权发明专利和软著40余项,在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和适用性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张久俊,男,加拿大籍,1956年生,安徽宿州人。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张久俊于1982年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从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1988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199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博士后研究,后加入加拿大约克大学及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从事非铂电催化剂和传感器开发;1998年作为高级科学家加入加拿大Ballard公司并担任项目经理;2004年—2016年受任于加拿大联邦政府国家研究院燃料电池创新研究所,历任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科技主管。2016年全职回国任上海大学理学院院长,2021年10月加盟福州大学。张久俊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包括燃料电池、高能电池、H2O/CO2/N2电解和超级电容器等。



院士增选预测相关文章:

1.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预测名单(10人)来啦!!多维度分析热门候选人情况!!(互动有礼)

2.2025年中国工程院环境轻纺学部院士增选预测名单(8人)来啦!!留言互动本推文能预测中几人!

3.2025年中国工程院土建学部院士增选预测名单(10人)来啦!!留言猜一猜本文能预测中几人!

4.工程院农业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预测名单(10人)来啦!!多维度分析热门候选人情况!!

5.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预测名单(10人)!多维度分析热门候选人情况!!

6.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预测名单(10人)!多维度分析热门候选人情况!!

7.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025年院士增选预测名单(10人)!多维度分析热门候选人情况!!


信息来源:中国内燃机学会官网

本文仅限转载,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仅用于学术分享。若有侵权,还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或修正

科学家之家
院士信息、增选预测、国奖第一完成人信息、长江学者、人才计划、杰青、优青信息、籍贯、学历、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