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新能源车被判6个月,新能源独立售后还有没有未来?

汽车   2025-01-16 08:01   浙江  


两兄弟维修了个新能源车电池被判刑6个月,2025年伊始,中国独立售后维修界被这个消息刷爆,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事件的热度慢慢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散,但是困扰人们的问题依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以及这一事件给独立售后市场带来的爆炸性影响,人们担忧新能源车售后是否会成为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门槛行业呢?



#01

没想到车企会这么“动真格”


在燃油车时代,不管你怎么维修,怎么拆解一辆车,只要得到了车主的授权,都是Ok的,不会违法,最多就是车主在某家独立售后门店维修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等核心部件后,失去了厂家提供的三年或者10万公里的售后整车质保,也就是说只要车主不要这种保障,这辆车你想怎么维修和处理都是可以的。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种想法可能行不通了。


新能源时代,汽车更加向着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的趋势迈进,不论是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还是整车的OTA或智驾系统,厂家都可以通过后台的关键技术掌握这辆车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也就是说只要厂家想,他可以一直监视着自己品牌旗下的每一辆车的实时动态,事实也确实如此。厂家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防止像特斯拉那样发生“刹车失灵”事故后双方扯皮不清,通过后台的数据情况精准掌握每一辆事故车的事故原因,快速厘清是谁的责任;


第二,可以把自身的技术壁垒牢牢掌握在手里,避免其他车企渗透或者借鉴自身的车企系统,保障车企系统的的安全,同时形成自身系统的商业闭环,像很多的新能源车那样建立自身的商城或者app其他服务的购买。


但是问题来了,这辆新能源汽车,被购买之后已经是属于车主的“私人财产”,那么数据这部分是否也应该被纳入车主归属的所购买车辆的“私人财产”范畴呢?换言之,汽车的安全数据应该由谁来管理?车主是否有权进行调整或者处理,得到车主的授权后,独立售后维修厂是否可以对这辆新能源车进行“开膛破肚”,像传统的燃油车这般操作,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呢?


在这个维修新能源车被判刑的事件当中,唯一可以被抓住的槽点就是维修者是通过篡改电池的数据而非真正解决电池的安全隐患问题,来为车主解决锁电的问题,也有人说这俩哥们修改电池包数据的行为就像用一台真正的苹果手机序列号来替换原来已经接受过换件或者维修过的手机序列号,把“非原版原装”换成了“原版原装”,这是数据的造假行为,所以会被判刑。


还有人说,这种行为就像人腿被撞了,修改数据来解锁电池就像给患者吃止疼药,而非真正的检查、治疗,不能彻底排除这条腿的安全隐患。


这确实也是事实,篡改互联网数据或者破坏计算机系统罪,这与新能源汽车的真正维修还不能画等号。但是这个问题背后反映了出了新能源三电系统或者售后维修的垄断程度,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及智能化驾驶系统,是否有一天会被公开,能够被所有的独立售后维修企业接触并操作?



#02

新能源售后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


修车被判刑一事发酵后,很多人在谴责车企,谴责主机厂,谴责的内容大概即是说他们垄断资源,垄断维修,垄断售后,指责车企是无良商家,车主的数据安全掌握在厂家手里,车主只是拥有汽车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等等。


要我说,这个还真不能简单理解为是车企的格局太小,因为这个电池受到碰撞或者有部分的损坏,这块受损电池如果一经换电后流通到其他车辆使用,存在安全隐患,那么一旦损害到了其他的无辜车主,这位车主授权的电池解锁是不是也应该受到刑罚?一旦流通到其他车主手里,那么下一位无辜的车主可能要遭遇风险,这是不是不道德?所以说车企追究这二位维修者的责任看来也在情理之中。咱们是市场经济的国家,车企在没有违法没有犯规的前提下,你再怎么谴责,指责车企没有社会道德感,没有格局,都是一种道德的绑架行为,就像小孩意外杀人了,你能说这小孩能因为太小而不被关到少儿管教所去么?


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今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288万辆,2025年国家出台了置换补贴和新车国补之后,再加上新能源汽车2025年年底购置税优惠政策将取消,所以2025年还将会是新能源大爆发的一年,所以新能源汽车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消费者对她的热度还在提升,所以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售后的局面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任何事物都是慢慢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新能源汽车发展短短十来年,真正的兴起,也就是最近三两年之间,所以售后市场的格局必然也需要一个从无序、不完善到慢慢成熟的过程,目前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注点仍然还停留在前端的主机和品牌崛起阶段,很难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售后市场。


从新能源汽车的架构来看,三电系统是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所在,就好比是奔驰、宝马这类主机品牌的发动机,核心技术肯定不会公开,包括汽车的系统等数据短期内也绝无公开给到售后市场使用的可能,包括核心的三电维修技术一定是主机厂牢牢把控,唯有可能会给独立售后慢慢放开的是事故件维保、原厂件替换、配件源头垄断的慢慢松口,此外智驾系统也涉及到一辆车的行驶安全,任何品牌也绝无开放自身系统的可能,这就好比把自身的身家性命交给了对手,生死由天了。


图源:摄图网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是,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售后必定就会围绕在贴膜、改色、轮毂改装、外观件的替换、轮胎底盘等涉及不到整车核心技术板块或与汽车安全没有直接关联的部分。能够做到新能源车主的部分生意,就知足吧,别这个那个的怨天尤人一大堆了,要知道你不做有的是人愿意做。


至于出保新能源汽车的售后,可以围绕换电、电机维修、电控等部件替换等方面,有关数据信息的接口始终无法达到普通的独立售后板块,所以广大的汽修门店也不要抱有此幻想,国家会出台什么法案,让所有售后体系都能公平享受到新能源行业的资源,要知道我国本就是一个资源分配极不平衡的国家,想要吃到新能源的红利,一靠资源积累,二靠自身实力的综合体现。


可以预见的是,3-5年以内,新能源独立售后的市场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新能源车的使用寿命较短,而且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很难像传统燃油车这样达到7年以上的使用寿命之后到达一个售后的黄金发展周期,事实就是能够吃到肉的朋友就能一直吃,吃不到的也就吃不到了,没必要心存幻想。



#03

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收费贵、技术门槛高将会慢慢被打破


还记得在2年前,消费者去购买比亚迪的时候,等车周期需要3-6个月,部分车型还需要加价才能买到,现在你再看看,新能源车的优惠力度很大了,而且新能源车造车成本降下来以后,有的是便宜的新能源车型供你选择,而且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现在新能源混动类型的车起售价已经打到5万左右的档次了,要知道新能源车刚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最便宜的车也要15万左右,主流的新势力品牌就没有低于22万的车型,所以任何东西一开始的新奇、消费者图个新鲜,新能源车的“主角光环”很耀眼,现在早已跌落神坛了。


2025年围绕新能源车的竞争还将不断加剧,这个从奔宝奥油车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推断出来,以前做奔宝奥维修的企业哪一家不是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呢?售后也一样的道理,做的人多了以后,价格就势必要降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新能源车有一点:人们会担心3-5年后电池续航衰退要进行电池更换,这可能要花费不亚于购买整车的成本。现在随着技术慢慢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新能源服务的成本一定会被打下来,包括围绕着电机维修、电池解锁维护、还有其他的电动化设备。


国家提倡发展新能源车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部分能源供应的问题,以及要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崛起,燃油车历经百年沉淀,中国燃油车产业和技术没办法实现超越,一定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别无捷径,而随着“3060”战略的落地,新能源真正被带动起来,形成与燃油车比肩赛跑的格局,这也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链形成自身的话语权,所以面向终端消费者群体,当下的不合理、收费高的局面假以时日,一定会被强大的中国供应链体系彻底打下来,诸位只需要静时以待。



#04

新能源售后应该如何布局?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从车主的角度来说:新能源车售后目前的可选择性及空间不大,质保期内的新能源车主只能去厂家4S点或者独立售后授权店,其他地方出了事自己承担一切后果,车主不会贸然选择风险;


从新能源厂家和主机售后来说:现在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传统汽车经销商4S店向新能源的逐渐转网,尤其是传统的奔宝奥和合资车企尤其明显,那么作为新能源车企的忠实拥趸者,主机厂一定要将部分的售后授权给自己的网络体系让大家“众乐乐”;


从维修门店来说:如果没有主机或者品牌的授权,还是不要冒险去做“超纲”的业务,做好自己的技术积累沉淀,注重合法规范经营,做好自身定位,可以选择新能源洗美、贴膜、改色、内饰轻改等业务,不要投机取巧,不然可能会有无妄之灾等着你。


至于那些还没有涉足新能源售后的独立门店来说,如果自身目前还没有实力去涉足以上所说的这些业务,那就再耐心等等,立足当下,最为明智的就是做好自身的燃油车业务,虽然很卷,但是新能源售后是一门需要投资巨量成本的行业,自身无法承担风险或者没有这个资本的门店,就好好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创造价值,做好定位,只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就不怕行业里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当然,我们也希望新能源上游的主机厂能够与下游的独立售后服务,相互理解支持,早日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受益于更多的行业从业人群。

—END—






美邦防冻液

稳先生底盘

伟辰刹车盘

车配联轴承

里尔润滑油

卡适堡胎压监测空悬

浙江华工水泵

腾势储能

美途雨刷
润滑油铁罐包装厂
奥克莱电池福朋汽车悬挂系统
广园汇汽配采购港智配库汽配联盟
力能石油汽配云

中冠火花塞

睿马易车配
静耐士刹车片宝丰制动
©版权声明:“聚汽观察”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商务合作:付先生 15658103160,聚汽观察投稿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聚汽观察12月刊

聚汽观察
源于助力汽车后市场健康发展之初心,广于洞察行业百态促进化。负责论述、客观报道,阐述干货,助力行业创新;聚焦名优,助力名优,守护名优,陪伴企业发展;有态度、有品质、有良知、守正道,促进产业进化。——聚汽网,您值得信赖的产业融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