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该醒醒了!!!

科技   2024-11-20 08:01   北京  
今年前三季度,MCU芯片大厂ST(意法半导体)的业绩令人失望,营收跌不停,净利润大幅腰斩,最新一季的毛利率也跌破了40%。ST还直言“MCU中国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芯片现货市场上,ST MCU(微控制器)越来越被价格更好、更内卷的国产MCU所取代,“能替代的基本被替代”,同样发生在这家扎根中国市场多年的海外芯片巨头身上。

01

业绩缩水

中国市场MCU份额下滑


ST最新财报显示,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6.6%至32.5亿美元,毛利率为37.8%,同环比均下滑,延续了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颓势。
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组合变化、ASP(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和更低的产能利用率。24Q3存货为28.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28.7亿基本持平。
终端市场来看,24Q3个人电子产品的营收增加势头延续,环比增长20%,同比下降9%;但工业市场同比下降超50%,汽车业务的营收仍低于预期。
ST分为四大事业部门,三季度各部门营收都出现了下滑
其中MCU业务占比为26%,营收同比-43.4%/环比+3.6%,主要是通用MCU销售收入减少;
AM&S(模拟产品、MEMS和传感器板块)占比为36%,营收同比-13.3%/环比+1.7%,主要是成像和模拟产品需求下降;
P&D(电源和分立产品板块)占比为25%,营收同比-18.4%/环比+7.9%,电源和分立产品均出现下滑;
D&RF(数字集成电路和射频产品)占比为13%,营收同比-29.7%/环比-17.4%,主要是ADAS和信息娱乐系统需求放缓所致。
对比ST前两年的业绩高位,从目前三个季度的表现来看,ST的净利润明显开始滑坡,出现大幅腰斩。

来源:招商电子
ST 在2021-2022年均有高达20%以上的增长,但2023年的增速开始放缓。
截止到今年前三个季度(9个月)的业绩表现,无论是营收、营业利润率、毛利率、净利润都明显逊色于去年同期。

来源:ST官网
除此之外,ST更是直言中国市场MCU份额有所下降。
ST表示,中国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在半导体短缺期间,ST向一些中国公司施加了压力,以支持汽车和其他大型OEM及工业客户。因此在2021年和2022年,ST对中国的分销渠道进行了压缩,现在已经失去了这部分市场份额。
回过头来看,此前ST也因此被不少工程师戏称为“渣男”,许多人转向了国产替代芯片,而MCU这种产品,一旦更换掉,往往就很难用回去了。
在销售渠道方面,ST在第三季度面向OEM的销售同比减少了17.5%,而分销渠道(占比24%)的销售则下降了45.4%。
由于国产替代、库存高企以及需求低迷等多重因素,ST在现货市场的表现依然平淡,价格呈现倒挂现象。例如,目前热度排名靠前的ST MCU,STM32F103C8T6的报价稳定在3-4元左右,STM32F407VET6稳定在8-10元左右,而STM32F103RCT6则持续小幅下滑,目前价格约为5.5-6元。这些芯片的价格在前两年经历大幅下跌后,尽管今年依旧呈现下行趋势,但相对较为稳定。
对于未来,ST持持谨慎预期,明年价格压力预计更大,渠道库存也要在明年下半年正常化。
随着MCU大厂们的财报陆续发布,实际上大家的表现并不乐观,反映当前芯片市场依然面临挑战。
NXP(恩智浦)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5.4%至32.5亿美元,并且对第四季度前景持悲观态度。汽车业务出现下滑,工业部门的持续疲软也拖累了业绩。NXP CEO 表示:“我们感到有些意外”,他指出,除中国外,所有地区的制造业都出现了“意外萎缩”。“工厂自动化似乎在欧洲和美国尤其薄弱。”
英飞凌2024财年营收149.55亿欧元,比上年降低8.3%;运营利润21.9亿欧元,比上年降低44.5%。除汽车业务全年营收比上年增长2%,其余业务均有超过10%的下滑。英飞凌CEO表示目前除人工智能外,公司的终端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增长势头。展望2025财年第一财季营收约32亿欧元,全财年营收将略有下降,调整后的毛利率应在40%左右。
Microchip(微芯)三季度财报显示,Microchip 实现了 11.64 亿美元的营收,同比锐减 48.4%,环比下降 6.2%。Microchip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在继续应对库存调整,该调整发生在许多制造企业宏观疲软的情况下,而我们集中在工业和汽车客户的欧洲业务加剧了这一情况。”

02

ST 多少芯片

被国产替代了?


ST 的MCU产品线非常丰富,包含低成本的8位单片机和基于ARM® Cortex®-M0、M0+、M3、M4、M33、M7及A7内核并具备丰富外设选择的32位微控制器及微处理器。
以目前主流的32位MCU为例,官方数据显示,STM32系列已成为Arm Cortex-M内核的第⼀品牌,覆盖超低功耗、超高性能方向,同时兼具市场竞争力。STM32目前提供24大产品线 (C0,F0, G0, F1, F2, F3, G4, F4, F7, H7,H5, MP1,MP2, L0, L1,L4, L4+,L5,U0,U5,WB,WBA, WB0, WL)超过1000个型号,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物联网、通讯设备、医疗服务、安防监控等。

来源:ST官网
已经进入中国40年的ST,凭借出色的本地化服务,以及成功搭建的Arm MCU生态圈,抓住了一大批工程师群体,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有一大批稳定客户,连国内MCU芯片厂商很多都是跟随ST走ARM内核路线。目前ST在中国拥有8000多家客户,来自汽车、工业、个人电子产品和通信基础设施等主要市场。

2021年至今的短短几年,ST在中国的MCU市场逐渐被国产MCU厂商侵蚀,近两年激烈的价格战又进一步瓜分其市场。和TI(德州仪器)的模拟芯片相似,市场上的芯片销售们普遍认为,ST的国产替代价格好,成本低,能替代的也都替代成国产了。

与之呼应的是,ST来自中国的收入出现了下跌。24Q3 ST亚太地区占比为60%,中国市场是其亚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ST CEO表示,中国约占其总收入的30%,而到了2024年,ST CEO表示中国目前占公司营收的15%。

MCU有个特点,通用型MCU的市场占比最大,根据市调机构IHS,这个数字高达73%,其余是专用MCU、超低功耗MCU、电机控制MCU等。

通用型MCU常见于家电、消费电子、家居自动化等领域,通常具备较低的成本和较为基础的功能,而专用型MCU专门针对某一类特定应用、特定行业而设计,通常会具备特定的硬件功能,如汽车、医疗、智能硬件等领域。

ST也表示,今年通用MCU降幅显著,超过了50%。而降幅中有一半以上与库存调整持续时间过长有关,降幅的30%至35%最终与客户需求减弱有关。

国产厂商目前主要抢占的就是ST 等海外大厂的通用MCU市场,以通用MCU为主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到2024年,有业内专家表示,国产MCU的厂商已经超过400家。根据券商数据,2022年ST在中国MCU市场占比为8.5%,排名第三,与2019年相比下滑了12.35%。2019到2022年,兆易创新从2.09%上涨至7%,中颖电子从2.31%上涨至4%。

今年上半年,国产MCU厂商业绩表现抢眼,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复苏,以及部分厂商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很多公司都实现了同环比双增长。

国内上市的MCU厂商,兆易创新、极海半导体、中颖电⼦等,MCU产品型号均在数百款,覆盖较广泛。其中,中颖电⼦、兆易创新、芯海科技、国民技术等都属于MCU占比浓度较高的厂商。

2023年上市国产MCU年报数据对比,来源:与非研究院

兆易创新是国内32位MCU 产品领导厂商,2024半年报显示,公司 GD32 MCU 产品已成功量产 51 个产品系列、超过 600 款 MCU 产品,实现对高性能、主流性、入门级、低功耗、无线、车规、专用产品的全面覆盖。

国民技术半年报显示,在通用 MCU产品方面,公司基于 ARM Cortex-M0及 M4 系列内核的通用 MCU 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目前推向市场的超过 28 个产品系列,200+款产品型号,可覆盖通用 32 位 MCU 从低端到高端大多数应用场景。

中颖电子为国内⽼牌家电MCU⻰头,产品包括 8 位 8051 架构和 32 位 ARM 架构的MCU。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处白色家电 MCU 市场,瑞萨的市场占有率处于绝对领先的局面,公司及其余海外厂家则处于多强竞争的局面,其他国内友商则市占率较低;小家电 MCU 市场,主要以国产芯片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公司处于领先群,海外厂家的市占率较少。

来源:中颖电子2024半年报

进一步来看,国内MCU芯片目前在消费类和工业类(非高端)应用最多,在中低端市场已具备较强竞争力。海外MCU企业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资本优势,尤其在高端的汽车和工业产品领域,拥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全球MCU市场仍由美欧日的芯片巨头主导。Yole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前十大MCU厂商的市场份额中,国内厂商仅有两家入围,中国台湾的新唐科技(Nuvoton Technology)仅占1.5%的份额,大陆的乐鑫科技(Espressif Systems)仅占0.5%。在产品布局上,这两家的料号数量远远落后于其他海外巨头。

来源:Yole Group
国内厂商由于偏向壁垒低的领域,这两年的市场恶性竞争白热化,且高端产品不足,各大厂商在盈利方面承压。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布局高端市场,相较于通用MCU,专用型的MCU产品上半年业绩表现更加抢眼。

03

总结


ST在今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业绩表现低迷,尤其是在微控制器部门,由于工业市场的持续疲软和中国市场份额的流失,其销售额明显下滑。
ST CEO近日表示,前九个月所有可报告部门的净收入同比下降 23.5%,尤其是微控制器部门,这受到工业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同时中国市场份额的损失是微控制器销售额下降的原因之一。ST 预计今年四季度的收入为 33.2 亿美元,环比增长 2.2%,但同比下降 22.4%。这将使 ST 2024 年全年收入达到 132.7 亿美元,同比下降 23.2%,比之前的预期进一步下降。
下半年,现货市场上ST MCU需求仍然疲软,库存水平高企,尤其是汽车和工业领域的需求尚未恢复,热门料号的价格仍处于倒挂状态,价格竞争愈加激烈。
尽管如此,ST在中国市场高端芯片领域地位难以替代。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ST正加快推进12英寸晶圆的生产进程,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ST有机会扳回一局吗,你怎么看?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

是说芯语
关注泛集成电路行业的技术走势、热点交流、市场应用、行业分析、产业服务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