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星标 关注,从此你的世界多点科学~
卢宝荣:一线科学家投身科普的又一范例
——写在《走近科学:科学家带你探究科学前沿》出版之际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演化期,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国正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而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转变,亟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此过程中,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对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都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论断,对于我们理解何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意义重大。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它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提升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科学普及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它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来提升公众的科学认知,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科技创新成果,更容易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新概念与新产品,从而促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商品化和社会化。如果公众对科学技术缺乏基本的认知,科技创新的成果就难以被接受更遑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在促进公众对科技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广泛应用的同时,也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我自己参与“种子科教援藏”的经验也印证: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国家建设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年,我们开启了“种子科教援藏”之路,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的边境重镇亚东县中学和实验小学开展科普与科教工作,至今从未间断。
“种子科教援藏”是上海一群富有爱心、有情怀、热衷育人的志愿者,继承和发扬“时代楷模”——钟扬教授的“种子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科育人为目标,以“种子科教、播种未来”的情怀为愿景,将科学家精神与科学方法、实验探究有机融合形成的一套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课程,希望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西藏地区的孩子们心中。
在短短6年的“种子科教援藏”实践中,我亲眼见证了西藏地区的孩子们的成长,深深感受到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我一开始接触的这些同学,虽然他们的知识面不够宽广,对知识的理解也相对浅近,但他们有着热切的求知欲,在与志愿者老师共同探索科学奥秘时,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梦想的火种得以点燃,探究精神和潜力被激发,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在短时间内迸发出了无以言表的力量。
我也经由这段西藏支教经历亲身感受到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力量,并由此联想到如今面向公众的科普和科学传播工作,如果能由更多奋斗在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家来担纲,其效果和影响力或难以估量,因为这些科学家有宽广的科学知识背景、扎实的科研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在自己研究领域的第一手研究成果,他们更有可能将科学知识及其探究过程准确无误地传播给大众。
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科学》杂志向我约稿,希望以我多年研究的方向为基础撰写科普文章。正是因为我切身感受过科学普及和教育的强大力量,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约稿,并有多篇文章刊登于杂志的《大家·科技前沿》栏目。
我很认同《大家·科技前沿》这个栏目设立的初衷:推动“科技大家做科普”,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前沿领域的进展,知道科学发现的来龙去脉及曲折过程。几年运作下来,这个栏目已经初具影响力,愿意为之撰稿的一线资深科学家、技术大咖在增加。我认为这个栏目本身就是一线科学家投身科普的又一范例。
如今,这个栏目的精华内容能够以《走近科学:科学家带你探究科学前沿》(以下简称《走近科学》)科普文集的形式出版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在样稿中也看到不少熟悉的科学家的名字。十分有幸能与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们并肩同行,一起推动前沿科技的传播。
我们知道,《科学》(Science)杂志为纪念创刊125周年(2005年)提出的125个仍待破解的科学问题在全球激起长时间的科学热,这是一个难得的案例。这125个问题涉及生命科学(46%)、宇宙和地球科学(16%)、物质科学(14%)、认知科学(9%)以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与人口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些问题既代表了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也反映了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深刻思考。对这些前沿科学问题的了解、思考与回答,不仅对科学家探索未知非常重要,还对激发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也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
与此相应,《走近科学》一书通过对一些前沿科学技术问题的深入浅出的解读,包括基本理念、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和未来的挑战等,使对前沿科技感兴趣的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复杂性、趣味性、新颖性以及科学家在面临科技严峻挑战时的睿智、果决、坚毅与大无畏精神。
阅读《走近科学》,或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对科学精神有进一步理解,从而助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促进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支持,为我国的科技创新筑建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前一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呈现提速增长趋势。但这一数据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大于2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希望《走近科学》这本书能够带动更多的一线科学家参与科学普及,也希望通过科技界、科普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特别在广大青少年中播撒更多的科学种子,假以时日,终能看到结果。
-本文作者卢宝荣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以上内容摘自《走进科学》一书前言-
名家
匡定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走近科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前沿性和对科学发展新现象、新概念、新认知的引入。作者团队汇聚了众多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更具备将复杂科学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语言的能力。在他们的引领下,相信读者会从那些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与喜悦。
卞毓麟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前副理事长
江世亮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
《文汇报》科技部前主任
作为《世界科学》的读者,集在本书中的文章我大多是看过的。但现在放在一起看,突然有了一种徜徉前沿科学探索馆的兴奋。这些领军科学家娓娓道来的“元科普”,让人有直抵(知识)本源、得其真传的快慰,是的!新质生产力时代需要更多《走近科学》这样的“新质科普力”佳作的支撑。
姜雪峰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争先创优奖获得者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持续深入发展,将会带来爆发式的跃迁。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普及既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创新型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走近科学》以广阔的视角涵盖了从生命科学到智能信息等前沿领域的最新探索与发现,带领读者走进那些曾经遥远而神秘的科学殿堂,成为连接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它是每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理解未来的人不可错过的精神食粮。
点击加购
《走近科学:科学家带你探究科学前沿》
梁偲 游文娟 王乔琦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世界科学》杂志版在售中 欢迎订阅
点击图片或以下方订阅方式选购
月刊定价15元/期
全年订阅价180元
“杂志铺”订阅有折扣~
订阅方式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263
订阅方式三:
机构订阅,请拨打
021-53300839;
021-5330083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