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勇担使命 奏响龙江振兴强音——2024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政务   2025-01-18 09:46   黑龙江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一刻也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指引、崇高精神的支撑、厚重文化的滋养。

  龙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提振信心、树立形象、宣推品牌、助力产业、服务群众”目标任务落实,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向用向效,聚力创新攻坚,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上实现新突破,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之旗,开辟理论武装新境界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就是力量。


一年来,全省上下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龙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理论学习重行重效

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有多深刻、追求有多笃定,发展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省委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注重从健全学习体系入手,修订实施《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着力构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


一年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12次,其中6次邀请中央相关部委负责同志以及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专题讲解的学者作辅导,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理论学习覆盖面不断扩大、实效性持续提升、示范效应充分彰显。


注重从“小切口”打开“大主题”,围绕“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等重大主题,组织举办“解放思想大讲堂”40余场,一次次深入扎实的学习研讨,如同系列“头脑风暴”,党员干部的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深刻变革席卷黑土地。




——理论研究走深走实

理论研究越深入,理论学习和宣传的学理支撑就越坚实。


龙江发挥省域优势、深挖特色资源,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形成具有辨识度的研究体系、研究成果,推动理论研究阐释持续深入。


抓好述学立论提升思想穿透力。发挥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作用,在中央“三报一刊”推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资源禀赋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等理论文章28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黑龙江的生动实践研究”获立2024年度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


抓好历史溯源提升文化影响力。深入实施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黑龙江屯垦史”编撰完成,填补龙江边疆屯垦史料的空白。加强中国清史北方研究院建设,发挥满学优势,开展“满语文的信息化保护与利用”“濒危满语的抢救性调研”等基础研究,助力国家清史研究,服务“国之大者”。


抓好建言咨政提升决策服务力。高标准组建新质生产力智库联盟,推动设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引导专家学者围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领域开展研究,重点推进112项智库研究项目,584份决策建议被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采纳。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六农场,科技工作者围绕农业现代化、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对全会精神进行宣讲,并对种植户的困惑进行解答。


“这次宣讲形式生动、内容丰富,不仅讲解了秋收生产中的技术要点,还让我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我对发展智慧农业、特色农业的信心更坚定了。”种植户代表说。


理论宣讲要想打动人,关键在于紧扣关切、将心比心、引发共鸣。一年来,全省上下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的关心关切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本地化、通俗化的“翻译”,把统一标准的“普通话”转化为各得其趣的“方言”。面向农民、城镇居民、青年学生、企业职工,撰写分领域宣讲提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5.1万余场。


理论宣讲不应仅仅是少数专业宣讲员的“独角戏”,而应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巾帼宣讲团、劳模工匠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银发先锋宣讲团……先后组建特色宣讲团、宣讲小分队7800余个。先进典型、最美人物、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文化骨干,乃至千千万万爱岗敬业、热爱生活的普通群众,只要有兴趣、有故事、有激情,都可以成为宣传员。


宣讲方式更加精准多元,才能有效触达群众。录制“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振兴”理论宣讲系列微视频,让信息呈现更集中、表达方式更鲜活;利用海报、动漫宣讲,让宣讲内容更直观、画风形象更可爱;开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等内容直播宣讲,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与观众实时互动,及时答疑解惑……通过这些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载体,科学理论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以亲和近人的姿态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激扬奋进之力,开创舆论宣传新局面

坚持党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


一年来,全省上下持续壮大主流舆论,一件件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送达指尖、传到耳边、呈现眼前、沁润心田,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充沛。




——主题宣传凝心聚力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一年来的发展成就,精心组织开展“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等重大主题宣传,做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北的实践”专题宣介,全景呈现龙江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矩阵传播、扩大声量,彰显伟大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深入阐释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工作部署,解读形势政策、反映经济成效、坚定发展信心,全力做好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着眼展现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在京成功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全省各主要媒体开设“稳经济促增长强信心”“潮动丰收季”“项目建设进行时”等20余个融媒专题,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和鲜活故事,生动呈现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成效。


2024年初“尔滨现象”火爆全网,相关话题137次登上热搜榜首,阅读量1355亿次,评论量10.2亿条。


广西“小砂糖橘”研学团勇闯龙江,记者全程跟拍直播,引发网友“云看护”,官媒与网民同频互动,展现南北两地双向奔赴的美好情意。


多彩龙江需要多元呈现,充分发挥市民、网民、游客主体作用,邀约网络大V、@全球达人亲身感受龙江独特魅力,激发网络达人在社交媒体分享旅游体验的热情,让群众成为文化推介者、体验分享者、创意打造者和舆论引导者,利用自媒体迅捷多样、交互性强等优势,塑造众多典型人物事件和热搜热梗话题,与主流媒体同声同向发力,集聚起更大的人气。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

人在哪,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就在哪。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部署,全力打造更强大的传播平台、更丰富的传播渠道、更有效的传播方式。


在省级层面,着眼“守住大屏、拓展小屏”“巩固纸媒、拓展新媒”目标定位,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组织架构,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极光新闻、东北网、龙视新闻三个新媒平台入选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龙头+”新型传播矩阵入选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创新案例。


在市级层面,13家市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移动客户端,各地初步形成了“统一策划、共同采集、分类编辑、多种生成、多端发布、立体传播”的融媒体新闻生产传播格局。


在县级层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客户端搭建“媒体+政务服务商务”平台,推出一批阅读量“10万+”融媒作品,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移动优先”成为共识,“用户意识”深入人心,“爆款产品”屡屡刷屏,“融媒格局”初步形成。




——国际传播有声有色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中俄博览会已经成为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八届中俄博览会致贺信。借助中俄博览会,积极展示发展、开放的龙江形象,协调国内外媒体推出“普京与哈尔滨市民热情互动”“和平天使嘎丽娅”等报道,对参展的俄罗斯及其他“一带一路”合作国家40多名重要嘉宾进行采访,为中俄互利合作、巩固传统友谊贡献龙江力量。


这只是龙江外宣工作的一个缩影。一年来,龙江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开展文化外宣、边境外宣、口岸外宣、城市外宣,打造“中俄文化年”、春节文化走出去等系列具有辨识度、美誉度的品牌活动,联合举办“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中国年”文化交流活动入选中宣部地方国际传播优秀案例,两部纪录片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重点播出计划,龙江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引领文明之风,构筑思想道德新高地

一个民族的繁荣,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地方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


这一年,全省上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社会新风正气大力弘扬。




——精神力量,直抵人心


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长长的队伍,成为感动全中国的一幕,引发国内外网友从中了解历史真相,无数国人在感慨、在痛心、在悲愤、在反思,这份潮涌般的家国情,正是龙江利用红色资源赋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体现。


一年来,龙江常态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实施国旗耀北疆工程,打造“国旗一条街”,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我和国旗合个影”“我为祖国送祝福”等各类活动,生动展现龙江人民“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品格。坚持“为历史存证、为英雄留像”,组织高校团队完成八批次、1412位老战士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工作,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




——榜样之光,映照龙江


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离不开榜样的力量。


“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虽未谋面,但是每每见到、听到先生这样的国之大士的事迹,都不禁动容,泪流满面。致敬先生!”


2024年9月,中宣部追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杨士莪向海图强、科研报国的事迹刷爆朋友圈。


全省持续将杨士莪作为重大典型组织宣传学习,举办“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统筹新闻宣传、理论宣传、社会宣传,央媒省媒协同发力,报台网端微屏融合传播,引起强烈反响,激发党员干部特别是科技、教育工作者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力量。


此外,10人分获全国“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称号,1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彰显,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厚。




——文明新风,润泽城乡


文明是一种深植于心的价值观念,一种对智慧、美德与和谐生活的不懈追求。


文明培育融入日常。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教育作用,组织开展“德礼满龙江”道德模范进基层宣讲活动2000余场,常态化培树宣传道德典型,涵养培育道德风尚,让凡人善举汇聚成“时代火炬”。


文明实践提质增效。成功举办全省文明实践精品项目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广“一地一特色”模式,推动文明实践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坚持文化传承与丰富内涵相融合,打造“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品牌,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全面覆盖到用活用好。


文明创建改进创新。积极开展城市文明提升行动,哈尔滨、大庆、伊春、绥芬河、桦南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黑河、抚远、漠河等全国提名城市创建成效明显。持续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常态化治理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深化移风易俗,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质效显著提升。


焕发创新之美,营造文化振兴新气象


沐浴在时代的光辉下,根植在祖国北疆黑土中,龙江文化建设百花齐放、亮点纷呈,展现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书写时代、勇攀高峰,龙江文艺硕果累累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年来,龙江文艺工作者深入时代现场,书写奋斗史诗,用心用情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努力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龙江艺苑百花竞放,活力奔涌,呈现出主旋律高昂、题材多姿多彩、作品新意迭出的发展态势。

“伊玛堪是咱赫哲人的根脉,不能丢!”

在历经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时序变迁中,赫哲人始终坚守祖训,把伊玛堪蕴含的精神信仰传给族人。

如何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非遗故事焕发生命活力和时代气息,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堪”》,完成了一次高水准的艺术实践。

《赫哲人的“伊玛堪”》、电视剧《南来北往》、杂技剧《天山雪》、歌曲《今朝》《新路》5部作品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乌斯浑河岸》《心腹》2部作品分获“中国美术奖”金奖、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均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传承创新是文艺创作的生命所在,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省委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望奎皮影保护传承发展”案例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



——以文化人、浸润人心,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有效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舞台!”

坚持常态化“送”文化,全省文艺战线深入乡村、社区、工厂、学校,因地制宜开展戏剧、歌舞、曲艺、魔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组织民族歌曲公益演唱会等主题活动千余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各类文化活动1.2万余场。坚持多渠道“种”文化,在网红打卡地、旅游景区设立艺术体验区,开展戏曲、书画、歌舞等公益培训,入大剧院赏经典、在家门口听大戏、到博物馆看展览……全省文化惠民活动遍地开花。

持续打造龙江特色文化品牌,龙江文化名片越擦越亮,品牌之光熠熠生辉!

“听龙江故事、读绿水青山、享清凉夏日。”

聚焦龙江发展和时代风貌,“故事里的黑龙江”走进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讲述工业城市成长的故事,生动再现“共和国长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奉献与担当。走进农场,讲述北大荒开发的故事,见证北大荒变北大仓的历史进程。走进大小兴安岭,讲述林业工人们支援国家建设、守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故事,勾起林区人的回忆,激发林区人的信心。启动至今,全网传播量超60亿,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你与山海只有一本书的距离。”

聚焦品读美文、品鉴美景、品味美食,“一起读书吧——阅见山海”阅读推广项目,开启一场场跨越南北、横贯东西的阅读之旅,来自7个省(区、市)的读书嘉宾带领读者探索发现书中的现实场景,跨越地域和时空,把阅读的视野格局拉开,把与读者的距离拉近。在新华社客户端等新媒平台推出70余条视频,网络触达量超10亿。

“还记得上次读书是什么时候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碎片化、快餐化,面对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放下手机读会儿书”公益行动在龙江大地率先发起,地铁、书店、影院、机场、高铁站,一个个触动人心的视频、海报,倡导人们回归传统阅读、深度阅读、健康阅读,在公众心中植入一股清流风尚。

在“一起读书吧”带动下,全省阅读组织超2万个,成员人数超500万人,开展各类读书活动8.3万余场次,带动群众参与读书活动1500万人次。



——以奖为媒、链接世界,“龙江设计”闪耀国际舞台

紫丁香创意设计奖金奖100万、银奖50万、铜奖30万!奖金总额890万元,奖金标准和规模位居世界同类大赛一流,干货十足,诚意满满!

国际化、专业性是各位参赛选手和与会嘉宾对紫丁香创意设计大赛的普遍共识,大赛得到了世界设计组织(WDO)的大力支持,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与10个国际友好协会开展深度合作,吸引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选手、4600余件作品参赛。

一场洋溢着时尚、艺术气息的创意设计风暴席卷龙江大地。

大赛获奖作品“尔滨”城市品牌LOGO及主视觉设计成功落地,“尔滨礼物”店入驻中央大街,成为又一“网红打卡地”。龙江从创意设计端发力,将城市文化转化为游客消费需求,以产品形式助力将“尔滨”城市文化、城市品牌走向世界。

齐齐哈尔创意设计港扬帆起航;牡丹江、佳木斯以赛为媒助力本地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大庆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创意设计中试基地;黑河逊克北红玛瑙作为亚奥理事会太阳标识核心元素嵌入亚冬会奖牌……省内机构荣获德国红点至尊奖等国际设计大奖16项,“龙江设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

一年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定位的把握更加精准,服务“国之大者”、勇担时代重任;

对“干有意义的事,把有意义的事干出成效”工作理念的践行更加笃定,方向愈明、路径愈清;

对“提振信心、树立形象、宣推品牌、助力产业、服务群众”目标任务的落实更加有力,见行见效、出新出彩;

对“对象化、分众化”工作方法的运用更加到位,精准施策、质效齐升。

回望来路,我们豪情满怀;展望前程,我们信心百倍。

新征程上,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不断迈向更巍峨的高峰、描绘更壮美的画卷、书写更恢弘的篇章。

稿件来源:黑龙江宣传
审核:牛显达 何方
编辑:林贝倍
校对:仇杨

文明哈尔滨
网络文明传播,哈尔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资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