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矿发展故事丨生产竞赛——萍矿增产的密码

楼市   2024-11-07 18:58   江西  

编者按:


在历史的长河中,萍矿集团以其百年的辉煌历程,见证了无数员工的辛勤汗水与梦想追求。每一段奋斗的故事,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每一份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萍矿人的不懈努力与创新精神。本平台特开设“萍矿发展故事”专栏,旨在记录萍矿集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大成就或感人瞬间,展现萍矿人的创新实践、奋斗经历或成长故事,激励广大萍矿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勇毅前行。
今天推出第十一期:生产竞赛——萍矿增产的密码
“锵锵气、锵锵气!”

每当听到这喜庆的锣鼓声,我就心情激荡,仿佛战士听到了号角,这是生产竞赛又开始了,快参加充满激情的奋战吧!

萍矿地处江南,由于地质赋存差,不适宜机械化采煤,长期以来靠“两镐一炮”生产(风镐、手镐和放炮),工作艰苦,效率低下。但是萍矿职工家属最多时达17万人,占全市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大家都要吃饭,都要生存,怎么办?萍矿人自有办法: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而开展生产竞赛就是增产的有效手段。 

     



 


萍矿的生产竞赛最早可追溯到解放初期。1949年7月,萍乡解放。解放后打倒了欺压工人的封建把头,接着国家又增加了工人收入,工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于是这些苦汉子们出于对党的感激,努力工作,以报党恩。

1949年冬接管的王家源四号井

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刚解放时工人每天只能出400公斤煤。当时高坑矿是萍矿的主力矿井,而王家源、龙虎矿等几个分井还处在试生产阶段。1950年,萍矿在王家源一号井进行生产工艺改革,杨辉采煤组最早采用长臂式采煤法。1951年3月,王家源矿总工程师张天保准备用一个40米长的短工作面进行实验,每人每天能采三四吨煤了。杨辉小组自此在萍矿出了名。

1951年9月间,龙虎矿三分井运来了一批采煤机械,工人们争先恐后要先使用这些先进工具,最后经矿长和工会主席研究,确定每个工会小组选派2人,组合成红星队,编成甲、乙、丙三个班,萍矿第一支采煤突击队就这样诞生了!

生产突击运动

工作面安装了电溜子,工人第一次举起风镐采煤。首先大家不习惯,一个班只能采8吨煤,人也累得散了架似的。大家开展生产竞赛,10月4日,龙虎矿红星队的刘冬生、贺满生相继创下了一部风镐采了6根杠子、落煤42吨的纪录。

这消息传到王家源矿杨辉小组,他们决定派人到红星队去取经。取经的回来汇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就是铣子尖一点。大工冯家礼一拍大腿:“对呀!岩尖尖挖的煤就多,这钎子的原理和岩尖同样嘛。”他就拿了根钎子到锻工房,要袁铁匠把钎子锻尖些。那时候一根钎子需要15公斤大米钱。袁铁匠怕修断了要自己赔不同意修改,冯家礼便盛15公斤大米给袁铁匠让他改。改造后的钎子直往煤里钻,真是刀切豆腐那样快!结果4个小时就采完了3根杠子21吨煤。

冯家礼采煤不过瘾,决定来个新突破。1951年10月14日中班,他带着两根修理好的钎子来到工作面。这次他要求比前一天增大1倍工作量。矿长、股长都来工作面为他呐喊助威。冯家礼袖子一撸,举起风镐“突突突”就干了起来……这班他采了7根杠子,出煤62吨。15日采了9根,出煤81吨,大大超过了红星队刘冬生、贺满生。

杨辉小组创造了风镐落煤新纪录,消息传到红星队,红星队员们更是不肯善罢甘休,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与杨辉小组一决高下。1951年10月15日晚班,贺满生一部风镐采煤119吨。这个成绩已经接近苏联斯达哈诺夫第一次的纪录了

邓文益1950年被评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

邓文益给毛主席的信

高坑矿全矿生产竞赛更是热潮喷涌,纪录不断被打破。仅在11月17日—20日3天中,全矿就创造了风镐、手镐采煤和凿岩、掘进、洗煤等21项新纪录,工效提高了20%。邓文益带领的高坑石门组还在22日创造了石门凿进15.15米的全国最高纪录。

竞赛高潮迭起,高坑矿每天锣鼓喧天,大红花戴在了采煤“英雄”的胸前,美得他们走起路来像踩高跷,看得高坑龙虎矿8组组长郭清泗眼馋。

一天,郭清泗对全组职工说:“人家红星队几个风镐手都创造了新纪录,我们不能再观望了,用岩尖创造个新纪录!”

 郭清泗手镐挖煤

郭清泗向毛主席报告学习情况

1954年,郭清泗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 
1951年11月30日,郭清泗将岩尖锻得尖尖的、斧子磨得快快的,召集全组开了个战前动员会。小工陈光裕、吴世才满口答应:“行!你能挖多少煤,我们保证全力配合你。” 郭清泗来到工作面,首先拉了个很长的槽口,然后一镐镐往下挖,煤就像崩山样往下落。这一班他采了79.5吨煤,创造了手镐落煤全国最高纪录。他的这种采煤技术还被命名为“郭清泗长槽采煤法”。
       



 


文化大革命时期萍矿工人的生产竞赛变为“献忠”劳动。

1970年,高坑王家源矿区十几名退休老工人不要报酬,扛着风钻,架上电缆,亮着灯泡,在一个废弃了的斜井深处挖出了第一车煤。接着,他们运来了一台旧绞车和十多辆旧煤车,修建了新煤场,还特意在井口安装了安全门。从此,一个以退休老工人为主体的小煤井诞生了,亮牌“愚公井”。

正式开工那天,老工人们头戴矿帽,手捧《毛主席语录》,举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牌子汇集在井口。老丁作为他们的带头人,在开工仪式上说:“我们又回到井下,再为国家多出煤、出好煤。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为人民服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作贡献!”简短的开工典礼,成为了老工人们的巨大动力。

愚公井”动工后,退休老工人日益增多,共有153人,年龄都在60—70岁之间,当时称“六七愚公队”。他们都有六七十元退休金(这个待遇在当时算高),且儿孙满堂,加上有个“安乐窝”,完全可以安享晚年。

他们甘于奉献,敢与死神拼搏,涌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钟明德老人当时65岁了,退休前6年就患了直肠癌,直肠被切除40cm,在腰部做了个排便口,生活极其困难。年满退休后,他在家里休息了几年,听说“愚公井”的老工人重返一线,继续“献忠”在作贡献,也坚决要上“战场”。家人劝他,他坚持要下井。每天,他总是乐呵呵地来到矿灯处,领取矿灯矿帽,整装下井。那重重的矿灯和宽宽的灯带正巧压在他左腰部创口上,为此,他想了一个办法,将半边硬硬的肥皂盒罩着创口,这样便于系灯带,但却要忍受极大痛苦。每次下班出井洗澡时,创口都是红红的,流着血水,须先清洗,清洗一回痛一回……但第二天他照常乐呵呵下井。

高坑煤矿

钟明德还要忍受滴水给他带来的痛苦。井下水常常淋得他全身湿透,导致直肠溃烂,又一次动手术,切除20cm直肠。医生叫他长期休息保养,领导和家人也再一次劝阻,还是没能阻挡他。家人哭着劝他:“你现在半条命都不要了呀!”他笑着说:“可我还有口气呢,我是共产党员,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说完他又乐呵呵穿戴工装下井了。

“愚公井”自开工以来3年中,老工人们天天完成任务,最高班产达90吨,创下小煤井产煤最高纪录。

全国不少煤矿人员来萍矿时,都来“愚公井”参观、取经。那年春天,开滦煤矿20余人组成的参观团直抵“愚公井”实地学习,先看了煤场和安全井口,然后聆听老工人的故事。当他们亲眼见到钟明德那左腰上血红的口子时,一个个都惊呆了,紧接着便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异口同声地喊起口号:“向老工人学习,向钟明德同志学习!”其中有几人眼里还含着热泪,双手紧握钟明德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那时候我们区党支部书记很会做思想工作,他在进班会上鼓动说:“五区新人新事多,一天打烂了三面锣。五区职工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那充满着激情煽动性的语言极带磁力,把大家的热情全部煽动起来了,我们天天闹高产,一年产煤24万吨。

  



 

   
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萍乡矿务局提出开展生产竞赛活动,活动内容极其丰富,有达标奖、优质工程奖、民兵比武奖、优胜团队奖、优秀党员奖、优秀青年团员奖、正规循环奖、优秀司机奖、机电完好奖等等,很多人都获得了多个奖励。

竞赛造势把人的激情全部激发了出来。

进入矿区,那鲜红横幅上的大字标语振奋人心:谁英雄,谁好汉,生产竞赛比比看!墙报上写着竞赛规则及奖励物品,最贵的有摩托车。并在调度室门口挂一面钟,从倒计时开始,带给人一种紧迫感。又在门口竖起牌板,预告某某跟某某对决赛。进班室里,人头攒动,平时不上班的都来了。选手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誓要夺个全矿第一名。井口又是另一番景象,有老工人和家属送茶、民建支部送艾米古、社会人士补鞋、总务科女职工缝补衣服、工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

1970年的安源煤矿

我们那时在安源矿,采上煤组急倾斜工作面,坡度在35°以上,加上一水平煤车来得快,出煤条件比较好。记得有一回跟全国劳模杨和平打风镐,他那班要采13根杠子。13根杠子是什么概念?每根杠子7吨煤,一共要采91吨煤。我走在最前面,将上班积存的料全部堆在自己身边,然后开始配合杨和平的风镐。我们干起活来那可不是盖的,简直如小老虎一般,耙起煤来嗖嗖有声,那煤如同翻江倒海般泄下来……

 全国劳模杨和平

劳模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杨和平1978年8月在安源矿参加工作,在采掘一区任采煤工,进矿10年零4个月采了13万吨煤,完成了21年的工作量,被矿工称为“拼命三郎”。1989年春夏之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在矿山也刮来一阵歪风,他们首先把矛头直接对准杨和平,说“杨和平是精神文明的牺牲品,丧失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他则回答:“父母给了我这双手,我就要用它干好祖国给我的那份事。这就是我的价值观。”在资产阶级最猖獗的6月,他向全矿劳模、选手发出挑战书,在全矿掀起了劳动竞赛高潮,该月全矿出煤10万吨,创建矿以来最佳成绩,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新华社因此而发通稿《手的回答》,热情赞扬了他用诚实的劳动回击了资产阶级进攻的精神。杨和平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当选中共十四大代表,还曾当选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萍矿持续开展的生产竞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其中1959年最高产量450万吨,从1975年起曾连续14年产量达300万吨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大矿务局。

制作/尹国颖 编审/谢红英


萍矿集团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订阅号,是企业展示形象、推广品牌、关注民生、服务客户的又一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