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春︱海曙学子传承“八盏马灯”

政务   2025-01-30 09:36   浙江  

非遗迎春

蛇年大吉


宁波各地各校非遗焕新年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

宁波校园一直普及和传承非遗

今天是大年初二

来看海曙学子传承非遗

“八盏马灯”



传承·发扬——八盏马灯


·恭贺新春,蛇年大吉·

新年到,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把当地年俗中颇有影响力的“八盏马灯”和低段非纸笔测评巧妙融合,开展了主题为“非遗马灯知多少”的过关之旅。在测评现场,威武的门枪、精致的马鞭、艳丽的服装和四色的竹马摆放在场地上,低段学生通过马灯词汇我来挑、马灯服装我来叠、马灯故事我来讲等七个项目更全面了解横街独有的非遗艺术,激发传承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
老艺人指导
老艺人指导
据《鄞县志》记载:“跑马灯源于南宋‘泥马渡康王’的传说。清咸丰年间盛行,马灯为竹骨布皮,分前后两节,系于舞者腹前腰后,一手执马头,一手执鞭,舞时伴以锣鼓,表演出徐行、疾驰或跳跃等模拟马术,以儿童群舞。”1911年,横街群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在原有马灯舞基础上创立了“八盏马灯”。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八盏马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20世纪90年代后,横街镇中心小学在当地文化馆的支持下,聘请民间马灯老艺人,组建起学校马灯队,开始培养第一批“跑马灯”的小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这一民间文化的瑰宝。2006年,“八盏马灯”被授予宁波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横街镇中心小学被授予宁波市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民间艺术,学校专门设计了马灯陈列室,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来展示八盏马灯;改良竹马制作工艺,改进服装和道具,提升马童穿戴舒适感,提高跑马灯的艺术魅力。

学校老师翻阅资料、采访民间老艺人、收录各种音像。在横街镇中心小学的社团课上、课后托管服务时间,一群三、四年级学生在操场上,有些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骑马扬鞭的动作,有些在锣鼓声中自如地变换各种队形,训练和演出梯队的建设保证了这项非遗真正得到一批批地传承下去。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传承,八盏马灯团队已传承了15批“小弟子”


发扬
浙江省非遗春晚
浙江省非遗春晚
如今,这支由学校老师带队、当地老艺人当教练,十一二岁孩子组成的“跑马灯”队伍不但是横街各节庆活动的常客,还经常亮相于市级大型活动,参加过全国“非遗曲艺周”之宁波市阿拉非遗演出、浙江省非遗春晚、甬上风华非遗精品展演等一系列省市级非遗项目演出。《八盏马灯》课程被评为宁波市课后服务精品课程。学校被评为海曙区非遗进校园优秀单位。

“随着八盏马灯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受邀演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可以将老底子留下的遗产发扬光大,我们很自豪。”带队老师柳钱勇介绍说。这个曾经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八盏马灯”,在横街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努力下慢慢重现魅力。





点赞和在看分享

来源:海曙区教育局、横街镇中心小学

编辑:曾梅

审校:罗湘余晶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宁波市教育局官微“宁波教育”


宁波教育
传递科学教育理念,发布权威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