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党建引领工业社区建设为载体,推动优势主导产业链组建产业链党委,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以党组织的力量把链上企业紧密凝聚在一起,共同谋划产业方向、攻克技术难题、布局产业项目,变上下游合作关系为融合发展的共同体,为工业社区建设筑牢经济基础,用高质量组织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 红链赋能 · 工业社区 -
志“铜”道合
助推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党委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党委成立于2023年6月,设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4名,下辖5个党组织,覆盖链上企业13家,党员208名。链上企业包括铜冶炼及铜加工企业9家、铜供应链企业4家,主要产品涵盖阴极铜、铜杆、铜管、铜丝、铜排、电磁线、铜箔等10余个门类。铜基材料工业社区党委和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党委紧扣“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主线,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双向融合”工作新模式,带动企业向着工艺革新、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低碳转型,为开发区铜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
强化组织引领
提升保障能力
加强党建指导
产业链党委选派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的5名党员同志担任重点链上企业党组织的党建指导员,为链上企业提供党务指导、教育宣传、政策解读等“专业支持”。
促进党建交流融合
以兴鲁有色金属公司、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的党群阵地为基础搭建园区的片区党建工作指导站,充分依托链上企业组织资源,强化政治教育,以党建交流带动业务合作、技术开发等,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凝聚党员、人才等各领域攻坚力量,带动全链条实干争先。创建徐祥思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1个,兴鲁、中金、金宝圆等红旗车间3个,党员先锋岗6个、先锋班组1个、党员突击队7支、志愿服务队2支,进一步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集聚发展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链党委立足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家火炬计划铜冶炼与铜材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产业优势,重点依托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铜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实施有色金属产业基础再造及产业链提升两个百亿项目,紧盯40万吨铜产能整合绿色升级技术改造和40万吨电解铜产能整合智能化技术改造等项目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以铜冶炼、电解、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
全方位延伸铜产业链
产业链党委按照“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基本路径,进一步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推动铜产业与电子材料、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高端电工材料项目的引进培育力度,打通产业链断点,以铜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完善了“铜冶炼—铜材加工—铜基电子材料”产业链,推动现有产业向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链迈进。
释放优势产能
产业链党委积极指导链上企业抢抓高质量订单,推动70万吨铜冶炼和50万吨铜加工能力,同时,紧跟市场需求导向,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和排产计划,争取当期收益最大化。推动合盛铜业成功入选“省级智能工厂”,生产的高标准锂电铜箔进入全球重点企业的供应链。
汇聚合力
疏通企业痛点堵点
畅通党建联络机制
建立党员联络小组,开展政策宣传、沟通联络、指导协调89次,梳理企业问题台账36项,逐项分析研判,制定解决方案。大力推广兴鲁有色“跟党铜行”、中金岭南“铜心铸魂 融合赋能”创建经验做法,引导链上企业夯实党建基础,带动其他企业向党组织靠拢。
常态化开展联系走访
针对企业难题进行直办攻坚,产业链党委成立党员攻坚队,重点解决方圆系重整境外债权人偿债资金出境和境外主体清盘事宜;为中金岭南铜业提供铜精矿、再生铜等货源,从而保生产、保发展。
推动产业链议事共商
产业链党委组织召开12场产业链座谈交流会,抓好问题收集、协调转办、产业招商等重点任务落实;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技术发展论坛等活动5次,邀请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赴产业链重点企业深入开展经营调研2次,破解融资困局;会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开展链式调研,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搭建起上下游企业、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沟通交流的平台。
统筹资源
实现合作共赢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发挥产业链党建集成作用,加强供需内循环、资源互补。依托产业链委员会成员企业,设置5个党建工作指导站,推动建设党建活动阵地、职工运动中心共享阵地。常态开展支部结对、购销结对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协作配套,在科研、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链主企业与其他链上企业做大利润蛋糕,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加强产业合作交流
深化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战略合作,建立开放的合作环境和共商、共建、共赢的集群治理机制,促进集群成员充分合作交流,筹建山东省铜产业协会、东营市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等机构,强化产业链行业指导,整合铜基产业资源,谋划产业布局,引导产业方向。
加强平台支撑
聚焦产业链企业需求,搭建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的赋能平台,通过联合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推进红链惠企服务,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依托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省级研发平台、山东省有色金属质检中心、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平台引育60余名高层次人才,打破人才壁垒。
“党建红”引领“铜业兴”。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党委通过引导产业方向、统筹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 本文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