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长脑子了吗?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期待理论(Expectancy Theory)——
乍一听这好像是某种玄奥的心理学概念,其实这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接下来就跟MOKO酱一起详细学习这个理论吧!
期待理论(Expectancy Theory),由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Vroom)最早提出,后来由波特(Lyman W. Porter)和劳勒(Edward E. Lawler)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这一理论主要用来解释人类动机的机制,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的动机。
波特和劳勒的版本特别关注绩效与奖励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几个关键要素。
在图的左侧,个人为了达成目标需要投入“努力”。
这种努力受“期待”(即个人认为努力能够成功的概率)和“报酬的价值”(成功后所能获得的奖励的价值)影响。
这个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努力 = 期待(概率)× 价值。
要让努力转化为实际成果,个人的资质(如才能和技能)和角色认知(如努力的方向和对团队中角色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因素决定了努力是否能有效地付诸实践。
努力是否能带来实际“成果”取决于概率(P→O期待)。
如果努力带来了成果,那么成果的公平性评价会影响下一步的进程。
根据成果,个人会获得“外在报酬”(如奖金、晋升等)和“内在报酬”(如成就感、自我满足等)。
当个人感到这些报酬是公平的时,他们的“满足感”会提高,进而通过反馈循环再次激发新的努力动机。
满足感会影响个人下一次的努力意愿,这种循环反复进行,从而形成一个持续的激励机制,帮助维持或提高个人的动机水平。
期待理论假设人们在做决策时是完全理性的,会仔细权衡努力、成功概率和报酬价值。
然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员工的决策可能受情绪、压力或外部因素的影响,无法始终保持理性。
理论主要关注个人内在动机和组织内的激励机制,但忽略了外部环境因素(如经济状况、社会文化、法律政策等)对个人动机的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同样会显著影响员工的努力和期望。
期待理论的公式化方法可能过于复杂,使得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准确测量和操作化。
例如,如何准确测量“期待”和“报酬价值”是一个挑战,这在管理实践中可能不太实用。
该理论更多关注个体层面的动机,而忽略了团队动力和集体行为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团队合作和集体目标往往对员工的动机有重要作用,而这些因素在期待理论中没有被充分考虑。
以上就是本期MEKO酱为大家准备的期待理论概念咯,不知道大家学会了没有呢?ᕕ ( ᐛ ) ᕗ
如果你也想要学习经营学,快快关注我们吧!
我们将持续为同学们带来相关知识讲解~
这里有:
比公众号更风趣的考学格言,
更贴近在日生活的趣事,
更接地气的名校志向塾……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名校志向塾Insights B s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