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20年前买了房,10年前买了比特币,牛市前夜买了股票…

科技   2025-01-28 20:06   上海  
设置星标  关注,从此你的世界多点科学~


《世界科学》编辑王小科给各位老友拜年啦,祝大伙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说到钱呢,前不久可是有件不得不提的大事。

2025年1月16日周四下午14:40 — 14:45,支付宝所有交易都能享受八折补贴。


小科起初看到这条推送,压根没点进去看,还以为又是什么营销套路。结果,17日凌晨支付宝官方公布消息,声明“在某个常规营销活动后台配错了营销模板,把优惠额度和优惠类型写错了”并且“不会追回已发出的营销优惠金,请大家安心”。
安心?这怎么能安心?大腿都要拍断了好不?——错过的羊毛犹如砒霜,有便宜没占到胜过亏钱啊!
哎,事已至此,冷静下来,咱们尽可能科学地盘盘到底亏了多少吧。
首先排除一个错误答案:有小伙伴说,我找个转账搭子,左手转右手,岂不是财富自由?绝无此种可能。先不提转账限额这码事,恶意利用系统漏洞牟利,轻则退回不当得利,重则可能触犯刑法。
在这种事情上,讨论理想化的理论上限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能薅到多少羊毛,而是能不能薅到。
就比如小科我吧,标准打工人,事发时间是纯而又纯的工作时间,手机在不在手上还两说呢,更别提做什么大额交易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我查了查最近一个月的支付宝支出记录,发现工作日下午14:00至17:00之间,没有任何支出记录——连自动缴费的水电煤都不在,哎,就是没薅羊毛的命啊。
当然了,肯定有观众会在这个时段用支付宝交易,那就有可能薅到这笔羊毛了,至于具体多少,也不难知道:查查自己用支付宝做的最大一笔交易,最多再算上最近原本就在计划内的大额支出,就知道可能最多“亏”了多少。注意,这仍然只是理想化的理论上限,要想得到最有可能的数字,把支付宝的支出记录做个表,看下中位数就知道了。小科真诚地希望咱们观众中有能薅个几万的,但套用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80%的日常消费项目只会占总消费额的20%,所以说啊,这羊毛大概也薅不到多少。
事实也是如此,从这几天小科看到的截图来看,大多数羊毛也就是两位数、三位数,最大的也就是1000左右。这里还涉及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小科绝对希望——不是,小科绝对相信——那些少数薅到羊毛的幸运儿中,大部分都只是优惠了几块钱(买个奶茶、打个车、坐个地铁啥的),但他们甚至可能都没注意到薅到了羊毛,即便注意到了,因为金额不大,大概也不会截图发到网上,即便发到了网上,也会因为金额不够大,掀不起波澜,不会被我们看到。因此,我们能看到的这些截图绝对已经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了。至于那些评论说转账优惠了大几千甚至几万的,连截图都没有,一律视为口嗨。
总结一下,支付宝这次P0事故的羊毛,很难薅到,即使薅到,大概也没多少。是不是有被安慰到?
在上面的科学分析(自我安慰)过程中,多次提到了“理想化”这个词。这种现象很常见,尤其是在涉及财富的事情上,比如:要是20年前买了房;10年前买了比特币;牛市前夜买了股票,等等。
我们对已经发生或是还未发生的情境,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想化想象,但实际上我们自己都可能知道那种情况不太会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理想化(Idealization)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在认知和情感上过分美化某人、某物、某个情境,忽视其负面特征,从而呈现出一种过于完美的理想状态。理想化过程常常是无意识的。
有观点认为,理想化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防御机制。每个人生来就会对自己的父母有理想化投射,因为在襁褓中的婴儿看来,父母就是全知全能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信任父母,自己才能活下来。在成长过程中,这种理想化情结会越来越弱,但不会彻底消失。
我们很自然就能想到,适度理想化有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但过度理想化则会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导致焦虑等负面情绪。
1996年,3位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家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积极幻想的好处:理想化与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构建”(谷歌学术显示被引用1800多次)。他们在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记录了69对已婚夫妇和98对未婚情侣的理想化行为,以及他们对伴侣的评价和满意度,最后得到几个结论:

适度理想化对亲密关系有积极作用,因为这能让我们更加关注伴侣的优点,适度忽略缺点



理想化对自尊和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过度理想化可能导致不现实期望,有催生冲突的风险

比如小科我要是在这期视频发布前过分理想化地觉得能大爆特爆,甚至还跟同事打了包票,结果不尽如人意,那情况就很难评了。
同样的道理,在这次支付宝事故中,如果我们的理想化想象是:这次的羊毛虽然没薅到,但是从优惠的名目是“政府补贴”来看,2025年看来有不少补贴呢,好好赚钱,到时候把种草的好东西都买了。那这日子就有了奔头。但如果过度理想化:可恶,竟然有人薅到了几万的羊毛,血亏啊,我下次也要薅个几万。那恐怕除了失落就只剩失落咯。


情绪价值越发重要的当下,值此新年之际,咱就给各位老友聊聊某些情绪的背后,而“背后”正是《世界科学》杂志一直想带给大家的:立足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关注全球科技热门话题,追踪科学发现背后故事,提供学术思想碰撞舞台。


END




世界科学
立足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关注全球科技热门话题;追踪科学发现背后故事;提供学术思想碰撞舞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