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放牛娃捡到一块废铁,当玩具玩了3年,专家看后脸色大变:这是割鹿刀!

体娱   2024-11-24 08:11   云南  
1961年,河北张家口怀安县狮子口村外,一个放牛娃无意间捡到了一个沾满泥土的废铁,当成玩具玩了3年,专家花20块钱买走,后来才知这居然是价值千万的割鹿刀。

放牛娃名叫李林海,平日里虽然调皮捣蛋了一些,但总会抽出时间帮着家里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父母年纪大了,懂事的李林海主动承担了放牛的重任。每到这时,母亲总会欣慰地说:“我们家海林就是贴心,将来肯定能干一番大事业。”

和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那样,李林海家人对他也寄予了厚望,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证明,这孩子果真是大有前途。

1961年夏天,一天午后,烈日灼灼,树上得知了不停地叫着,李林海顿时觉得有些烦躁,思前想后他决定提前去放牛,这样就能赶在晚饭前回来。

一望无际的草坪上有不少牛羊,李林海热情地和村民们打招呼,找到一处较为僻静的角落,把手中的绳子一松,顺势躺在柔软的草地上。

约莫下午三点钟左右,李林海从美梦中醒来,拎起镰刀开始割草,然而当他抬头望向自家牛的时候,却发现偌大的山野中,却早已空空如也。

家里的这头牛是刚刚买来不久的,也是主要的劳动力,一旦丢了的话,肯定会被父母骂死的,想到这里李林海内心不由得泛起一阵绝望。

像个无头苍蝇那样在山头反复寻找,最终在一处鼓起的土堆前找到了牛,正当李林海打算教训不听话的牛时,却突然发现它似乎在刨什么东西。

定睛一看,原来是泥土中有一块废铁,形状显得有些怪异,而且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冰凉的触感让李林海有些心动,出于好奇,他就把废铁揣在了口袋里,打算拿回家当玩具玩。

当时的农村孩子,一年到头也没有新玩具可以玩,平日里只能做泥人,踢毽子,扔沙包什么的,李林海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无意间捡到这么一个稀奇玩意儿,自然不肯放过把玩的机会,但没想到当李林海回家用清水洗干净废铁后,却发现这居然是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刀。

手柄处雕刻着鹿头的形状,看上去栩栩如生的样子,不仅如此,刀身上也有精美细腻的图案,这样奇特古怪的造型和手感,让李林海顿时觉得捡到宝了。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年,李林海也已经成了十里八乡的孩子王,他们之所以喜欢找李林海玩,就是因为对方手里那把精美无比的短刀。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张家口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得知了这一消息,当时国家正在大力倡导民间文物回收,自然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1964年的一天,狮子口村来了一批普及文物知识的工作人员,后面跟着装备精良的考古队,看样子是想要在这里常驻。

但没想到,刚刚抵达村口就发现正在玩耍的孩子们,李林海手中拿着短刀,正在眉飞色舞地表演着什么,然而这一幕却恰好被匆匆赶来的考古专家看到了。

专家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就觉得这把短刀一定来头不小,不由得大惊失色,赶忙把李林海喊了过来,经过允许后这才把刀放在手里小心翼翼的端详着。

“这...这果真是鹿首弯刀,但愿不是我眼花,小朋友,我用20块钱买你这把刀可以吗?有了这笔钱你就可以买更多新的玩具了。”专家难掩内心的激动,非常客气地询问道。

六十年代的二十块钱,的确不是小数目,李林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拿着钱蹦蹦跳跳地回家,找父母交差去了。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把刀的价值远不止二十块钱,不经意间居然让专家捡漏了。

经过鉴定和研究,发现这把刀居然是商周时期流传至今的,长度为29.6厘米,刀柄长13.7厘米,不难看出做工精良,雕刻精心,而且也是贵族所用之物。

这种刀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有极少部分贵族人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癖好,那就是生吃猎物。鹿肉不仅鲜美,而且鹿茸也是名贵的中药材。

所以,商周贵族会通过狩猎捕捉鹿,生吃它们的肉,也能把梅花鹿或者雄鹿未骨化的密生茸毛幼角制成药材,所以才有了鹿首弯刀的出现。

这把刀不仅是当时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历经千年仍然锋利无比,完好无损,足以证明古人制造工艺之精湛和用心。

该器柄端铸鹿首,鹿抬头,竖耳,长颜面,大角向后弯成半环状,颈下有小环扣。扁圆柄向一侧弯曲,装饰网格纹,锯齿纹,柄 、刃间栏外突,刀弓背,直刃整体厚重,铸造精良。

最终这把刀被收藏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据说后来有收藏家愿意花上千万购买这把举世无双的宝刀,但是却被工作人员婉拒了。

毕竟这把刀对于研究商周两朝的历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仅存的相同宝刀也仅仅只有四把,可想而知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珍贵文物。幸好李林海没有随意折损鹿首弯刀,不然对于考古界来说将会是重大损失,也幸亏专家及时为国家回收了这样的宝物,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

最潮物微刊
每天与你分享新奇的创意、设计、幽默、家居、发明、酷玩的平台。有我们的陪伴,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