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峰:浅析“意象成形”的盆景艺术

企业   2024-09-13 19:23   甘肃  

 爱盆景,爱生活,关注盆景艺术联盟 

各位关注盆景艺术联盟的盆友们,你们好!

最近微信修改了公众号的推送规则,请您在文末点一下“”和“在看”,我们每天将继续免费推送最好的盆景相关文章给您,帮小编分享文章,说不定你朋友也喜欢,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邵武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


本文转载于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书系公众号《中国盆景赏石》

邵武峰:浅析“意象成形”的盆景艺术

原创作者|邵武峰

文章来源|《中国盆景赏石》2020-7#


我们的民族文化从文字到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时间艺术到书法、绘画、雕塑、装饰纹样等各种空间艺术无一不是在“意象”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盆景艺术综合了这两类艺术,是具有受时空影响下注重主观意识的艺术。

作者在通过对创作对象时空变化的掌控结合意象成象的理念从而达到寄物移情的目的。就盆景造型而言,绝是自然物象的模仿和绝不是自然物象模仿的抽象造型都不是真正的艺术。盆景艺术是有感而发的结合创作对象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在意象精神的指引下形成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能够表现出“神似”的作品,如此方为上品!

如果盆景创作偏离了“寄物移情”为基础的意象精神,中国盆景就失去了生命。主观意识的表现应是意象艺术的特征,盆景创作是自我灵性和树木灵性的融汇;树木不是树木,树木是“我”,作品是“我”情感的宣泄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300 年来一直受人敬仰。他善画兰、竹、石,尤以墨竹著称。他笔下的竹注重“瘦与节”的结合,以示自己思想和灵魂的高洁脱俗。他所画的兰、竹都表现出孤高脱俗的气节,常借题画诗发泄心中愤懑,他所描绘的破盆兰、峭壁兰都隐喻心中抱负不得施展的境遇。他特别强调作品要具有“真性情、真意气”。他的一则题画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化机也。独画云呼哉。”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正是从生活形象也就是自然到艺术形象即作品的搜集、提炼、概括、提高以及加工的过程。

▲郑板桥画作

“意在笔先”是必须遵循的艺术法则,“趣在法外”的化机是创新变革的艺术延伸。只有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艺术法则,才是创作生动艺术作品的根本。

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的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将盆景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思想情感分开,他们认为盆景作品的好坏是由形式和技术决定的,和思想情感没有关系,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是意象艺术,艺术作品是“借物抒情”。

我国现代“意象成形”的盆景成熟还不足百年,中间又有断层,导致盆景行业的门槛较低,它虽然拥有众多的从业人员和爱好者,但是这其中的大多数人又没有对“意象成形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将传统的“技法至上意识”继承了下来,这种意识凌驾于形而上的以思想情感为精神主导的“意象成形”之上,从而导致目前只要谈论盆景创作就是根干枝、技法及表现形式和体量,极少有盆友谈及创作意识和作品形成之理念。

笔者曾多次和不同的大师谈及此类问题,他们也只是就桩形、枝法、布局等技术问题泛泛而谈,无法触及更深层次就创作思想和情感发挥进行深入探讨,只有少数盆友认识到以意成象的重要性。

就盆景创作而言,无非是突出表现形与势的协调和完善,取势造型、正侧倚斜、聚散开合、粗细方圆、疏密藏露等。从造型结构到空间安排,各部位的比例到相互之间的呼应关系等 ......
▲“八骏图” 六月雪 盆长180cm 赵庆泉作品
形的关注从造型到细部结构再到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比例的掌握,以及势的发展能否从静态和动态的互相映证中产生时间和空间的节奏感,这是盆景创作归根结底的技艺问题。
盆景创作的本质是围绕时间和空间这两个问题在思想情感的指导下以树木为创作主体进行的形与势的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安排,这不是形而上的,也绝不会是形而下的!
盆景艺术最根本的元素应该是思想情感和表现形式两大部分。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必须重视思想情感的蕴含,因为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任何时代的艺术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精神和艺术家的情怀,如果单纯的表现形式美而没有情感成分的加入就没有这种文化内涵和精神,那只能属于工匠制作的没有灵魂的工艺品,是效仿、抄袭别人的作品,那只是承续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经验而完成的一种组合。
盆景之美是源于对传统文化解读与理解之后的综合体现,这种形式美的突显,主要是由个人情感和时代特征激活的。形式之美是历史的积淀,它需要当下的元素激活后方能和受众产生交流和共鸣。表现形式离不开情感助剂进行催化激活,情感也不能没有形式的展现,因此,盆景作品的成型必须将情感成分灌注到表现形式中。

▲“春晖” 贴梗海棠 高108cm 赵庆泉作品
盆景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主要原因是创作素材为有生命的活体植物。各种不同的植物在中国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又被人为地赋予了文化内涵,不同的树种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仅凭树种和作品的表现形式,而无需借助语言文字作为媒介,作者的思想情感就能够表现出来。它首先能够感动作者,然后能感动受众。达到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盆景艺术是由树木为主要创作对象,一件作品可以有多重的复合内容,有盆景技艺的、有树种文化的、还有作者情怀的。这些多重的表现无疑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表达力。
盆景之美是独特的,它是融树木的品格、作者的情怀和技艺于一体,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诗情画意、平面构图技巧和立体雕塑手法及四季轮回的变化等多重效果在彼此重叠中让受众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

▲“秋林秀色” 鸡爪槭 盆长120cm 赵庆泉作品

欣赏盆景不是简单的看表现形式、技法,盆景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容和时代审美取向,人们不会唯形而言,而是会与树种、作品的精神内涵、品位的高低、品格的雅俗等相互交织、渗透,形成相得益彰的意味性审美形态。
随着盆景艺术家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积累,盆景作品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地扩大,艺术家们也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并更新了创作手法。同时,他们也更加大胆地自由发挥出对表现新的多元合一观念的实践。“以意成象”基本原理融入诗情画意并以抒情性赋予了中国盆景独特的品质和高度!但盆景作为艺术只能说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个微小分子,可以说是子系统的衍生。

▲“寒露湿人衣”黄栌 高 68cm 徐昊作品

现代“意象盆景”的创作首先是考虑作品的树种及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一致,必须为被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所唤起的情绪,融入到相应的表现形式中建立起一个基调、一个风格基础。

在盆景创作中,前识构图及后影的重叠表现形成画面感的纵深体现,作品在追求画面美的同时更要强调空间造型,作者必须想尽办法增加对比关系的数量,扩大对比矛盾关系的反差,通过各种相互对应的矛盾对比,创造一种立体空间形成的画面。这种形式以文人树的创作表现最为突出,文人树一般是以清新空灵的诗意融入闲适恬淡的情绪构成的画面,它能反映出一种非物质的精神的存在和空灵的意境。
▲“空山”黄杨 高 119cm 徐昊作品
在实际创作中要产生前与后的深度空间,这是枝条构成的线起的作用。枝条的运用要偏细一点,因同样长度下,细的枝条由于比例的原因会比粗的枝条显得更长,实际效果会更通透,更能增加深度和空灵感,这种表现会出现重叠,但不会遮蔽,这是由枝条形成的空间通透,它能更好的表现精神的存在,意境的显现,也是诗意的表达出传统文人艺术表达的主题——卓越、空灵。
▲“一如初见”栀子 高 88cm 徐昊作品
盆景作品虽然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自然的阴阳互补及形与势之间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是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的存在为前提目标而产生的。盆景创作中的形必须是动态的,是在运动中完成的造型,这是依势而生的。所有的势都是动态的体现,是凝固在空间依赖形的展现。形是靠势激活的休眠体、势是依附于形的灵魂!没有势的形是泥塑木雕的休眠体;没有形的势是作者大脑中的想象,在现实中不复存在。形与势的存在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互为表现的因果,一件作品由于它们的相映生辉才能获得艺术上的成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艺术形象。
版权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图片,均因无法获取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删除。





来都来了 点个在看再走吧~~~

 

盆景艺术联盟
弘扬中国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艺,繁荣盆景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