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白的困惑
摄影小白们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别人拍的照片主体突出,背景虚化得超有氛围感,而自己拍的就很平淡,没有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为啥同样是拍风景,别人拍的天空湛蓝、云朵洁白,层次感满满,自己拍出来的却灰蒙蒙一片,毫无美感?还有,拍人像的时候,别人镜头下的人物皮肤细腻、眼神灵动,背景还完美衬托出人物气质,可自己拍的人不仅脸色不好看,背景还乱糟糟的,完全没有主次之分。
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答案,很可能就藏在一个小小的摄影参数里—光圈。只要掌握了光圈的奥秘,你就能轻松拍出大片质感,告别那些平淡无奇的照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光圈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是如何改变照片效果的。
光圈到底是什么?
光圈,简单来说,就是相机镜头内部的一个可调节开口,它就像是相机的 “瞳孔”,能控制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的量。这个开口可不是固定大小的,它能根据你的拍摄需求变大或变小,进而对照片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光圈的大小通常用 “f值” 来表示,常见的f值有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 等等。
这里有个容易混淆的点,f 值和光圈大小是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f 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允许通过的光线就越多;f 值越大,光圈开口越小,通过的光线也就越少。比如 f/1.4 的光圈就比 f/8.0 的光圈大很多,在同样的时间里,f/1.4 的光圈能让更多光线进入相机。[插入一张相机镜头内部光圈结构的横板示意图,清晰展示光圈的样子,从最小光圈到最大光圈的变化过程]
机械结构介绍
在相机镜头内部,光圈由一组精巧的金属叶片组成。这些叶片通常呈弧形,它们相互重叠排列,中间形成一个可以改变大小的圆形开口,这就是光线通过的通道。
当你调整光圈大小时,实际上就是在控制这些叶片的开合程度。在一些较为传统的相机镜头上,你可以通过转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来改变光圈大小,每转动一格,就能看到光圈叶片相应地调整位置,开口大小也随之变化。而在现代的数码相机中,很多时候你是通过相机菜单或者机身上的按键、拨盘来设置光圈值,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会根据你设定的值,精确控制电机驱动光圈叶片进行调整。
光圈两大核心作用
光圈在摄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曝光和影响景深这两个方面。掌握好这两大核心作用,能让你的摄影作品从普通走向惊艳 。
(一)控制曝光
光圈的首要作用就是控制曝光,它决定了有多少光线能够通过镜头到达相机的感光元件。简单来说,光圈越大(f 值越小),进光量就越多;光圈越小(f 值越大),进光量就越少。这就好比你家里的窗户,窗户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就越多;窗户开得越小,进来的光线自然就少。
在光线充足的白天,比如大晴天拍摄户外风景,为了避免照片过曝,我们通常会选择较小的光圈,像 f/8、f/11 甚至更小 ,这样可以减少进光量,让照片的曝光更加准确,能清晰地展现出天空的湛蓝、云朵的洁白以及地面景物的细节。而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比如夜晚拍摄城市夜景或者室内较暗的场景,如果还用小光圈,照片就会因为进光量不足而变得漆黑一片。这时,我们就得增大光圈,比如调到 f/2.8、f/1.8 ,甚至更大的光圈,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从而拍出明亮、清晰的照片。[插入在同一快门速度和 ISO 下,分别使用 f/2.8 和 f/16 光圈值拍摄的同一场景照片,f/2.8 的照片明显更亮,画面整体曝光正常,主体突出;f/16 的照片较暗,画面整体偏暗,细节不够清晰]
(二)影响景深
在拍摄人像时,我们常常会使用大光圈,比如 f/1.8、f/2.0 。这样可以让人物主体清晰锐利,而背景则被柔和地虚化掉,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使人物更加突出,画面也更具艺术感。
在拍摄风光照片时,为了让远处的山峦、天空和近处的花草、树木都清晰可见,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全景,我们一般会选择小光圈,如 f/11、f/16 ,让整个画面都处于清晰的状态,给人一种广阔、深远的视觉感受。
虚化程度的影响(相同条件之下)
光圈对虚化程度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光圈越大,背景虚化的效果就越明显,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层次感就越强。在拍摄特写镜头时,比如拍摄一朵娇艳的花朵,使用大光圈可以让花朵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中,而周围的枝叶则被虚化,形成一种梦幻般的背景,突出花朵的美丽和娇艳。而光圈越小,背景虚化效果就越弱,画面整体的清晰度就越高。在拍摄建筑时,使用小光圈能确保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从建筑的外观到门窗的纹理,都能清晰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建筑的宏伟和精致。
如何查询镜头上的最大光圈
1. 镜头标识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镜头标识来了解光圈大小。标识中通常会标明镜头的最大光圈大小,如“F1.4”、“F2.8”等。这个数值越小,光圈越大,相应的拍摄效果也更好。
例如该变焦镜头上标识为“1:3.5-5.6”,则意味着其广角端的最大光圈为F3.5,而远摄端的最大光圈为F5.6
2. 设置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相机的设置来查看光圈大小。设置中可以调节光圈大小,用相机预览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光圈大小下的景深和明暗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来比较不同光圈大小下的效果。
不同场景下的光圈运用
了解了光圈的作用后,接下来看看在不同场景中,光圈是如何发挥它的神奇魔力,帮助我们拍出理想照片的。
(一)人像摄影
在人像摄影中,大光圈可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常用的大光圈数值如 f/1.8、f/2.8 ,它们能创造出浅景深的效果,让背景柔和地虚化,从而将人物主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就像给人物加了一层梦幻滤镜,让人物更加引人注目。
比如拍摄一张在花园里的人像照片,当使用 f/1.8 的大光圈时,人物的面部细节清晰可见,发丝都根根分明,而身后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绿植则被虚化成为了色彩斑斓的背景,完美地衬托出人物的甜美气质,让整个画面充满了艺术感 。要是使用 f/8 这样的小光圈,背景中的花朵和绿植也会变得清晰,画面中元素过多,人物主体就不那么突出了,照片的氛围感也会大打折扣。
(二)风景摄影
与人像摄影不同,风景摄影更偏爱小光圈。像 f/8、f/16 这样的小光圈,能够让画面获得较大的景深,从近处的花草树木到远处的山峦河流,整个画面都能清晰锐利,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壮丽。
想象一下拍摄一片壮丽的山川景色,当使用 f/16 的小光圈时,近处的草地、溪流,远处的山峰、云雾,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山间清新的空气和微风的吹拂。而如果使用大光圈,比如 f/2.8 ,可能只有画面中的某一部分是清晰的,其他部分则会被虚化,这样就无法完整地展现出风景的全貌和层次感,失去了风景摄影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
(三)夜景摄影
夜景摄影是对光圈运用的一大考验。在光线昏暗的夜晚,我们有时会使用大光圈,如 f/2.8、f/1.8 ,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从而捕捉到城市夜晚的璀璨灯光和美丽夜景。
大光圈配合较慢的快门速度,还能记录下光线的流动,比如拍摄车水马龙的街道时,车辆的灯光会变成一道道美丽的光轨,为画面增添动感和活力。
不过,在使用大光圈拍摄夜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画面过曝。因为夜晚的灯光亮度较高,大光圈进光量又多,如果不控制好曝光参数,很容易让灯光部分过亮,失去细节,画面也会变得白茫茫一片。
光圈与其他要素的配合—正确的曝光
在摄影中,光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快门速度、ISO等要素相互配合,共同决定了照片的曝光和成像效果。只有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各种拍摄场景中灵活运用,拍出满意的照片 。
(一)与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简单来说,就是相机快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间隔,它决定了光线照射到相机感光元件上的时长。光圈和快门速度在控制曝光方面是紧密相关的。它们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共同调节着进入相机的光线量,以达到正确的曝光效果 。
当光圈较大时,进入镜头的光线较多,为了避免曝光过度,我们就需要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让光线在短时间内完成曝光。比如在拍摄运动场景时,像运动员在赛场上奔跑,我们使用大光圈如 f/2.8 ,配合 1/1000 秒甚至更快的快门速度,就能清晰地 “凝固” 运动员的瞬间动作,让照片中的人物和背景都清晰锐利,每一个细节都能被精准捕捉。
相反,当光圈较小时,进光量减少,这时就需要较慢的快门速度来保证足够的曝光。比如在拍摄夜景中的车水马龙时,我们将光圈设置为 f/8 ,为了记录下车辆行驶时的灯光轨迹,就会选择较慢的快门速度,如 1/15 秒,这样就能让车辆的灯光在画面中留下美丽的光轨,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展现出城市夜晚的繁华与活力 。
(二)与 ISO
ISO 指的是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提高 ISO ,让感光元件对光线更加敏感,从而获得足够的曝光。但需要注意的是,ISO 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 ISO 会导致照片产生噪点,使画面的质量下降,就像给原本清晰的画面蒙上了一层粗糙的颗粒,细节和色彩都会受到影响 。
在光线较暗的室内拍摄人像时,如果光圈已经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不能再慢(否则会因为手抖导致画面模糊),这时可以适当提高 ISO 。比如将 ISO 从 100 提高到 800 ,照片的亮度会明显增加,能够清晰地拍摄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但如果继续将 ISO 提高到 3200 ,就会发现照片中出现了很多噪点,人物的皮肤变得粗糙,色彩也不够鲜艳,画面的整体质感大打折扣 。因此,在拍摄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 ISO ,找到它们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以获得高质量的照片 。
光圈设置实用技巧
掌握了光圈的理论知识后,再来分享一些实用的光圈设置技巧,帮助你在拍摄时更加得心应手 。
拍摄前预估场景需求:在拍摄前,先观察拍摄场景,思考自己想要呈现的效果。如果是拍摄人物,想要突出人物主体,营造出梦幻的背景虚化效果,那就提前准备好使用大光圈;要是拍摄风景,想要展现整个画面的清晰细节,那就计划使用小光圈。比如在拍摄一场婚礼时,新人入场的环节,你就可以提前将光圈调大,如 f/1.8 ,这样当新人走进画面时,就能迅速捕捉到他们清晰的面容和幸福的表情,同时背景中的宾客和装饰都被虚化,突出了新人的主角地位。(通俗说法就是决定需要大光圈效果还是小光圈效果?)
利用光圈优先模式: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相机的光圈优先模式(Av 档或 A 档)是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在这个模式下,你只需要手动设置光圈大小,相机就会根据你设定的光圈值,自动计算并调整合适的快门速度,确保照片曝光准确。这样你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光圈对景深和画面效果的影响上,专注于创作。例如,当你想要拍摄一组浅景深的花卉特写时,将相机设置为光圈优先模式,然后把光圈调整到 f/2.8 ,相机会自动匹配一个合适的快门速度,你只需要专注于构图和对焦,就能轻松拍出背景虚化、主体突出的花卉照片 。
尝试不同光圈值:不要总是局限于使用某几个固定的光圈值,多尝试不同的光圈大小,观察它们对画面产生的不同效果。有时候,一些看似不常用的光圈值,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在拍摄建筑时,除了常用的小光圈 f/11 ,你也可以试试 f/5.6 ,可能会发现画面在保证一定景深的同时,又有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建筑的主体更加突出,而周围的环境也不会过于模糊,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视觉效果 。
结合环境光线微调:环境光线是不断变化的,在拍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光线的变化,及时微调光圈。比如在户外拍摄时,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光线强度和角度都会发生改变。上午阳光明媚时,你使用 f/8 的光圈拍摄风景,画面曝光正常;到了下午,光线稍微变暗,如果还是保持 f/8 的光圈,照片可能就会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适当增大光圈,比如调到 f/5.6 ,以保证画面的亮度和细节 。
总结回顾
光圈作为摄影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摄影艺术殿堂的大门。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我们可以轻松控制曝光量,让照片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都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亮度;还能巧妙地营造出不同的景深效果,使主体突出或展现出广阔清晰的画面。在人像摄影中,大光圈能让人物成为焦点,背景虚化如梦幻般迷人;风景摄影里,小光圈则将大自然的壮丽全景清晰呈现。而在夜景拍摄时,大光圈配合适当的快门速度,能捕捉到城市夜晚的璀璨与动感。
光圈与快门速度、ISO 等要素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它们相互协调,共同决定了照片的最终效果。在实际拍摄中,大家不妨多尝试不同的光圈设置,不断积累经验,你会发现摄影的乐趣和魅力就在于这一次次的探索与尝试之中。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去学习、去实践,一定能熟练掌握光圈的运用技巧,拍出令人惊艳的摄影作品,记录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间 !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
摄影作品由作者发布于公开的社交平台,摄影师介绍等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收集,我们仅作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