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前沿与工程科技论坛·2024
(二号通知)
党的二十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进一步交流工程力学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促进力学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力学前沿与工程科技论坛·2024”将于2024年12月6日至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
论坛由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主办,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省部共建矿山岩层智能控制与绿色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单位承办。
论坛聚焦力学理论及模型、力学计算分析、工程应用和前沿方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技术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旨在打造成一个包括院士主旨特色报告、岩石力学基础、岩石力学工程、工程力学与安全、力学前沿交叉创新论坛的特色品牌学术会议,搭建一个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共享专家学者通过多学科交叉、跨领域协同和产教融合创新,所取得的富有创新性的系统观点及技术成果,推动力学学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6日-8日
地点:济南学府大酒店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路6号
(一)指导单位
山东省力学学会
青岛力学学会
山东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二)主办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三)承办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
省部共建矿山岩层智能控制与绿色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四)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持续更新中……)
大会主席:魏悦广
执行主席:谭云亮
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席:宋振骐
主 席:李术才、杨春和
委 员:(按拼音排序)
陈少华 | 陈绍杰 | 陈卫忠 | 崔新壮 | 冯维明 |
高玉峰 | 蒋宇静 | 李春林 | 李法新 | 李利平 |
李树忱 | 刘传孝 | 马少鹏 | 潘立友 | 谭云亮 |
王继荣 | 王汉鹏 | 王明洋 | 王省哲 | 王同旭 |
肖洪天 | 薛 强 | 张 波 | 张庆松 | 周宏伟 |
周慎杰 |
组织委员会
主 任:卞西春、赵同彬
副主任:韦 伟、彭志龙、张乾青
委 员:(按拼音排序)
曹东京 | 曾青冬 | 陈云娟 | 成 帅 | 窦晓晓 |
房 凯 | 高汝鑫 | 葛鑫博 | 巩振伟 | 郭龙骁 |
和树栋 | 侯 飞 | 华霖杰 | 黄 娜 | 寇 强 |
李海涛 | 李家亮 | 李龙飞 | 梁 伟 | 刘力源 |
刘念武 | 刘学生 | 吕高航 | 马洪岭 | 马鹏鹏 |
马志涛 | 牛 斌 | 彭志龙 | 戚玉亮 | 齐凯文 |
邱 月 | 施锡林 | 宋家栋 | 宋晶如 | 孙超群 |
孙 昊 | 孙克国 | 田志超 | 屠文锋 | 王春光 |
王海瑞 | 王明振 | 王荣超 | 王文斌 | 王延昭 |
王正泽 | 王子辉 | 温义生 | 武文宾 | 肖华强 |
肖亚勋 | 徐栋栋 | 薛东杰 | 杨 坤 | 尹延春 |
翟朝娇 | 张纯旺 | 张 辉 | 张 季 | 张 建 |
张 乐 | 张鹏飞 | 张乾青 | 张 巍 | 张学朋 |
张延欢 | 张玉宝 | 张 泽 | 张振宇 | 赵增辉 |
钟世英 | 周锡龙 |
日 期 | 主要内容 | 地 点 |
12月6日 全天 | 报到注册 | 学府酒店 |
12月7日 上午 8:30-12:30 | 开幕式与主会场报告 1.魏悦广院士报告 2.杨春和院士报告 3.李术才院士报告 4.王明洋院士报告 5.陈少华教授报告 | 三楼明德堂 |
12月7日 中午 12:30-14:00 | 午餐 | 一楼自助餐厅 |
12月7日 下午 14:00-18:00 | 分论坛一:岩石力学基础 召集人: 陈卫忠 中科院岩土所(国家杰青) 谭云亮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攀登) | 三楼立功厅 |
分论坛二:工程力学与安全 召集人: 张庆松 山东大学(长江学者) 崔新壮 重庆大学(长江学者) | 三楼立言厅 | |
12月7日 下午 14:00-16:00 | 分论坛三:力学前沿交叉创新 召集人: 赵同彬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特聘) 李利平 山东大学(国家杰青) | 四楼学府厅 |
12月7日 晚上 18:30- | 晚餐 | 一楼自助餐厅 |
12月8日 上午 8:30-12:00 | 分论坛四:岩石力学工程 召集人: 陈绍杰 山东科技大学(长江学者) 王汉鹏 山东大学(长江学者) | 三楼立功厅 |
12月8日 中午 12:00-14:00 | 午餐 | 一楼自助餐厅 |
魏悦广,中国科学院院士
题 目:从传统复合材料到先进复合材料,力学的机遇和挑战
杨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题 目:页岩气开发中的岩石力学问题研究与进展
李术才,中国工程院院士
题 目:复杂地质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预报预警和安全控制
王明洋,中国工程院院士
题 目:深部工程抗爆安全与长期稳定问题
陈少华,北京理工大学
题 目:界面构筑模式对“砖-泥”堆叠复合结构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影响机制
谭云亮,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矿山工程灾变力学构建及其意义
陈卫忠,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题 目:地下工程围岩多尺度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陈绍杰,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岩石材料蠕变宏观硬化及其人生哲学刍议
崔新壮,重庆大学
题 目:交通荷载与复杂环境耦合下路基动力性能试验设备与评价方法
王汉鹏,山东大学
题 目:基于CDEM的巷道揭煤与冲击双扰动下煤与瓦斯突出模拟
李利平,山东大学
题 目:工程岩体渗流灾变的力学问题与模拟方法及软件
赵同彬,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岩石锚杆加固力学原理与试验研究进展
马洪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题 目:盐穴压气蓄能现状与进展
孙克国,西南交通大学
题 目:寒区隧道冻害发生机制与防控对策
李 波,长江科学院
题 目:基于离心模型和现场试验的负摩阻力基桩承载性能研究
张守华,浙江东江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
题 目:高温法兰连接中螺栓弹性垫圈方案设计方法
张振宇,重庆大学
题 目:地质流体在岩石动力灾害孕育中的力学作用机制
施锡林,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题 目:深地能源储备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肖亚勋,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题 目:锦屏深地工程力学与安全
彭志龙,北京理工大学
题 目:膜基界面撕脱理论及界面性能预测
张乾青,山东大学
题 目:喷扩压灌流态固化土桩加固地基技术与分析方法研究
陈云娟,山东建筑大学
题目: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研究及防排水体系优化
武文宾,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题 目:深部资源开发中的力学问题及工程解决方法
李海涛,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题 目:冲击地压的全要素预警方法及实践
刘学生,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高应力砂岩瞬时缷围压力学性质创新试验方法
徐栋栋,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题 目:连续-非连续变形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周锡龙,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扫描探针显微术微纳米力学测试方法与应用
刘力源,北京科技大学
题 目:深部岩石THMD耦合模型与工程应用
张学朋,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隧道工程抗震设计研究中涉及的力学问题
孙超群,山东交通学院
题 目:公路隧道预制装配式仰拱结构设计及应用研究
张玉宝,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基于能量耗散的岩石裂纹特征应力测量新方法
葛鑫博,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盐穴能源储库造腔管柱流固耦合动力失稳机理与防控
吕高航,山东大学
题 目:隧道病害智能感知与综合健康诊断技术
张鹏飞,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顶板断裂释能力学模型及预裂防冲机理研究
段谟涛,西南科技大学
题 目:盐水-CO2环境下砂岩的力学性能和孔隙度研究
黄俊,山东科技大学
题 目:压缩空气储能动态注采多场耦合行为研究
(持续更新中……)
1 | 宋振骐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2 | 魏悦广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3 | 杨春和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4 | 李术才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5 | 王明洋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6 | 蒋宇静 |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
7 | 李春林 | 挪威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 | |
8 | 陈少华 |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杰青 |
9 | 谭云亮 | 山东科技大学 | 泰山攀登 |
10 | 陈卫忠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国家杰青 |
11 | 张庆松 | 山东大学 | 长江学者 |
12 | 李利平 | 山东大学 | 国家杰青 |
13 | 陈绍杰 | 山东科技大学 | 长江学者 |
14 | 崔新壮 | 重庆大学 | 长江学者 |
15 | 王汉鹏 | 山东大学 | 长江学者 |
16 | 赵同彬 | 山东科技大学 | 泰山特聘 |
17 | 施锡林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国家优青 |
18 | 彭志龙 |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优青 |
19 | 文志杰 | 贵州大学 | 青年长江 |
20 | 张振宇 | 重庆大学 |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 |
21 | 刘学生 | 山东科技大学 |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 |
… … … …
张老师:15064221133
郑老师:17854258537
联系邮箱:pfzhang@sdust.edu.cn
注册报名
(注册费:正式代表1600元/人,学生代表800元/人)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7-1516/U,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6-5052,中国知网(CNKI)检索。
本刊旨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服务学者、服务社会、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为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的专业工作者、高校教师及研究生提供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刊重点报道国内外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进展、灾害预报与防治、安全控制、信息化、智能化、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其他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新工艺等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应用,大力宣传国内外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的学术理论、创新思想。
2019年4月,《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入编中国知网。2020年2月,入选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2023年2月,入选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2024年4月,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24年10月,入选美国GeoRef数据库。
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