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内耗、抗焦虑,2亿人次追更的俞敏洪,疗效这么猛?

情感   2025-01-16 21:02   江西  


作者 | 宅少 
来源 | 宅总有理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文学家·苏轼

逝于公元1101年8月24日

代表作品:《赤壁赋



……




01.


2011年,韩三平向南周记者抱怨,说改开三十年波澜壮阔,居然没有一部讲中国企业家的电影。此后不久,中影副总把徐小平推荐给他。北大曾经的文艺骨干徐老师,跑去海南,闭关两星期,交出九万字的初稿。

韩大佬兴趣强烈。徐小平兴冲冲去找俞敏洪,报告好消息。剧本,俞敏洪没看,只说不希望拍新东方。他觉得新东方还需努力,事业尚未盖棺定论,其他更牛的企业都不拍自传,你这不是自吹自擂吗?俞老师坚决反对。

徐小平觉得在理。几个月后,又告诉俞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电影交给陈可辛去拍了。好消息是,陈导只用了剧本里18个字,电影名差点改成《中国先生》。俞敏洪以为不是拍新东方,也就没说什么。2013年2月,徐又叫他,说电影拍完了,来看看吧。

「《中国合伙人》里的三位原型」

看样片时,俞敏洪百味杂陈。一望可知,他就是成东青的原型。这个角色土气、窝囊、优柔寡断。另外两个呢,一个浪漫文艺,一个果决坚毅,把成东青衬托得更窝囊了。那场电影,老俞还带着李斌、阎焱一起看的。在朋友面前,眼看自己被塑造成那副德行,换做是你,你什么心情?

当晚,俞敏洪没说电影半句坏话,只委婉道:我不能客观发表意见。

无论陈可辛怎么说电影与新东方无关,是历史群像。他心里一定清楚,成东青必然来自俞敏洪。否则他不会对记者说:

“我还怕俞敏洪告我呢。”

首映礼前,他试探着联系俞敏洪。俞敏洪权衡再三,还是去了。没想到对方还想要他走红毯。俞老师也不傻,这红毯一走,岂不更加坐实了自己就是成东青?老俞婉拒。电影上映后,窝囊的成东青天下皆知,观众都把电影当事实,以为当年老俞是个窝囊废,靠朋友和运气把事业做大了。

尽管如此,老俞从没骂过《中国合伙人》半句脏话。

电影,他反对拍。人物,他觉得脱离原型。尤其那句“把演讲当性生活”,堪称恶臭调侃。还记得当初霍元甲后人起诉《霍元甲》的事儿么。别说是名人,陆勇对《我不是药神》一样不满,拍可以,别瞎糟改啊。

《中国合伙人》是当年爆款,国产片票房排名第五,影响力巨大。搞得俞敏洪一天要收到1000条信息。他不堪其扰,才公开回复。此后陆续接受采访,否认自己“窝囊”,说我要真那样,新东方早死一百回了。

但对电影和陈可辛,依然没说半句坏话。

「俞敏洪的反对,并没什么卵用」

这种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不会舒服。混到那个江湖地位,俞敏洪当然可以动用一些社会资源,为自己挽回声誉。但他没有。

隐忍、包容,对批评尽可能接纳,对外界曲解、攻击极少还击,遭遇不公正的对待,选择默默忍受。这是他创业以来就形成的人格。

电影火爆时,央视去采访新东方“三驾马车”。徐小平说,当年他和王强,经常直言不讳地拍桌子,觉得是朋友,你就得受着,很少顾及他在公司的身份。

形容当年场景,俞敏洪说: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这帮大佬们任何一个都不会能在那种场合下能够忍下来。”

但是俞敏洪忍了。相较于此,《中国合伙人》和成东青,只能说洒洒水。

所以后来遇见黄晓明,黄晓明问他我演得怎么样,老俞开玩笑说,你帅是够了,但是你没能演出一个男人的胸襟和气度,没演出一个男人在历经岁月磨难后,他脸上每条皱纹的闪光,那光靠演,是演不出来的。

说到气度的养成,如何做到隐忍、包容,咱们俞老师,有两样法宝。


02.


第一就是多读书。读书炼气。

众所周知,俞老师大三那年,得了肺结核。然而福祸相依,住院一年,他读了两百本书,背了一万个单词。为日后逆袭,打下坚实基础。

此后,俞敏洪养成一年一百本书的习惯。北大的底子到底是硬啊,阅读质量有多高,咱不敢说,老俞吸收知识量的速度,在中国企业家中绝对首屈一指。结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提到他另一个法宝了。

还是大三那年,从医院出来,他揣着100块钱,从北京出发,买最便宜的车票,住最便宜的旅店,一路玩到泰山、黄山、九华山。

玩到九华山脚下时,俞敏洪只剩下10块钱。他找了个农家,希望花五毛钱住一夜。农民听说他是大学生,同意了。第二天,他帮人家插秧。农民不但杀鸡招待他,还拿了5块钱给他,希望他继续往前走。俞敏洪一路跑到九江,又没钱了。去给宾馆打工,收拾卫生。遇到一个江苏老乡,两人聊得投缘。老乡又给了俞敏洪一笔钱。老俞拿着钱,爬庐山,跑上海。

「大学时代的俞敏洪」

这件事给了俞敏洪两个启发。

其一,遇到困难,别怕,往前走,想办法解决当前困境,人就能走得更远。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能力会被激发出来。其二,比起读书,旅行给人带来的心境上的变化,更直接。人行走在山川湖海间,情怀和情感,都会更开阔。

去更大的天地行走,你的心就能接纳、包容更多东西,包括你的敌人。

旅行,从此成了俞老师一大热爱。开办新东方那年,他开着个小破车,一路走过五台山、恒山、太行山。当时还是石子路,四个轮胎瘪了两个,愣是在太行山上开了20公里。此后,无论再怎么忙,都会抽出时间旅行。

年轻时,也是随性走,纯粹当散心。后来他觉得,这是一种浪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玩完回家,脑袋空空,毫无意义。

于是乎,每次出门前,他会对旅行路线做详细研究。俞敏洪有个绝技,看地图能力过人。当年他赚了钱,去美国看徐小平、王强,就是一路看地图开车去的。看完地图,他还要读书,研究目的地的历史、风俗、文化,乃至别人写的游记。这两项准备足了,沿路他还会找朋友,找那些对当地文化最熟悉的人,跟他们交流学习。这一趟玩下来,才心满意足。

又走了几年,还觉得不够。年岁渐增,回望岁月,多少残片散落风中。再想触摸当时心境,手边早已没有依凭。俞敏洪感叹,生命需要记录啊,不能走过就走过了,不然就像没到这世上来过一样。

战线因此越拉越长。每次出门前,他差不多要花一个月时间看各种相关书目,路上一边游,一边记录所见所感所思。

「创办新东方不久的俞敏洪」

广大人民群众只知道俞敏洪老师是个超级演说家,为我国励志牌心灵鸡汤事业做出了划时代的卓越贡献,却甚少知道,他还是个旅行家,和他老乡徐霞客一样,写了许多深度游记。《行走的人生》《在岁月中远行》《不负我心》三本书里,一大半都是游历世界的随笔。文史钩沉,岁月心事,尽付其中。

俞老师读书有多快,我是不知道。反正2020年,他去甘肃玩之前,先读了《华夏文明在甘肃》《河西走廊》《鸠摩罗什传》《丝路传奇》《神奇的北魏》《踏勘河西走廊古遗址》《甘肃深度摄影之旅》《美丽甘肃》《左宗棠在甘肃》《甘肃文史精粹》等书,还看了四五部专题片。

也就是那年,他默默定了个计划。年近耳顺,戎马半生,再过20年,体力估计不行了,接下来十年,趁着记忆、文笔还在,赶紧放下新东方的工作,先走遍全国,再走遍全世界。不但要走,还要书写、考察,向老乡徐霞客学习,力所能及地把沿途的文化、历史、风俗和所感所思,一一记录下来。

目的有二,一是书写自己的生命,让痕迹留存世间,二是做文化输出,把人类文明的沉淀,送到更多读者跟前,帮他们开拓眼界。

作为一个“输出狂魔”,单纯的激励人生已经不能满足俞老师了,他觉得有义务和责任,把大好山川和行走领悟,写给更多人知道。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俞老师还没放下新东方,新东方差点就没了。

这一耽搁,就是两三年。岂料又是福祸相依,反倒耽搁出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式。比单纯的写书,更直观,也更有感染力。

那就是直播和短视频。


03.


2024年,俞敏洪终于又踏上了旅途。这一年,他有四次行走。21天行走西藏,18天行走南疆,17天行走川滇横断山脉,17天的东南亚三国之旅。这些地方,正是过去数年间,他最想去的目的地。

与早年先游历、再出书的打算不同,2024年这番行走,在直播与短视频助力下,记录与分享同时发生。触达的人数,以百万计。

显然,这比写一本《俞敏洪游记》更具影响力。但与此同时,体力和心力上的考验,也十分巨大。一般人绝对扛不住。

「直播中的俞敏洪」

每次长达半个多月的旅行,俞老师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凌晨一两点睡,天亮之前醒。醒来就赶路、直播,探寻完自然奇景,又深入古朴村寨。一场直播,短则一小时,长则四五小时。好多时候,一天赶路七百公里,穿越四五个乡镇。黎明等日出,傍晚追夕阳,夜里进寨子载歌载舞。人群散去,他孤灯一盏,写文案、回看直播、剪视频,月冷星稀,方才入睡。

我国要是举办特种兵旅游竞赛,俞老师妥妥第一名。别人两三天的行程,他可能一天就完成了。游横断山脉时,头一天黄龙五彩池,隔天就翻阅岷山,看黄河日出。从达古冰川到毕棚沟再到稻城亚丁,翻越几座大山,中途过小金县城、甲居藏寨、康定、理塘。一路上,贡嘎山看了,雅拉雪山看了。沿途城寨,都要停留直播,介绍当地美食、民俗,欣赏民族歌舞。面面俱到。

这得益于前文所说的旅行攻略。路线规划、资料阅读、优秀的当地导游,缺一不可。不过更大程度上,咱们俞老师披星戴月,是想尽可能在那十来天里,让网友看到更多美景,了解更多民俗,看到更丰富的世界。

追美景,可以说是俞敏洪行走第一要务。为了直播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日出,他早上五点爬起来,紧赶慢赶,七点半到达观景台下。本来可以坐滚梯上去,他一看天快亮了,赶紧往上爬。“连滚带爬”来到山头,红霞满天,太阳正好出来。

许多网友生平第一次,从他的直播镜头里,看到了如此苍凉辽阔的日出,对“黄河之水天上来”,有了具象的感受。

「老俞团队拍下的黄河日出」

去到香格里拉时,天色已暗。那晚是十五,圆月高悬于梅里雪山上,澄明透亮,景色醉人。可由于设备限制,月下银山无法直播,镜头里漆黑一片。道完歉后,在路上颠簸了一天老俞同志,一夜没睡踏实,生怕第二天梅里雪山被云遮住。为补偿追更的网友,次日七点,就到观景台架设备。

只见天色缓缓亮开,一缕金光落在雪山最高峰峰顶,如黄金散落,圣洁无比。很快,金光沿着山体漫延,景色之壮美,看过的人绝对感动。

「香格里拉,日照金山」

最具戏剧性的,是给网友们追珠峰日落。那是西藏之旅第十四天,严重的高反,紧凑的行程,不停的奔波,如果不是一口热情捂在胸口,老俞同志的革命身体早就崩了。白天刚在几个村寨完成直播,俞老师就直奔珠峰大本营。一路上,不见雪山,却看到了沙尘暴。接近珠峰脚下,沙土漫天,俞敏洪心说大事不妙。辗转到世界最高寺庙绒布寺,一看,傻了。

珠峰那边,白云笼罩,啥也看不见。5000多米的海拔,寒风蚀骨,人间奇景眼看是见不着了。但老俞这个人吧,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不死心。

直播镜头对准远处云团,团队在寒风中冻了大半天。几乎要放弃时,云雾忽然散去,太阳出现,夕阳一点点落在雄伟的珠峰上。老俞被震撼到词穷,直播间里一片欢腾。余晖烈烈,地球最高峰被染成桔红。整个日落过程,被完整记录。那些没机会走到珠峰的人,看到了永生难忘的画面。

「珠峰日落」

瑰丽的黄龙五彩池,高原黄山莲宝叶则,彩林密布的四姑娘山,怒江第一湾的神龟饮水,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沿着横断山脉,俞敏洪带大家看到了无数历经千万年才形成的地质风貌,详细介绍它们如何形成,如何在千万年历经风霜的捶打下,成为今日模样。那些大自然的馈赠,无一不动人心魄。

时至今日,在他发布的视频下面,网友们还排着队赞叹美景。当然也没忘记感激老俞,感谢他翻山越岭,一路追光,从高山到大河,从古村到藏寨,片刻不停地记录人间奇景,拓展人们的眼界。

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因此受到感染,走出小屋,走向广阔的天地。

「沿路拍下的昆仑美景」

「路上拍下的贡嘎山」


04.


一路上,俞老师不但沉迷于开地理课,历史课也一堂没落下。

他想让大家知道地球如何在千百万年间随风变化,也更想让大家知道,人类文明更迭,东西文明交汇,是如何穿越时光,走到了今天。

这也是为什么特意去了南疆。不同于横断山脉的奇美壮丽,南疆行所到之处,大部分是文明古遗址、历史博物馆。虽说路上也有戈壁滩日出、壮美的雅丹地貌、八百里瀚海沙漠,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文明古今裂变的风貌。

在西域的咽喉哈密,在哈密博物馆里,俞敏洪带大家看到了东西文化是如何互相融合;参观左公文化苑,透过左宗棠的生平,他向大家讲述了清朝收复新疆,从俄人手中争回伊犁的历史;在若羌的米兰古城遗址,那是汉军屯垦基地,也是玄奘走过的地方,老俞又讲述了人类的战争与和平,讲述征战杀戮背后文明之间的冲突、融合;在楼兰古城遗址,他听闻了罗布泊曾经的辉煌、壮美;在瓦罕走廊这条长达300公里的文化交流大道上,商旅驼队、远征行军、玄奘取经,那些消逝在历史风尘中的身影,留下了默默回响……

拿老俞自己话说,这是一趟探寻“人类文明相杀相爱历史”的旅程。

「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

一路上,透过身边的遗迹、废墟、古刹残骸,跟着当地人讲述,俞敏洪和网友们都穿越千年,了解到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兴盛,了解到美好的文明如何出现,又为什么一点点消失。在黄色的山丘下,在断垣残壁旁,你会想象当初的王朝如何笙歌舞动,又怎样化为虚无,再以另外一种面貌重生。

每行一处,俞敏洪无不在向追更的网友感叹文明的生生不息,感叹根源各异、信仰不同的文明在碰撞后,迸发出的更强的生命力。

所以说,包容心从何而来呢?

行走在川滇大地上,看到以万年计才能形成的高耸山脉,看到日照金山的奇异和震撼,人在地质时间的脉络中,自然而然会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你心里那点烦恼和芜杂,在地球时间的尺度上,不过芝麻大小,轻若微尘。面对高山大川,奔腾江流,生活里的琐碎,极易被稀释,被淡忘。

而到了新疆,看到征战、覆灭,看到重生与融合,你很难不生发出一种喟叹。那是关于死亡与生存的喟叹,也是关于困境与出路的喟叹。一个文明也好,一个独立的生命也罢,绝境不是绝对的,死路也不是绝对的,向外不断兼容,谦逊地不断拥抱,从你的敌人身上学习,甚至和你讨厌的对手交流,接纳、融合一切,才能走出困境,不断重生,延续辉煌。

「老俞在戈壁上看日出,令人羡慕啊」

每天直播结束,俞敏洪都要剪视频到深夜,第二天一早推送。几乎在每一段视频里,他都在强调内心感受,坦诚所思所想。

2024年这四趟行走,他前后写了14万字文案,不遗余力地记录着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对天地、山川的感受。无他,拿他自己话说,时间如鸿雁飞去,留下时间的爪印,记录心境、思考,是他面向岁月的交代。人到了这个年纪,前半生商海沉浮,人性见过,爱恨有过,更多时间,是在精神的熔炉中,面对自己。人只有勇敢剖析自己,才能明白心灵的归处。

每次短视频发布,他质朴的情感表达,总能被网友们挑出一两段金句。

行至九寨沟,见天地纯美,他劝大家内心要纯净,不管外界多么乱,心里要给自己留一方净土。看到高山草原,他说男人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咽下委屈,才能谦卑地滋养万物。遇到新的朋友,千杯不醉,彻夜长谈,他说有缘人一见是终生,无缘人一生是路人。

见到巍峨雪山,他希望大家去征服自己,超越自己,但同时要懂得敬畏和仰望。在云南怒江小屋边,透过窄窗,看仙境般的波浪起伏,他忍不住感叹,人生在世,功名利禄转瞬即逝,多少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守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充盈,才是唯一的真实……

俞老师不断在视频里强调心的作用,希望大家多出去走,出去看,去仰观宇宙之大,才能洞察生命之微,再从这微小中,生发意义,抓住本真。

该放下的放下,该过去的过去,不要为流言所困,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老俞在苍山洱海边小憩」

想必诸位听得出来,老俞同志一路感慨,多少有些借山川之酒杯,浇自己块垒的自我开解。这不奇怪,回望2024,俞敏洪自称是有生以来最难忘也最难熬的一年,在心情上,比当年新东方历次劫难带来的抑郁都要深。

其中煎熬,甚至有一种万劫不复毕生心血功亏一篑的恐惧感。

俞敏洪总说不在乎外界宠辱,但人毕竟是感性动物,单凭绝对的理智就能平息忧伤、愤怒,那也就不称之为人了。再说了,知识分子底色,难逃立行、立德、立言的先贤教诲,总不想忙了半辈子,留下一堆误解吧?

所以这一路上,在沙漠上看日出,在戈壁滩星空下留影,风尘仆仆,只顾前行,和日月山河对话,把思绪丢进历史文明的沉淀,无非也是想从中汲取穿越疾风严寒的能量,化解一箩筐的精神危机。

不难猜到,那些话,一方面是对网友说的,更大程度上,是对他自己说的。


05.


圈里人都知道,俞敏洪酒量惊人。那是小时候和他爸练出来的。后来年纪大了,老俞坚决少喝。但这次行走,他一路上真是喝不停。

只因两个字:朋友。

首先是陌生朋友,实在盛情难却。一路上的村落、古寨、县城,当地朋友早早备好酒宴和歌舞表演,不喝尽兴了,不让走。酒酣之余,各项民俗,也没少体验。捕过鱼,放过鹰,织过布,跳过舞,毫无偶像包袱。

「老俞体验捕鱼」

最让人受启发的,还是和同行朋友的交流。

前面说了,老俞同志旅行,必须找一个优秀的导游。他的川滇之旅,找的就是阿来和奚志农。一个藏族出身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民间植物学家、生态观察员,一个为保护滇金丝猴屡获国际大奖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一路上,两人就少数民族文化、信仰,中国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给出了许多专业、深度的解答,大大提升了行走中的知识含金量。

行路休憩的间隙,俞敏洪和两位老师还有触及灵魂的谈话。

在与阿来的对谈中,两人聊文学之于人生的意义,聊生态环境之于人类的重要,聊植物之美、信仰之大,从个人经历,谈到如何安置内心,甚至聊到了众生平等的慈悲。当然也离不开俞敏洪一贯关注的主题,成长。

和俞敏洪进北大一样,来自藏族的阿来,年少时进城,家里穷,语言不通,相当自卑。如何克服这种自卑,如何在人生找到自己擅长的事,建立独属于自己的天地和自信,他给予了详尽解答。

「俞敏洪与阿来聊人生、文学」

而与奚志农的对谈,更是直指内心,叩问起了人生的终极意义。

当初王强接受央视采访,透露了俞敏洪曾有过一个念头,那就是学弘一法师,斩断俗世情缘,遁入空门。王强当时的原话是:

“这个念头,恐怕他今天还有。每次激烈对抗,我知道老俞心里是多么痛苦。”

俞敏洪身上,一直有着深刻的复杂性。当初他开培训班,初衷很简单,无非就是攒钱出国,完成留学心愿。没想到赶上时代风口,激发了教育情怀。之后事业越做越大,做出了恩恩怨怨,爱恨情仇。此后,新东方去家族化,开辟上市,遭遇股票危机,一路披荆斩棘,到底有多少事由他左右,难说。

反正俞老师后来老是叨咕,最后悔的事,就是新东方上市,从此人家套现拍屁股走了,自己却永远被牢牢锁在那里。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出身草莽,一心挣钱,也就罢了。关键他又有知识分子的底色,有入世的欲望,又有出世的挣扎。当代企业家里,你极少看到哪个人一直这么疯狂输出,不断写作,提炼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思考。在现实中,他要冲锋陷阵做企业,可是在书里,俞敏洪总是清新面孔,充满感性。他有无奈、有隐忍,有痛苦和焦虑,但好像他从不抱怨。

只有2024年行走的某些片刻,他会流露出个人真实的、欲图御风飞翔的、脱离这大地尘世烦扰的心情。那些时刻,他的脆弱才露出尖尖角。

但他到底没飞走,还在隐忍,寻找出路,面对毁谤,自我疗愈。图啥呢?也就是在和奚志农对谈时说的:人生在世,要有对生命的信仰。

「老俞与容中尔甲、郭建龙,也相谈甚欢」

我们有理由怀疑俞老师是个存在主义者。他对生命的态度很简单,不相信前世今生,也不相信天堂地狱,前面是虚无,后面也是虚无,两头都是黑暗,你能把握的,无非就是今生今世这点时间。这是上天的恩赐,要好好利用,万不可虚度、挥霍。所以他要大口喝酒、载歌载舞,要读世间书,行万里路。

在他的观念里,生命本身是多么壮烈、美好的一件事,一秒都不能辜负,必须挥洒激情,在这个星球上留下事业、痕迹,成就自我。

2024年的四次行走,60岁的他一路奔波,睡眠不足,高反严重,写文案、剪视频全部要自己干。每段旅程不足一月,却要踏遍千山万水,横跨数省乃至数国。人都劝他,工作那么忙,闲下来打打牌好不好?何必自讨苦吃?

他坦诚地告诉奚志农,要说什么给网友带去人间美景,让丰富的文旅资源触达更多人这种责任与义务,一定程度上,也有,但这根本不足以支撑他走这么远,他也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崇高。

真正的动力,是热爱。

表面是对旅行的热爱,说到底,是对生命的热爱。他觉得,义务和责任,要放弃也不难,反正也该退休了。但对生命的信仰,一旦垮塌,就是行尸走肉。世间万物生灭,时间随风流转,没有对生命炽热的爱,一步也走不下去。

「新东方CEO周成刚记录下老俞在车上给视频配旁白」

这又回到了文章开头说的,俞敏洪的隐忍、包容,所谓的人生阅历背后的气度,归根结底,是他长期保留着对生命的信仰。也只有这般心境,才能穿越流言、毁谤,继续上路,而不是纠结当下,自暴自弃。

《一代宗师》里,赵本山有段经典台词:

“老一辈说,人生最难看破的只有四件事: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实就一个字儿——我。”

为什么俞敏洪要远行,为什么我们需要远行?因为只有见了天地之大,见了历史长河之浩荡,见了千百万年的生生灭灭,你才能放下我执,放下我,抚平心灵的褶皱,从更宏大的视角和观念上,去确立自己生的价值。

这也是俞敏洪四次行走,带给所有追更网友最深刻的启发。


06.


其实去年抖音上,不止俞敏洪一个人在行走。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蒙曼老师,花了五个月时间,走了中国最长、沿途景观最丰富、民俗风情最浓郁的世界级景观大道,219国道。一路上,探访边境美景,挖掘民族文化,她把讲坛搬到秀丽山川中,传递了文化与人的温度。

此外,央视前主持人刘芳菲,也在抖音上完成心愿,展开了期待许久的“芳菲的文明之旅山西行”。去年《黑神话·悟空》热度极高。刘芳菲约上周国平、陈宝国、韦唯这些文化界朋友,游应县木塔,访佛光寺古迹,让那些玩了游戏却无法亲身前往山西的网友,听着名家讲述,领略到中国古建的魅力。

「蒙曼老师的“曼行国道”」

无论是行走在连接四省风景的国道上,还是循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古人留下来的建筑密语,无数网友跟随她们去开拓视野的同时,自然也开拓了人生心境,在心中种下了一颗远行的种子。

想必绝大多数人看完直播,都会赞同蒙曼说的话:

“天地广阔,当你和天地在搏斗的时候,你会觉得你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就会变小。当你与和平、战争、生死这样的名词相对时,你会觉得有些东西其实没那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些更宏大的东西,哪怕你足不出户,你也应该在精神上更宏大一些。”

这段领悟,和咱们俞老师,是一个意思。

过去几年,靠着出走、远行,国内出了好几个现象级人物。为家庭操劳半生,一直生活在压抑中的苏敏,把孙子送进幼儿园后,开始自驾游。以前,她觉得一个家庭需要忍让、付出,自己有责任默默承担苦痛。走遍半个中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对人生有更多掌控后,她终于领悟:没有爱的家,就没有希望。

靠一次奋不顾身的远行,她获得了独立。

在她出走之前,北京的张昕宇已经带着老婆梁红出发了。30岁之前,张昕宇忙着挣钱,一睁眼,就在做生意的路上。亲身经历08地震救援,直面死亡后,他惊觉不能再那么活了,于是重拾环球旅行梦,带着梁红奔赴中东、火山、南极,在生与死的边界上探险,追寻生之意义。

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次新生。

今年《喜剧之王单口季》舞台上,阎鹤祥用一个“对跖点”的段子,把很多人说哭了。郭麒麟去搞影视后,他失去搭档,前路迷茫。心情沮丧中,他完成和朋友的约定,骑着摩托穿越美洲大陆。当他站在潘帕斯草原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交会处,只要穿越地心,就能回自己家。他一步也不敢走,因为无论向左向右、向前向后,他都离他人生最想逃避的事更近一步。

「谁的人生,没有过至暗时刻呢」

但当他走的地方越多,他发现,无论什么种族、国家,人们的烦恼忧愁都是一样的。南美文化的延绵让他懂得,无论种群还是个人,你只有交流、融合,才能得到改变,从改变中,才能找到更多可能性与生命力。

回国后,他毫不犹豫地登上了脱口秀舞台。

对他而言,美洲穿越,是一场顿悟。

你看,这就是行走的力量,是旅行带给生命的礼物。它让步履蹒跚的我们,变得步履不停,让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4年四次行走后,回顾一年的艰险和考验,俞敏洪在年终回忆里说,感谢这样一段旅程,让他在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中,放下了恐惧:

“我的心态也从忧谗畏讥,变成了宠辱皆忘的潇洒。在云淡风轻的心情中,在星空下涕泗横流。”

「俞敏洪的自我疗愈」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或许没有那么极端的遭遇,没有不得不逃的处境,没有在流言蜚语中挣扎,没有经历生死考验,但在日常中,一定有烦忧琐碎,一定有困厄与创痛,如何处置它、安抚它、开解它,诸君多少能从上面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迪,为新年、为未来,找到更平坦的出路。

生命需要行走,只有行走,才能让我们脱离思维狭窄的死角,心向壮阔。

虽然俞敏洪老师的励志鸡汤,我觉得喝不喝无所谓,但他有段话,我很赞同:

“人的生命如果陷入琐碎而不能自拔,那就相当于在阴沟里爬行而忘了星空。而星空,才是我们应该仰望的,也只有星空的指引,才会让我们爬出阴沟,走向广袤的大地。”

如果未来某一天,你迷失在夜里,一定要记得抬头,看看满天繁星。



部分参考资料:

[1]《让行走丰富生命》,俞敏洪

[2]《中国式合伙人》,看见,央视

[3]《「中国合伙人」戏里戏外》,南周

[4]《俞敏洪与「中国合伙人」划清界限》,北京青年报

[5]《俞敏洪:让雄鹰理解蜗牛不太容易》,人物

[6]《做透明的人,过通透的人生》,老俞闲话



END



365读书
读书人的聚集地。潮羽读书|电台|生活|文艺|情怀|书和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