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有望迎来一波上市潮。证监会官网显示,摩尔线程近日已在北京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正式启动A股上市征程。今年的8、9月份,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也分别办理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计划在A股上市。上市无疑可使国产GPU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取更多资源,进而促进公司发展,带动产业成长。
但是,行业内此前也传出类似“象帝先经历财务困境”“第二大显卡生产商PC Partner计划迁移注册地到新加坡”等逆风消息,显示出中国GPU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在面临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巨大市场机遇的同时,国产GPU企业也面临来自技术、生态、国际竞争,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挑战。克服这些挑战或许将是国产GPU产业“浴火重生”的契机。
GPU作为显卡的“大脑”,是芯片领域的核心产品之一,妥妥的高端芯片。得益于AI大模型的强势发展,GPU市场持续攀升,无论在大模型训练还是推理过程中,GPU的用量都是最大的。这也使GPU厂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英伟达位列美股“科技七姐妹”,其市值在2024年已累计上涨180%,一度达到3.37万亿美元,超越苹果公司荣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AMD虽然没有那么夸张,市值也经历了显著增长。在第二季度发布亮眼财报之后,AMD的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受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今年以来国产GPU赛道也是景气度飙升。国内GPU厂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在市场层面,在国内人工智能市场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兴起,以及智能驾驶、VR/AR技术普及等的推动下,GPU 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从日常使用的个人电脑、游戏机扩展到AI和HPC计算领域。根据Jon Peddie Research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GPU市场预计将超过985亿美元,中国则是这一市场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受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国产替代成为国产GPU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成为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产品之一。
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首先就是不确定性大增的国际贸易因素。据媒体近日报道消息,全球第二大显卡生产商PC Partner 已计划将公司迁册至新加坡,将显卡生产线迁至印尼,以归避美国商务部的高科技出口管制,中美关系不断恶化,对华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只会越来越收紧。
其次是持续紧缩的供应链问题。日前台积电已向中国大陆AI芯片用户发送电子邮件,暂停供应所有7nm及更先进工艺的芯片的代工业务,GPU相关芯片厂商首当其冲。供应链的不稳定势必影响国产GPU企业的长期运营与发展。
第三是国际大厂的竞争压力。GPU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国际大厂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商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与国际大厂相比差距仍然明显。英伟达最新打造的Blackwell架构GB200、B系列等备受关注,年底将陆续量产;消费市场方面,新一代RTX 50系列显卡亦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面世。AMD也有消息将在明年首季推出以RDNA 4架构设计的Radeon RX 8000系列,寻求拓展更多市场份额。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国内GPU厂商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第四是技术方面的挑战。随着算力的提升,GPU的能耗和散热问题日益突出。GPU在执行复杂计算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有效的散热解决方案。近来英伟达就频频传出新款GPU出现过热问题,影响产品稳定性。可见相关技术的挑战性。此外,尽管GPU在并行计算方面具有优势,但可编程性和灵活性相对较低。这就限制了GPU在某些特定应用中的使用,尤其是在需要高度灵活性和定制化的场景中。提高GPU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是GPU算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五,对于国产GPU企业而言,更大挑战还是来自生态的构建。英伟达之所以能在GPU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构建的CUDA生态。这一生态不仅涵盖了硬件、软件、通信和存储等多个领域,还形成了强大的开发者社区。相比之下,国产GPU在生态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软件工具和开发者支持,限制了其市场拓展能力。国产GPU企业需要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同时通过开放平台等方式吸引开发者加入,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硬件、软件、应用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2024年即将过去,2025年GPU市场的发展前景更加令人期待。尽管面临着挑战,但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推动,将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GPU将继续引领计算技术的发展,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各项应用中扮演关键角色。未来,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克服来自不同层面的种种挑战,是国产GPU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转自:天天IC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