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电池、硅片和组件的供需结构已趋于平衡,实际上并无降价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降价无异于亏本销售。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光伏企业该如何在价格战与理性经营之间寻找平衡?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价格"跳崖式"下跌后,硅片价格终于迎来了转机。但这仅仅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这次两大巨头的联手涨价,笔者认为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一种战略性的市场行为。
在2012年,全球光伏产业经历了一场剧烈的价格战,其根源主要在于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当年,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部分地区的降幅甚至超过50%。单晶硅组件的价格从每瓦2.5美元骤降至1.2美元左右,导致行业普遍陷入亏损困境。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许多企业不惜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甚至出现了恶意倾销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补贴,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的白热化。这种恶性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为后续的国际贸易纠纷埋下了隐患。
价格的持续下跌给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最终导致多家企业破产。例如,德国的Solar Millennium和美国的Solyndra等公司因无法承受持续亏损而倒闭。然而,这场价格战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引发了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
这些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中国企业面临出口成本上升和市场准入限制,导致出口量下降和财务压力增大。这不仅损害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以头部企业为首的持续降价策略,不仅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更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双反认定。这对中国光伏行业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旦国际市场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更高的关税壁垒和更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这将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双反"通常是指国际贸易中的两种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Anti-dumping):指对外国商品在进口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商品的产业造成损害或产生损害威胁时,进口国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反倾销税是最常见的反倾销措施,通过对倾销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以提高其在进口国市场的价格,减少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反补贴(Countervailing):指对外国商品在生产、制造、出口过程中接受政府的直接或间接补贴,这种补贴行为可能会对进口国相同产品的产业造成损害或产生损害威胁时,进口国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反补贴税是通过对受补贴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以抵消其因补贴而获得的价格优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光伏企业应该摒弃短视行为,着眼长远发展。只有回归理性竞争,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才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