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破事就发朋友圈的人,没见过世面”
乐活
2025-01-14 22:10
四川
作者 / 佚名
我的这位朋友,她平时很爱在朋友圈上记录生活,最近却关闭了朋友圈。她说有次发照片分享心情,没想到大家的关注点全在她的脖子上。有人说你怎么老戴这条白金项链炫耀,有人说项链闪瞎了眼,求别戴了。甚至我们有位共同的朋友,私下也悄悄问我,你看她经常在朋友圈晒那条价值不菲的项链,难不成是被哪位土豪包养,不敢摘下吧。每当想外婆的时候,或经历了特别的事,她都会拍照留念。而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其实这是BBC(英国广播公司)一档节目中提到的例子,为什么看第一张图会让你产生错觉呢?由于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凹进去的脸,因此头脑中无法形成凹进去的脸的图像。
所以说,仅凭一个侧面去评判人的全貌,很容易,但也很不公平。同理,很多事,你能看到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你无法感同身受,是因为不曾经历过,所谓的真相也只不过是你以为。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习惯以自我想法来猜测事物本身。之前,一张女性工作人员身穿一件黑色吊带裙,在窗口办理业务的照片在网上流传。网友认为这位工作人员很不专业,穿成那样办公实在有碍观瞻。
心理学上有一种“投射效应”,意思是人总会产生一种错觉,习惯用自己的想法和标准去分析别人,并以为对方也会和自己一样。事情的起因是她和丈夫在泳池里跟两个男孩发生争执,随后男孩的家属跑到安医生的单位,要求开除她。接着,一段没有前因后果、只剪辑了部分事实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标题是“疑妻子被撞,男子竟游泳池里打小孩”,迅速引发了舆论暴力。安医生被人肉搜索,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不堪重负,选择了轻生。
那些随意评论的键盘侠,可曾想过,当你不明真相却肆意攻击别人时,其实是在推波助澜,甚至可能成为压垮无辜者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时候,我们口口相传的那个人,可能并不是真实的他,而是我们臆想中的他。比如,你眼中斤斤计较的“吝啬鬼”,可能把所有积蓄都寄回了家;你觉得炫耀的“拜金女”,或许正是用牺牲周末的时间努力工作换来的;至于那个冷漠刻薄的领导,也许在关键时刻特别有正义感,甚至富有人情味。反过来,那些总是对你笑脸相迎的人,也可能暗藏心机。发自拍的就是自恋,发旅行照的就是装,甚至你发些吐槽,都会被说成矫情、抗压能力差。晒证书,可能是埋头苦干一年换来的成果;晒化妆品,可能是加班熬夜无数个通宵的奖励。可有些人,却总喜欢用自己的偏见,把这些真心的分享解读为炫耀。他们忽略了照片背后,那份雀跃的欣喜,以及渴望被看见的真实自我。
同学看到后讽刺她:“真会装,非得把手机放这么显眼的地方。”“我弹的是一架80万的钢琴,可你却只看到一个7000块的手机。”当你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见过更多世面时,你会发现:用奢侈品的人不一定是在炫耀,开豪车、住豪宅的未必是在炫富,秀恩爱、晒孩子、分享升职的,也只是想表达喜悦而已。我平时也爱发朋友圈,幸运的是,我的朋友们都很包容,偶尔调侃两句也无伤大雅。人与人之间的偏见,往往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生活,所以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人生。你走进过布达拉宫,见到最近的蓝天和最白的哈达,就会对生死有不同的见解;你从塞维利亚大教堂游历过一圈,就不会以为失去一个前男友,就失去了整个世界;
当然所有的这些,不是为了让自己在下次聊天的时候秀优越感;而是为了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包容世间万物的多样性,不过于大惊小怪。不随意评价他人,不造谣不传谣,才是一个人深入骨子里的修养。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