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张亚云:爱,可以战胜一切

文摘   2024-10-12 22:32   上海  

人物简介:

张亚云,1978年生于江苏南通。200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师范学院英语本科。2005年移民澳洲。2007年昆士兰大学翻译硕士毕业,同年创办自己的翻译公司,迅速成长为资深翻译,曾任多位澳洲总理、政要明星及大型国际会议翻译,也在大学教授口译,担任多届澳洲翻译协会昆士兰分会主席。2011年获得“澳大利亚年度杰出翻译奖”。

曾任昆士兰中国人协会秘书长、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理事、昆士兰阳光商会创始会长、澳大利亚江苏协会副会长、澳大利亚江苏商会执行会长、昆士兰华人联合会副监事长,被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授予“优秀侨领”锦旗。2010年被昆士兰州长授予“中昆杰出教育培训奖”。2015年先后被SunPAC表演艺术中心和IES国际教育学院聘为董事。她是2017年“世界翻译大会”筹委会主席团成员。
2019年罹患二期乳腺癌,后复发转移脑部。经历5场大手术、25次放疗、40多期化疗,医生宣判仅有12-18个月生存期。面对生死考验、命运翻转,靠着超强意志与爱的力量,最终战胜病魔,并帮助和鼓励了很多癌友。
如今,张亚云已奇迹康复!不久前,还受聘为“昆士兰大学全球华裔校友会”荣誉顾问,以及“昆士兰江苏同乡会暨江苏商会”荣誉顾问。
今年8月,张亚云从澳洲移居上海,继续从事着她热爱的翻译工作,并致力于将爱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几个月之前,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清湘向我推荐了张亚云校友,因为张亚云人在澳洲,互相加过微信之后,相约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当面做一次校友访谈。

今年8月,得知张亚云回国,定居上海。

9月15日,笔者在浦东康桥镇见到了张亚云,与她面对面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畅聊。

听完张亚云的故事,我被深深打动了。我向爱人讲述张亚云的故事时,也禁不住哽咽了:张亚云真是个奇女子。


感恩母校培养

张亚云出生于江苏如东农村,父亲读过几年小学,在农村做会计。母亲几乎不识字。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张亚云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她从小便立志刻苦学习考上好大学。

20岁之前,张亚云努力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中学期间入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前的三次会考,发挥得相当不错。她满心以为,自己一定会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为一名外交翻译。

然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却因三天连续失眠导致高考失利,与心心念念的北外失之交臂。这一打击让全家人抱头痛哭。1996年的那个夏天,张亚云第一次尝到了失败与绝望的滋味。

就在所有人为她的高考失利感到惋惜时,中学党委书记樊志谨拍了拍她的肩膀说:“没关系的,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樊书记的鼓励,让她重新找回了面对未来的勇气。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996年9月,张亚云如期到校报到,学习英语专业。特别喜欢翻译课的她,再次坚定了成为翻译家的梦想。入学后不久,便入选校学生会,并连续两届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期间组织策划了知识竞赛、“十佳歌手”比赛、交谊舞培训班、社会实践服务等校园活动,极大提升了她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为她日后创业和领导社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语系961班合影,右一为张亚云

张亚云热爱运动,在大一体育课上被教练选入校女子排球队,并在1998年江苏省高校排球赛中赢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有几场比赛中,她的扣球很猛,在一旁做啦啦队的男排队员们笑称她为“铁榔头”。

从那时起,排球便成为她一生的挚爱。2021年,她在脑手术的前一天签署《手术同意书》时,面对可能的死亡和终身残疾风险,她只问了医生一句:“我以后还能打排球吗?”

她术后还能打排球吗?答案是肯定的!三年后,张亚云兴奋地重返排球赛场。

2024年5月,她和队友们与其他24支球队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夺得了“2024年度昆士兰州企业杯排球赛”冠军!

大学四年期间,最幸运的经历,莫过于在1997年成为学校首位公派留学生,作为“中泰文化交流大使”受江苏省教委派遣前往泰国进行短期留学。这段为期两个多月的留学经历,让她大开眼界,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出国前,易国杰校长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出国后,你的一言一行都将代表国家的形象。”这番话让她感到肩负的使命和重任。

在泰国期间,她始终谨记校长的嘱托,言行谨慎,尽心尽责,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圆满地履行了文化交流的使命。

1997年,张亚云在泰国学习泰国舞蹈

这期间,她有幸结识了被她称为“泰国爷爷”的吴少雄先生。吴少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泰国华侨领袖,泰王多次授勋的儒商,当地家喻户晓的慈善家,晚年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这位忘年交毫无保留地向张亚云传授了一生的智慧与经验,为她之后的学业和职业生涯指明了方向,帮助她在毕业后的二十年里少走了许多弯路。

在吴少雄先生晚年,她有幸为他撰写了人物传记《少雄传》,该书以中泰双语出版,成为对“泰国爷爷“一生的深刻纪念。

在大学期间,张亚云幸运地遇到了许多优秀老师,有她非常敬佩的外文系的徐锡祥主任、朱晓映老师、董剑桥老师、吾文泉老师、陆国君老师,有亲切随和的班主任徐先乔老师和辅导员杨锋老师,还有高度敬业的排球教练申卫民老师。

外文系学生会团干合影,后排右一为张亚云

对张亚云帮助和影响最大的是校团委的张建锋书记和李清湘老师。他们不仅耐心指导张亚云做好学生会工作,还对她个人成长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2000年临近毕业之际,南通市区多所中学来学校招聘老师,几家学校都向张亚云伸出了橄榄枝。张亚云本打算选择一所靠近狼山景区的学校。招聘会间隙,张亚云在门口碰到张建锋书记,他建议张亚云优先考虑交通更为便利的市三中。这彻底改变了张亚云的人生轨迹。

不久后,三中成为中澳合作办学试点,让张亚云有机会从一名中学英语老师跨界成为了一名翻译,开启了她梦寐以求的翻译生涯。

与李清湘老师的缘分更为深厚。李老师比她只年长几岁,是张亚云的良师,也是益友。由于学生会工作与团委接触较多,李老师对她的许多工作和活动给予了直接指导。李老师的雷厉风行、多才多艺,以及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一直让她深感钦佩,成为她学习的榜样。即便大学毕业后,她们依然保持着联系,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李老师还受邀担任了张亚云婚礼主持人。

张亚云与李清湘老师

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旅程。张亚云非常感恩母校,在这段人生的黄金时期,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明确了未来职业方向,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对她之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特别感谢李清湘、张建峰、申为民等恩师的关怀和教导。

同学合影,右五为张亚云


职业巅峰

2000年大学毕业,张亚云进入南通市第三中学担任英语老师。不久成为该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专职翻译。这期间张亚云结识了她的澳洲老公。

张亚云和她的先生

2003年张亚云报名参加了由上海市外文协会特别招收的同声传译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专业翻译。据介绍,当时约有1000人报名,只有约100人通过了笔试和面试获得入学资格,而最终通过毕业考试取得证书的,人数不足10人。

张亚云为“英联邦首脑会议”(CHOGM)做同传

2005年初,张亚云移民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最初,她还没有获得澳洲政府认可的NAATI翻译资格证,因此曾在医院做志愿者,担任保险经纪人的助理。

2006年初,张亚云顺利考入昆士兰大学。她在攻读翻译硕士课程的同时,兼职做翻译工作,每周还固定有两天在一家施坦威钢琴行从事钢琴销售。剩余的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来泡在大学图书馆,她不仅阅读了大量与翻译相关的书籍,还涉猎了多个行业的基础知识丛书,为之后的翻译工作和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张亚云获得昆士兰大学翻译硕士学位

2007年,她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昆士兰大学翻译硕士学位。

同年她创办了自己的翻译公司:中澳翻译中心。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迅速成长为一名资深翻译。曾任三届澳洲总理、数百位政要明星,以及世博会、英联邦首脑会议、G20等大型国际会议翻译。

张亚云为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做现场翻译

张亚云受聘于澳大利亚外交部,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澳洲政府做翻译

2009年,张亚云被昆士兰大学返聘,负责教授高级口译、同声传译等翻译硕士课程。当她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面对一群朝气蓬勃、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翻译专业的学生时,昔日因高考失利未能进入“北外”的遗憾也逐渐释怀了。

此外,张亚云还积极参与翻译行业的各类学习与交流活动,曾担任多届澳洲翻译协会昆士兰州分会主席。参与组织了多届“澳洲翻译协会年度大会”,并多次担任大会主持人和演讲嘉宾。

2017年,她作为筹委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在布里斯班成功主办了翻译行业的顶级盛会——世界翻译大会(FIT2017)。

2009年代表昆士兰分会接受澳洲翻译协会授予的“年度杰出贡献奖“奖牌

2011年获得由澳洲翻译协会颁发的“全国年度杰出翻译”奖杯


期间,张亚云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以及当地华人社区的活动。曾任昆士兰中国人协会秘书长、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执行理事、昆士兰阳光商会创始会长、澳大利亚江苏协会副会长、澳大利亚江苏商会执行会长、昆士兰华人联合会副监事长等职。

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授予张亚云“优秀侨领”锦旗

2010年被昆士兰州长授予“中国—昆士兰州杰出教育培训奖”

张亚云参与创办“昆士兰阳光商会”,2012年正式成立,担任创始会长

张亚云参与创办“澳大利亚江苏商会”,2017年正式成立,担任执行会长

张亚云参与创办“昆士兰大学全球华裔校友会”,2023年正式成立,担任荣誉顾问


爱心无敌

随着翻译公司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展,张亚云的头衔越来越多,在澳洲翻译界和华人社区的影响力逐渐提升。

2015年,她先后被SunPAC表演艺术中心和IES国际教育学院聘为董事。

张亚云参与创办SunPAC表演艺术中心,2016年由布里斯班市长揭牌

张亚云与IES国际教育学院的董事和著名原住民艺术家一起为“IES雕塑“揭牌

然而,这些成绩和光环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她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晚上参加各种活动,睡眠严重不足,身心疲惫。由于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情绪有时会变得烦躁不安。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决定去做一次全面体检。

2019年10月18日,她正在为当晚的“中澳关系论坛”主持工作做紧张的准备之时,家庭医生紧急通知她和先生去见面。当医生说出“癌症”和“恶性肿瘤”这几个字时,出乎意料的是,张亚云并没有陷入恐慌,反而异常冷静:“好吧,我知道了,但我今晚无论如何必须主持好这场“中澳关系论坛”!她深知,这一活动规格高、话题敏感,主持人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绝不能临时甩锅。

告别医生后,她带着一沓检查报告回家,换上主持人服装,简单过了一遍主持稿,便直接前往格里菲斯大学礼堂,按计划主持了当晚的论坛。无论从现场照片,还是主办方及观众的反馈来看,该论坛非常成功。许多台下观众是她熟悉的朋友,事后得知她的病情时,难以相信那个台上笑容满面、应对自如的主持人,竟然刚刚被确诊为癌症患者。

女人40,正值青春年华!她的身体一向健康,热爱运动,心态乐观阳光,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最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2016年9月4日,张亚云与队友们成功完成“Kokoda 30公里登山挑战”!

2018年7月1日张亚云参加“黄金海岸国际马拉松大赛“,顺利跑完“半马“!

然而,癌症的突然来袭,让她感到措手不及。她被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二期。三阴性乳腺癌是各类乳腺癌中最为严重、最难治疗的类型,也是扩散速度最快的。当她在网上看到有关青年歌手姚贝娜因同样疾病去世的报道时,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恐惧。

化疗初期,她仍在坚持工作。

她说,化疗的感受其实比手术和放疗更为难受,经常让人感到疲惫无力,甚至会出现呕吐,精神恍惚。前两次化疗时,她还额外增加了两个小时的治疗时间,戴着冰冷的“冰帽”,只希望能够保住头发。然而,冰帽技术终究无法抵挡高剂量化疗药物的侵袭,尤其是那种被称为“红色魔鬼”的阿霉素。第二次化疗后,她的头发开始大量脱落,家里座椅和地板上满是掉落的发丝。大约两周后,她的头发几乎所剩无几。出门一定要戴帽子,才能避免尴尬。她最担心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第一次因化疗剃光头发

在化疗开始后不久,昆士兰州长办公室打电话通知她:州长几天后有重要的外事接待安排,需要她担任翻译。虽然她本想婉拒,但在电话里实在无法解释自己正在接受化疗的情况,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然而,在如此正式的外事接待场合,译员是不适合戴着帽子工作的。在挂断电话后,她立刻前往理发店,请理发师剃去仅存的几缕头发,并到医院推荐的假发店,挑选了一顶看起来还不错的假发。

上图:张亚云为昆士兰州前州长Annastacia Palaszczuk翻译

相信这位女州长当时一定没有想到,她身旁的翻译官刚刚完成化疗,还披着假发!张亚云非常珍惜这次口译机会,因为随着化疗的推进,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会越来越虚弱,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将不得不暂时告别她热爱的翻译官岗位。

从2019年10月确诊为二期乳腺癌后,她经历了一年的高强度治疗,包括接受化疗、手术和放疗,病情似乎逐渐缓和。

然而,2021年初,张亚云的病情突然复发。

2月24日,她参加州长的春节招待会,在舞龙舞狮环节时,离锣鼓约两米处,突然感到大脑如同被震爆,随后几天,开始呕吐、失眠,并出现视觉模糊。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复发并转移到大脑。除了胸部出现的两颗新的肿瘤外,脑部肿瘤也接近乒乓球大小。

她立即入院开始第二轮高强度治疗。

其实,入院前连续三周的呕吐和失眠,再加上工作劳累,她的身体已变得非常虚弱。从入院到脑手术,时间仅有短短几天。每天都有十几个医护人员进进出出,她也时常被护士推着去做各种检查。老公也会来跟她商量治疗方案并帮助她解决各种问题。只要是一个人呆在病房,她就会抱着电脑,拿着手机,紧张地安排公司现有项目。因脑部开颅手术风险较大,术后状态难以预测,她不希望因为个人问题影响客户的利益。同时,她努力记下个人和公司的所有密码,以便老公能协助处理后续事务。

手术前一晚上,她把公司和家里的事情都已安排妥当。律师朋友亲自来医院,帮她签署了遗嘱和全权委托书。

那一晚她几乎彻夜难眠。最终鼓起勇气,拨通了国内爸爸妈妈的电话,怕以后没机会了。电话上,她跟父母坦白了实情。父母的那句:“不要让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心痛不已。她第一次默默流泪。移民澳洲十余年,深感对父母的极大亏欠。她闭上眼睛,回想着过去人生的点点滴滴,感叹还有很多人没来得及感恩,还有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去做。她心中默念:“如果这次脑手术能够大难不死,一定要用余生去好好爱每一个人!”

脑手术安排在2021年3月29日。那天早上10点,昆士兰州长宣布从中午12点起封城,医院不允许探访,危重病人每天只允许一位亲属陪同1小时。她非常感动的是,手术当天收到了许多朋友发来的充满爱的话语,以及温暖的鼓励和祝福,朋友们为她祷告,给了她巨大的安慰,让她不再畏惧死亡。她决定以家人和朋友的爱为动力,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战胜病魔。最终,她带着微笑和内心的平安进入手术室。

上面这张是脑部手术后,在ICU特护病房醒来的照片。

术后醒来,她发现自己不仅好好地活着,而且感觉自己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都没有受损。

一周之后,昆士兰州最具权威的顶级外科医生Dr Pyke为她做了乳房切除手术。,这台手术也十分顺利!因为手术紧急,是临时插进去的,安排在晚上。白天一整天都要禁食,连水都不能喝。

最难接受的是,在脑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后,当时的乳腺癌内科主治医生却残酷地告知:根据病情推断,她的生存期仅剩12-18个月。尽管她一直微笑面对,平静地接受各种治疗,但是当医生郑重地给出一个具体时间时,那种冲击还是难以承受。

癌症基金会的护士来安慰她,虽然她们的初衷是帮助和安抚,她们建议她提前为女儿写好每年生日的贺卡。她当即拒绝:“不!以后每个生日我要陪她一起过。”她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信念:我要活着,而且要健康、快乐地活着!我要全心全意去爱身边每一个人,去爱这个世界!

从2019到2021年间,张亚云经历了5次大手术、25次放疗和40多期化疗。除了开颅手术、脑部放疗和部分化疗过程较具挑战性,其他治疗并没有那么恐怖和痛苦。

她内心充满感激:在人生最低谷、最痛苦的时刻,她的家人和朋友并没有舍弃她,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她的关爱。在这段时间里,她深深感受到被爱包围的温暖与喜乐。

远在国内的父母因疫情期间签证困难,无法前来澳洲陪伴和照顾她。但他们会经常通过微信视频,给予安慰和鼓励,并开始与她一起践行更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出院回家后,随着身体逐渐好转,她开始大量阅读,学习防癌抗癌的成功经验和秘诀。她调整了饮食,遵照医生的建议减少红肉和奶制品的摄入,控制糖、盐和油,并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了各种防癌抗癌食材,如西兰花、各种菇类、莓果、绿茶和姜黄等,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同时,她也逐渐恢复了徒步、乒乓球、排球等运动,并开始学习太极拳。

面对生死的考验,她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和爱的力量,最终战胜了病魔,并鼓励和帮助了许多癌症患者。

这段抗癌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任何人随时都可能失去拥有的一切,甚至离开这个世界。到那时,财富、地位、成败得失又有何意义?于是,她学会了放下:从缩减公司规模、卸下各种头衔、简化工作流程,到全面践行“断舍离”的理念。以爱为动力,她专注于当下,追求生命的本质!

她学会了感恩,对家人、朋友及整个世界心存感激。从2021年起,每年举办5.20感恩活动。在她人生低谷和最艰难时刻,亲人朋友没有离开,而是用各种方式给予她关爱。因此,即便是在高强度的治疗期间,她也没有感到特别痛苦,反而享受到了爱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她非常感激自己有一位好老公,在她整个生病治疗期间,他悉心照顾着她和他们的女儿。几乎每天,他都会用自己最擅长的钢琴为她进行音乐疗愈,陪她打乒乓球,带她去海边散心,陪她去大堡礁看日落,去大洋路自驾游,去塔斯马尼亚追寻极光,坐游轮畅游太平洋,帮助她一个又一个地实现愿望清单……

她也非常欣慰,女儿在她生病后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女儿变得更加勇敢、坚强、独立,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成长为每天都会拥抱、安慰并贴心照顾妈妈的“小棉袄”。放假期间,女儿总是陪伴她去做化疗,有时周六也会早早起床陪她去公园跑步。女儿的爱给予了她战胜病魔的巨大力量!

当医生宣判她的生命只有12至18个月时,她担心后续化疗会削弱她的体力和意志力,于是决定趁着头脑清醒、言语流畅的时候,好好感恩所有关爱过她的人,并将自己学到的健康饮食与防癌抗癌知识分享给大家。


2021年的感恩活动是给所有朋友赠送防癌抗癌健康礼盒,2022年主要分享防癌抗癌经验,2023年则以鼓励和帮助其他癌症患者为主,2024年的主题是成立“爱的语言工作室”,旨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今年7月10日,在张亚云准备回国之前,Dr Pyke看完她的所有复查体检报告,笑着跟她说:“Rona, 你安全啦!” 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让她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她现在可以安心地享受生活,家人也不再需要为她担心了。

张亚云奇迹般地康复了,并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翻译工作。最近,她受聘为昆士兰大学全球华裔校友会以及昆士兰江苏同乡会暨江苏商会的荣誉顾问。

2023年8月,昆士兰大学校长授予张亚云”昆士兰大学全球华裔校友会”荣誉顾问徽章

2024年6月,昆士兰江苏同乡会暨江苏商会授予张亚云“荣誉顾问”聘书

张亚云是独生子女。她移民澳洲近20年,为了方便随时回国探望父母,一直没有申请澳洲国籍。 

在她自己的身体逐渐康复后,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和陪伴年迈的父母,其是身患晚期肺癌的父亲,2024年8月,她和先生回到了上海工作和生活。

张亚云坚信,是爱创造了她生命的奇迹,并立志用余生去学习和传播“爱的语言”。她希望,未来把爱作为她一切行为的首要原则,用爱心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成功并不等于快乐,但爱却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访谈的最后,照例是寄语学弟学妹。

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珍惜健康,珍惜生命。大学生正处在20岁左右的人生黄金时期,大学不仅是个性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越早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越好。望学弟学妹们能坚持早睡早起、定期锻炼、健康饮食,保持身体和精神的最佳状态。

知识就是力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各种有价值的在线资源,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来不断提升自己。希望你们能善用身边的资源,多读书、多思考,勇于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追随心之所爱,未雨绸缪建议学弟学妹们在选专业或找工作时,优先考虑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同时考虑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提前规划并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学会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挑战与变化,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善待与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个世界上,生命、健康、事业、财富和成功都不是永恒的,唯一永恒的是爱。成功并不等于快乐,但爱却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在年轻时,许多人一味追求成功和财富,但这些积累可能在一瞬间失去。唯有爱能战胜一切。爱具有巨大的治愈力量。

孝敬父母不应等到他们年迈时才开始。我们不仅要关爱家人和朋友,还要善待每一位老师、同学,甚至那些与你偶然相遇的人,因为他们可能成为你人生的导师、伯乐或挚友。

愿你们爱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爱心去做每一件事,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未来之星!


本期校友访谈得到AME出版社、览宸医疗、南通大学上海校友会支持,特此致谢。

联系校友访谈事宜,请添加微信:ntzwb1962。


相关专题

校友访谈|钱军建:因为梦想高远,所以所向披靡

校友访谈|陈岗:病理诊断医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校友访谈|赵飞: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校友访谈特别推荐|潘端伟:别了,三里墩

校友访谈|刘秀全:大学阶段埋下的创业种子

校友访谈|周响:可再生精神资源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校友访谈|陈峰:勤学不辍,自信等风来

校友访谈特别奉献|邢贲思:在真理大讨论前夜

校友访谈|郭建华:做一个纯粹的企业家

校友访谈|周克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校友访谈|姚舜:不被定义的人生,一切皆有可能

校友访谈|朱明健: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贵人

校友访谈|高红:因为爱,所以爱

校友访谈|孙政玺: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校友访谈|钱佳睿:宝剑锋从磨砺出

校友访谈|彭振桓:驰风掣电的笨小子

校友访谈|陈慕洁:当机会来临时要牢牢地抓住

校友访谈|张学永:且立少年凌云志,莫负人生好韶光

校友访谈|万启众:我需要一个真实的奋斗历程

校友访谈|张义蓉:我热爱这份“非凡”的事业

校友访谈|潘端伟:梦回师院

校友访谈|顾肖峰:一名选调生的人生际遇

校友访谈|田也:遵从自己内心的节奏

校友访谈 | 周工博:寻找属于自己的赛道

校友访谈特别奉献|邓妈妈:这是一件很珍贵的礼物,我要把它放在自己的家里

校友访谈 | 刘鹏程:不灭的灯塔指引我一路前行

校友访谈|卞留贯:愿以医术济苍生

校友访谈 | 钱列:做一个纯粹的医生

校友访谈|李浩: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

校友访谈 | 葛峰:我是一个幸运儿

校友访谈|胡健:天生我材必为师

校友访谈 | 瞿旭东:做医生还是需要一点情怀的

校友访谈 | 黄夏敏: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校友访谈 | 周激波:人生是一场长跑

校友访谈 | 卓庆龙王懋德:革命伉俪的峥嵘岁月

校友访谈|浦星礼:回不去的三里墩

校友访谈|倪向东:从苦难少年到中学校长

校友访谈|龚惠:我的爱“心”之旅

校友访谈|魏来:我想做个好医生

校友访谈|徐婷婷:顺风顺水的背后

校友访谈|杨欣荣:成如容易却艰辛

校友访谈 | 金顶挑:活成了守成之主

校友访谈| 杨从登:全球氨纶行业的领跑者

校友访谈 | 郁林海:在松江创造世界第一

校友访谈|章小清:通医,梦开始的地方

校友访谈 | 肖远骑:驰骋于教育的原野

校友访谈 | 周甜:“志愿者姐姐”的诗和远方

校友访谈 | 陆品相:让优良学风代代相传

校友访谈 |黄正平:绿叶对根的情意

校友访谈 |曹慧茹:抓住大学的各种机会

校友访谈|胡贵鹏: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校友访谈 |左苏阳:成长是痛苦的

校友访谈 | 殷卓然: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校友访谈 | 于建新: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读书

校友访谈 | 顾继礼:治病救人是我这辈子最安心最神圣的事

校友访谈 | 赵向东:我们是怀着这个信仰走过来的

校友访谈 | 尹晓慧:语文改变我们灵魂

校友访谈 | 沈雳:从启秀路到枫林路

校友访谈|左飚:扼住命运的咽喉

校友访谈|郁棕: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校友访谈|郭杰:我国饱和潜水事业的开拓者

校友访谈|郭荣:一个有情怀的投融资专家

校友访谈|沈敏:为了母亲的微笑

校友访谈|施乐华:知识改变命运

校友访谈|宦红梅: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校友访谈|杨耀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一直在路上

校友访谈|王斌:照亮我前行之路的那盏灯

校友访谈|机遇为什么青睐余勇夫?

校友访谈|从妇产科医生到罗莱高管


南通张卫斌
聚焦热点事件,观察社会生活,力求写出真正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评论,在众声喧哗、观点爆炸的时代,发出对社会进步有益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