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开阳县楠木渡镇的室外温度只有1℃。寒冬来临,万物蛰伏,而位于该镇的贵州现代种业集团贵阳市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内,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是正在催芽的西瓜苗,即将进入大棚管护,成苗后就要运到云南移栽。”在蔬菜良种繁育中心1号催芽室,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育苗盘内一株株幼苗已经呈现出嫩绿色,现场管理人员张亮琴指着门口的自动化控制面板介绍,大棚内温湿度均按照种子最佳生长需求调节,为种子萌发提供一个适宜的独立气候系统,不受地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种子可提前3到5天萌发。
在催芽室的门口就是该中心的全自动播种线,破土机、搅拌机、播种机一体化操作,每天可播种8000盘,比普通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播种后的钵盘集中运送到催芽室催芽,培育出细芽后就会来到隔壁的温室大棚管护。
在繁育中心A区育苗温室大棚内,紫红长茄已经长出像针尖一样的细芽,丝瓜苗正在工人操作下补充营养液……“我们的温室大棚有潮汐育苗、漂浮育苗、穴盘育苗,根据生产情况发布任务,设置好补水、补肥、打药等相关参数后,喷灌系统自动作业。”张亮琴介绍,繁育中心的综合育苗体系单茬育苗量可达600万至700万株,年产出蔬菜种苗8200万株,可满足5万余亩的蔬菜生产用苗需求。
经过管护后的幼苗,其中一部分直接运送到种植基地移栽,一部分按照客户需求还要进行嫁接培育,通过选择根系更发达、抗性更好、具亲和力的类似植物,进行嫁接培育,起到提升产量、降低成本、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从种子到成苗移栽,冬季需要60天左右,夏季只要30天左右。”张亮琴说,种子在这里“睡”的是优质土,“吃”的是高档肥,“喝”的是纯净水,冷了有供暖,暗了有补光……各类蔬菜瓜果种子在精心培育下长出嫩芽、长成壮苗开启下一段“历练”。
“繁育中心利用高端育苗设备规模化开展育苗,目前,已开展了辣椒、番茄、甘蓝、西兰花、茄子等10余个大品类、1000余个小品种的种苗繁育,都是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收集到的名特优新蔬菜品种。”繁育中心生产部部长李诗利说。
在种子种苗科技攻关方面,贵州现代种业集团按照“良种繁育研究+集约化工厂育苗+品种筛选展示”的定位,与国内外8个院士团队、20余位种植养殖专家、30余家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建立深入合作,在开阳县楠木渡镇和南江乡建成两个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种苗繁育中心,并在清镇、长顺、榕江等地建成6个分中心,构建了“2+6”现代化育苗体系。贵州现代种业集团董事长王陈介绍,集团年育苗产能4.6亿株,不仅在省内广泛推广,并将市场范围延伸到四川、云南、广西等7个省份,年推广种植水稻种子达200万亩、玉米种子达50万亩、蔬菜种子达30万亩。
近年来,贵阳贵安将企业扶优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一招”,出台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等系列政策,从种质资源、科技创新、扶优企业、良种繁育、人才支持等方面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厚植种业发展沃土,种业企业乘势而上,育种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全市已有包含贵州现代种业集团在内的种业企业55家。
农以种为“芯”,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贵阳贵安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将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生猪、肉鸡、渔业八大产业作为种业主攻方向,聚焦“保、育、繁、选、检、推”六个环节,紧盯“创新、改革、数治、队伍、主体”五个关键,推进现代种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贵阳已成功邀请李德发院士在筑设立全省首个畜牧业院士工作站——生猪产业贵州省院士工作站,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贵阳粮油作物试验基地落户贵安新区;贵州贵阳现代种业产业园、德康种业总部、省农科院贵阳贵安分院等也陆续成立,现代种业全产业链生态闭环体系已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