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渐江书画赏读

乐活   2024-11-05 19:20   天津  


点击图片
进入月雅书城


家在黄山白岳之间
渐江书画赏读

文│李艳红

刊于《艺术市场》2021年2月号


渐江《黄海松石》安徽博物院藏



清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渐江在其《黄海松石图》上钤了一枚“家在黄山白岳之间”白文方印。2020年,也是一个庚子年,恰逢渐江诞辰410周年,安徽博物院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婺源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9家单位,推出“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渐江书画艺术展”。

此次展览分为画宗倪黄、黄海松石、长林逍遥、梅花古衲、交游唱和5个部分,遴选了渐江及其师友、弟子的相关作品100件套,其中渐江作品85件套,以飨观众。




开创“新安”

渐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皈依佛门后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渐江学人、渐江学者、渐江僧、云隐等。因其酷爱梅花,世称“梅花古衲”。

渐江生于安徽歙县旺族,早年丧父,家道中落,事母至孝。明亡后,渐江报国无门,怀着亡国之痛入武夷山为僧,师从古航禅师,清心寡欲,潜心参禅学画。数年后,渐江返回故乡歙县,以黄山白岳为家,潜心研习诗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渐江地位卓著。他开创了新安画派,为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新安四家”;同时又与髠残、八大山人、石涛合称为“清初四僧”,渐江皆居首位。

渐江一生云游四方,所到之处,随性而作,信笔拈来,故其传世作品较多。根据吕少卿博士撰文《承传与演进——渐江与倪瓒山水画风比较研究》后附《渐江、倪瓒作品系年》统计,渐江存世书画约有200件套,立轴、手卷、扇面、册页皆有,主要收藏于国内几家大型博物馆,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少数收藏于私人藏家及国外博物馆。如作于顺治九年(1652)的《竹岸芦浦图卷》、顺治十八年(1661)的《江山无尽图卷》皆收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




渐江精品集,八开精装,鉴赏临摹学习

原价660,限时优惠价268



渐江 《长林逍遥图》 安徽博物院藏


渐江早期作品传世不多,屈指可数。他于明崇祯七年(1634)作《秋山幽居图》扇面,于崇祯十二年(1639)与李永昌、孙逸、汪度、刘上延五人共绘《冈陵图卷》,署款皆为“江韬”,主要师法古人,个人风格不甚显著。

渐江绘画的高峰期为其生命的最后10年,现存世的绝大多数作品绘于这个时期。画风已经成熟,个人面貌鲜明强烈,代表作有《雨余柳色图》《天都峰图》《黄海松石图》《松溪石壁图》《晓江风便图》《桐阜图》等,技艺超迈,格调脱俗,可谓人画俱老。




画宗“倪黄”

元代中晚期,活动于江南地区的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四家在山水画创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重笔墨,尚意趣,讲求“逸气”,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画史上称为“元季四大家”。

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云林子、幻霞生、荆蛮民等,后人多称其为“倪迂”“迂翁”,江苏无锡人。其山水画常作“一河两岸”的太湖平远之景,笔墨简淡清臞,意境清幽孤寂,为元代“逸格”文人画的代表。

倪瓒与渐江皆为遗民画家,相似的人生境遇使得渐江对倪瓒惺惺相惜、崇敬备至,对其书画更是朝夕揣摩、心慕手追,“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每到得意处,几欲夺真”。在《画偈》《偈外诗》中有多首提及倪云林,如:“老干有秋,平岗不断。诵读之余,我思元瓒。”“疏树寒山澹远姿,明知自不合时宜。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漂泊终年未有庐,溪山潇洒树扶疏。此时若遇云林子,结个茅亭读异书。”……诸多诗作皆表明渐江对于倪瓒的崇拜与敬仰。

上海博物馆藏渐江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所作《仿倪云林山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渐江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所作《为旦先居士画山水图》、天津博物馆藏《为尔介居士写山水图》等,皆完全取法倪瓒“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取“两横一竖”之势。画面疏阔寂寥,笔墨简淡,干净静洁。《幽亭秀木图》亦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图中绘空亭孤立、古木虬曲、枝叶萧疏,为典型的仿倪瓒风格。


弘仁 《古木竹石图》 浙江博物馆藏


关于渐江的师承,闵麟嗣在《弘仁传》中云:“善画,初学一峰,晚法云林,已入清閟三昧”;王泰徵《渐江和尚传》亦云:“师平生画宗倪黄”,可见渐江不独取法于倪云林,在一些手卷和大幅作品中对黄公望的取法尤多。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祖籍江苏常熟。善书法,通音律,尤以擅长山水画著称于世,位居“元季四大家”之首。

安徽博物院藏《拟一峰老人山水图》折扇面即为渐江仿黄公望之作,纸本,泥金设色,款署:“拟一峰老人设色,似复春居士,弘仁。”

上海博物馆藏《疏泉洗研图》作于康熙二年(1663),构图繁密,技法娴熟,清逸静谧。款署:“疏泉洗研图。癸卯春弘仁作。”

《重岗山村图卷》亦渐江学黄公望披麻皴法,表现山峦连绵、草木秀丽的江南景色。《仿大痴富春山图》折扇面,师法黄公望的痕迹更为明显,款署:“拟大痴富春山图一角,博文老粲教。渐江。”

张大千甚至认为:“渐师画笔实黄多于倪。观此《溪山春霁》,竟全师一峰道人《富春大岭》也。今人但刻意以云林求之,剑去远矣。”

渐江自己亦多次以“元四家”笔法作山水,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所作《山水三段卷》(渐江时年47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卷共分三段:前段为拟云林法,中段为拟黄子久法,末段用王蒙法。引首有张九如《渐公画序》,卷后附渐江好友汤燕生所题长跋。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仿元四家山水卷》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是图起首仿倪瓒、中段仿黄公望和王蒙、末段仿吴镇,各家面貌异常明显,但又都统一于渐江自身的独特风格之内。

其实,除了董、巨、元四家等,渐江也师法宋元其他名家。他对高克恭、米芾就非常敬仰,对其笔意也多有临仿。明代画家如王绂、沈周、文徵明等,渐江对其笔墨也有所借鉴,这些在其山水画中皆有所体现。


弘仁 《疏林亭子图轴》 天津博物馆藏





渐江精品集,八开精装,鉴赏临摹学习

原价660,限时优惠价268




游写黄山

渐江自武夷返歙后居住在西干山披云峰下的五明寺,禅室名为“澄观轩”。他“岁必游黄山,坐卧其间,或图或诗,奚囊恒满”,故黄山三十六峰之一松一石无不贮其胸腹,无不入其画。

《雨余柳色图》是弘仁山水画的典型代表,绘于顺治十三年(1656),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绘黄山雨后水润之景,水渚错落,林木萧疏,意境深邃。右上角有渐江题七言古诗一首:“雨余复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丙申三月。渐江仁。”

《西岩松雪图》则表现黄山冬雪之景,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山石硬朗险峻,雪松傲立,冷峻清寂,观者仿佛置身冰天雪地之中,荒寒之气扑面而来。

南京博物院所藏《天都峰图》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是一幅纵307.5厘米、横99.6厘米的山水巨幅。全景式构图,主峰突出,巍峨陡峭。山石用细劲有力的线条空勾而成,大大小小的几何体错落有致,局部以披麻皴和荷叶皴进行渲染,并伴以少量的竖式点苔。山峰用淡墨渲染,山脚下的两株古松则施以浓墨,浓淡分明。图右上角渐江自题诗:“历尽巉岏霞满衣,归筇心与意俱违。披图瞥尔松风激,犹似天都歌翠微。为去疑居士写图并题正,渐江学人弘仁。”

《黄海松石图》与《天都峰图》作于同年(1660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亦是渐江画黄山的大幅代表作品,纵198.7厘米,横81厘米。构图奇绝,左实右虚。笔力细劲,笔势一波三折。山石凹陷处用大片墨色进行渲染,显得石质坚硬厚重。松树的刻画尤其工细,树干的扭曲、翻转以及因之而形成的阴阳向背无不形神兼备,款题云:“黄海松石,为文翁先生写,弘仁。”

关于渐江黄山写生,许楚《黄山渐江师外传》记曰:“挂瓢曳杖,憩无恒榻。每寻幽胜,则挟汤口聋叟负砚以行。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倦归则键关画被,欹枕苦吟,或数日不出。”他几乎是寝于黄山、食于黄山,心灵亦寄托于黄山。

《画偈》中有诗云:“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沉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正是10余年的坐卧云山间,朝夕与之相对,达到人山交融、物我两忘之境,渐江笔下的黄山才幽僻深邃,形神兼备。


渐江《拟一峰老人山水图》安徽博物院藏


《黄山图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21.2厘米,横18.3厘米,共60幅,是渐江早期纪游写生的代表作品。绘写黄山60个景点,每幅画作上渐江都以小字隶书题写地名,几乎一图一法,远景、近景皆备,有元代倪瓒的“一河两岸”,亦有南宋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边”,有平远构图,亦有高远取势。册后附查士标、唐允甲、萧云从、杨自发、汪滋穗、饶景、汪家珍、程邃八家题跋,对渐江及其画艺给予极高评价。渐江虽崇拜倪瓒,但并不亦步亦趋、泥古不化。
倪瓒画作多表现的是“一河两岸”的太湖风光,而弘仁到黄山定居以后,其山水画的题材、构图方法及绘画意境都受黄山实景的影响,表现的是雄奇伟峻、气势磅礴的黄山风景。他曾说:“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石涛也在《晓江风便图》中题跋曰:“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丰骨冷然生活。”



淡而有韵

《长林逍遥图》纸本,墨笔,纵203.5厘米,横70.5厘米。近景缓坡堤岸,枯树静立,萧条疏落。中部大片留白,以示江面。对岸山石陡峭,直耸云天。干笔、淡墨写山峰雄伟之势,山石以空勾为主,大片留白使山石显得通透莹洁,营造出一片空冷静寂、超凡脱俗之境。布局简单,用墨极淡,渐江以涤尽世俗的“林泉之心”写出黄山的圣洁和静穆。

左上角渐江行书自题:“春木抽柔条,秋老惊遥落。百年强近半,世味亦索莫。何如长林间,逍遥自解缚。荣枯听时序,动息任吾乐。写此林峦意,萧然远城郭。静致若可耽,慎哉勿耽搁。”从中可以体会到渐江对人生的感悟,试图脱离繁杂污浊的尘世,远离城郭,逍遥长林间,在书画中寻找一方净土。

不仅是《长林逍遥图》,在渐江其他作品中也常能寻觅到一个远离尘世、人迹罕至的幽僻之所。他的山水画作有不少写秋日山居、秋林之景,具萧疏、荒寒之意。

《芦江秋泊图》折扇面作于清顺治七年(1650),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画面空阔疏寂,大片留白,淡无可淡,沉静内敛。图右侧渐江行楷书题诗:“欲置秋怀似未能,濡将残墨写汀。一舟深刺芦底,万派烟波漾不停。为介承居士设意并题,庚寅八月廿四日,渐江僧。”渐江把简逸、幽淡、萧散的精神追求寄托于他的山水画创作及题画诗中。

《桐阜图卷》作于清康熙元年(1662),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画面空阔寂寥,萧疏淡泊,再现了一个远离尘嚣、清静幽僻的遁世之所。

《秋柳孤棹图》作于康熙二年(1663),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风格一脉相承,笔墨简淡,意境冷逸孤寂,无丝毫尘俗气。正如清人杨翰总结的“于极瘦处见腆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

明亡后,渐江报国无门,出家为僧,往来于白云山水之间,身处林泉溪畔,青灯古卷,以书画自娱。他以一种涤荡繁世尘嚣的心性在享受生命的余年,其绘画中流露出的疏简枯淡、丰骨泠然的“逸气”,正是内心归于平静之后淡然洒脱、孤冷空寂的真实体现。


弘仁《梅竹双清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


画梅入妙

山水之外,渐江亦善写梅竹松石。渐江为明末遗民,性格孤僻,高洁隐逸。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自古就被赋予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贵品质,渐江钟情于此也在情理之中。
渐江爱梅,自号“梅花古衲”。生前曾说:“墓上种梅,为绝胜事。归卧竹根之日,尚有清香万斛,濯魄冰壶,何必返魂香也。”渐江卒后,友人在其墓前种梅株数丛,喻示他如寒梅般高洁清逸之品质。
渐江爱梅更善画梅,在其有生之年,渐江作梅花图多幅,颇得寒梅之疏枝淡蕊、冷艳幽香的风致。查士标赞道:“墨梅自逃禅老人(杨无咎)后数百年,唯渐和尚独续一灯,虽王元章(王冕)犹逊其逸。”汤燕生《题渐江师梅花图》曾云:“渐江老人梅与探,画梅入妙冠江南。”
《老梅新枝图》是其《沚阜图册页》中的一幅,作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收藏于安徽博物院。三两簇新枝,弯而不折,绝世独立;四五朵新蕊,瘦劲姿媚,清新绝俗,尽显梅花临霜傲寒之姿,生机隐逸又孤寂难掩。梅花清新雅逸的气质与画家出尘脱俗的品格,在虚实之间相融相合。
渐江写梅图还有多幅存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松梅图卷》《梅花书屋图》,浙江省博物馆藏《梅竹双清图》,上海博物馆藏《梅花茅屋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梅竹图》折扇面、《墨梅图》折扇面等,其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松梅图卷》和《梅花书屋图》最精。
除梅花外,渐江亦善绘松竹石。其松树蟠曲纠结,或悄然独立,或巍然耸抜,或倒立悬崖间,或横卧石侧,姿态各异,雄奇瑰伟,常作为山水图的点缀。《天都峰图》中主峰巍峨耸立,直插云霄,坚硬挺拔,作者巧妙地在山脚配以两株盘曲遒结、相倚互生的古松,与矗立硬挺的山峰形成了鲜明对比。
渐江写松,有时将松与竹一起描绘,如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的《松竹幽亭图》折扇面、顺治十七年(1660)的《节寿图》,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干净简洁、生气盎然,昭示松竹的高洁品格,这也正是渐江铮铮不屈、高洁孤傲的独立人格之体现。



渐江精品集,八开精装,鉴赏临摹学习

原价660,限时优惠价268





后世影响

渐江一生除却长期在黄山云游写生外,也时常游历至南京、芜湖、宣城、扬州、武夷等地,与萧从云、龚贤、程嘉燧、查士标、梅清等山水画家交善,彼此切磋画艺,使其画风和思想得以传播,进而对清初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安画派的产生和黄山写生的流行,清代绘画史上的这两件大事都与渐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桐幽荻图》纸本,墨笔,纵56.9厘米,横32.5厘米。此是渐江为“新安四家”之中的査士标所作,图绘高桐一株,幽篁几杆,依石而生,风姿绰约。文石直立,质坚莹洁。画面朴素简洁,寥寥数笔便将山石之冷峻、翠竹之疏密清韵以及秋桐的清幽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格调超凡脱俗。左上角作者行书自题:“意作高桐幽篠,特纸促不称。二瞻以之覆瓶,甘所愿也。若为存贮,有玷秘笥。渐江学人。”


弘仁《天都峰》 安徽博物院藏


“二瞻”即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休宁人。书法米、董,画宗倪、黄,后参梅沙弥意。其与渐江交情深厚,颇多文艺酬唱。两人在艺术风格上也有相似之处,作品多清疏简淡、幽僻荒寒,皆属“清逸”一路。图右下侧有孙逸楷书观题七言古诗一首:“文石岩岩翠竹新,秋桐一树正堪怜。九龙山下王高士,师笔能分一段神。孙逸。”
孙逸,字无逸,号疏林,安徽休宁人,也是“新安四家”之一。孙逸认为渐江这幅《高桐幽篠图》颇得王绂笔墨之神韵,“师笔能分一段神”,评价极高。
渐江的绘画艺术以强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对后世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渐江的子侄高徒,同时期的其他画派如黄山画派、姑孰画派、金陵画派等,直至近代山水名家黄宾虹等均受其影响。
江注、郑旼、姚宋、祝昌被称为渐江的四大弟子,也是新安画派鼎盛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绘画师承渐江而又自成体系,各具特色。
渐江为明末遗民,心性孤傲,落落寡合,与其交往者皆为品行高洁的隐居不仕之士。这种交游与其遗民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对他萧疏冷逸之画风亦存在着重影响,成就了他清白高尚的一生。
渐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成就和地位毋庸置疑,这不仅是对传统笔墨的继承创新、对黄山真实景色的描绘,更在于渐江个人独特的思想内涵、遗民情结和美学观念。他坚持自我,超脱于传统,执着于造化;超脱于物,执着于心,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系,以几何符号的完美结合来勾画心目中的残山剩水。
渐江的笔墨、构图都是其遗民思想、美学观念的具体表现,从中可读出渐江冷寂孤傲的心性,淡泊明志、不流俗媚世的崇高格调。如果将笔墨、构图与画家情感割裂开来,一味地临仿其简约的构图、枯淡的笔墨,而忽视了技巧之下所蕴藏的文化、思想、情感等书画艺术真正的精髓,所学不过皮毛而已,终将得不偿失。



渐江精品集,八开精装,鉴赏临摹学习

原价660,限时优惠价268




—— 月雅好推荐 ——



关联公众号


最美文房
《大學》中有曰:知止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書房和家作為工作一天之後聚神、內觀和內修之所,應宜清雅,戒奢豪,讓自己身心能徹底放鬆。止,而後方能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