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史】第十四节 公安文化、体育

政务   2024-11-05 16:37   辽宁  

一、公安宣传文化阵地扩大
在全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公安文化建设迅速发展。公安机关逐步建立起报刊、影视、图书相互呼应,优势互补的宣传文化阵地。1984年10月5日,公安部党委机关报《人民公安报》创刊。1988年7月1日经国家新闻署批准,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改为周三刊。1995年改为周四刊。从1998年1月改为日报,每周出版六期。
《人民公安报》与福建省公安厅《警坛风云》杂志、山西省公安厅在福州、太原分别举办了公安文学理论研讨会。这些文学活动,把自发分散的公安文学活动转变为自觉的有组织的文学活动。1985年至1986年,《人民公安报》与辽宁省公安厅《水晶石》杂志和天津日报社《蓝盾》杂志共同举办了首届全国公安文学大奖赛。1988年,公安部决定设立金盾文学奖。同年12月12日,公安部政治部举行首届金盾文学奖授奖仪式,为23部获奖作品、8部鼓励奖作品的作者颁奖。
二、加强公安理论研究
(一)公安历史研究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党史研究工作。我国人民公安历史资料的征集与研究工作,始于1980年。”[1] 1980年5月15日,公安部下达了关于征集与研究公安史资料的通知。从此,全国各级公安机关陆续开展了公安史料的征集与研究工作。1981年秋,公安部指示立即开展抢救民主革命时期公安史资料的工作。同年12月,公安部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三省公安史料征研工作座谈会。1983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公安史工作会议。
在各级公安机关的努力下,整理公安史料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具体反映为: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安部成立了公安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门办事机构和工作人员。”“公安部公安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以后,分别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召集过三次全国公安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座谈会,还协调组织了多次区域性公安史研究工作座谈会。这些座谈会对于统一认识、促进交流,对于正确制订研究规划和协调、指导各地研究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初步形成一支公安史学科研队伍。“随后,各省级公安机关纷纷建立公安史志研究机构,甚至有些地市级公安机关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一些公安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开展了公安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国史学界的部分学者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相关研究。有些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安机关还组织各种形式的审稿会,请公安战线的老领导参与审稿,使得大事记、历史长编等研究成果更为准确、可靠;同时,还举办了各种短训班,为基层部门培养了业务骨干。”
三是取得一批公安史研究成果。“公安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迅速,气氛浓厚,成果丰硕。” [2] “首先,征集了一大批公安史资料。其二,整理编辑了组织沿革、英烈传略、重大事件(案件)等专题资料万余份。其三,编写历史资料长编和公安志书3000余部。其四,撰写了一批论文。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公安史学的性质、对象、任务与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等,分别发表在国家与地方有关刊物上。其五,充分发挥了史料的历史作用。一些省市通过电台、电视台和举办公安史陈列室等形式,对广大干警进行了传统教育,达到了以史为镜,以史育人之目的。”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公安历史研究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行政部署、指令多,学术研究活动少,是影响公安史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一大弊端由于对公安历史研究工作性质、任务不够明确,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习惯靠行政指令部署,不善于用学术理论指导。18年来,公安部和省厅两级开过多次公安历史研究工作会议,但基本都是汇报情况,部署工作。很少开学术研讨会,更没有举行过学术论文评奖活动。”[3]
(二)《公安研究》创刊
1988年,由公安部主管、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主办的公安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公安研究》创刊,时为季刊。
其遵循“反映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服务领导决策,指导公安实践”的办刊宗旨,刊载了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公安民警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大量文章。在探索公安理论、服务警务实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警方的重要理论阵地和权威研讨平台。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王芳发表了《加强公安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开拓公安工作新局面——代发刊词》,公安部办公厅主任王景荣撰写了《加强公安理论研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的文章。
第一期《公安研究》分为决策者论坛、公安改革、犯罪与对策、综合治理、专题讨论、各地公安理论研讨会论文摘编、公安管理、科研报告、国外警学、研究动态等栏目。
三、公安文艺、宣传
(一)创办公安部春节电视文艺晚会
在1986年之前,全国范围内的春节文艺晚会仅有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宣传公安形象方面考虑,时任公安部部长的阮崇武提议,公安部要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也搞一台春节文艺晚会。
“1986年的第一届公安部春晚的最大亮点是从上海请来了电影《今天我休息》中马天民的扮演者仲星火。”“当年办晚会有三难:一是创作的艰难,没有创作班子,要现请人;二是主题要出新,很难;三是经费的问题,每一笔钱都是由部里批,用一次部里报一次,第一次晚会用了两万元,第二次四万元,非常节俭。”[4]
(二)《人民公安报》创刊
“1983年4月,刘复之担任公安部党组书记、部长后,审时度势,提出要创办一张全国性的公安专业报纸。”“10月5日,《人民公安报》正式创刊了。报社还专门为此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发刊词》,把《人民公安报》创办的原因、办报指导方针、宗旨、内容安排等进行广而告之。1985年,公安部把《人民公安》杂志划归报社,这样,报社负责一报一刊的编辑出版。虽然是一张四开四版小报,但出版发行后,各地公安机关反响热烈,第一年发行量即达到10余万份。随后的1985、1986年里,报社陆续招收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采编队伍。由于采编队伍的迅速壮大,报社的办公用房更显不够,报社领导不得不四处找房,最后在北京189中学租了几间屋子办公。《人民公安报》从创刊那天起,定位很明确,即《人民公安报》是公安部的机关报,是密切公安机关上下左右关系的纽带,是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同时是沟通国际警务、交流合作的一个窗口。”[5]
(三)公安歌曲
1、《人民警察之歌》
1986年,公安部政治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八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征集人民警察警歌活动。从近500首歌曲中评选出了由杨涌作词、吕远作曲的《人民警察之歌》和《中国警察》等20首优秀歌曲。
《人民警察之歌》很好的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职业精神,表达了人民警察对人民的承诺,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展示了人民警察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形象。歌词雄壮豪迈:“在繁华的城镇,在寂静的山谷,人民警察的身影,陪着月落,陪着日出,神圣的国徽放射出正义的光芒。金色的盾牌,守卫着的千家万户。啊,我们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曲调融进行曲节奏、小调式旋律于一体,刚强有力而又丰满多姿,让人们仿佛在乐曲中看到一支人民信赖警察的队伍满怀自豪之情和必胜的信心,迈着雄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给人以崇高之美的享受。这首凝聚警心,激发斗志,鼓舞士气的优秀歌曲推出后,深受广大公安民警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全国警营广为传唱。并成为公安机关召开重大会议、举行隆重仪式等场合的礼仪歌曲。
2、《少年壮志不言愁》
由著名影视导演、词作家林汝为作词,中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雷蕾作曲。其为一首激昂慷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人民警察之歌,高度概括和深刻揭示了人民警察的宗旨、任务和高风亮节。整首歌具有风格豪迈粗犷,同时又典雅古朴,给人以深沉浑厚之感的特点。“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整首歌的歌词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味,同时又通俗易懂,易于上口。歌曲委婉深沉,荡气回肠。通过流行音乐家刘欢的演唱更是一气呵成,令人过耳不忘。
1987年,反映现实公安战线题材的电视剧《便衣警察》在国内热播。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公安部首届金盾影视奖。作为《便衣警察》主题歌的《少年壮志不言愁》成为了人们特别是广大干警广为传唱的歌曲,人们从主题歌中深深的感悟到“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人民警察在任何艰难困苦环境中都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雷蕾讲述了一个感人的事情:‘那是哪一年公安部春节晚会上,有一个云南的缉毒英雄,他原计划是来参加这场晚会的,但是就在差不多十几天前,他牺牲了。这样,他的妻子来参加这个晚会,全场的公安战线的警察集体唱起了这首歌。’”[6]
(四)公安艺术团体
1、特区蓝盾艺术团
长期以来,广东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各种公安文化活动,既宣传教育群众,也活跃警营生活,干警从中陶冶情趣,提高文化素养。先后成立了广东省公安厅合唱团、深圳特区蓝盾艺术团.
1983年1月24日晚,嘹亮的歌声和雄壮的交响乐旋律,在广州农林礼堂中回荡。在广东省直属机关团委主办的“广东省直属机关青年文明之歌音乐会”上,以省警校学员为主体的广东省公安厅合唱团青年男女干警,身着上白下蓝制服,手戴白手套,队列整齐,英姿勃勃。他们在广州乐团伴奏下,高唱着《公安战士之歌》。音乐会经过3天晚上的演出,于1月26日闭幕。参加演出的单位有40多个,共1200多人。广东省公安厅合唱团合唱的《公安战士之歌》最后夺得一等奖。
特区蓝盾艺术团成立于1987年春天,有成员23人,部分演员是从各省市专业歌舞团调来的。平时他们分别在深圳市公安局各部门工作,需要演出时再集中。1988年5月17日晚,深圳市公安局蓝盾艺术团演员在省公安厅礼堂进行了表演。省政法委和省公安厅的领导和公安厅机关干部观看了演出。一个个主题鲜明,具有公安特色的文艺节目,获得观众的称赞。特区蓝盾艺术团面向公安基层和群众,成立一年后,共演出30场,其中有9场是专门为群众演出的。
2、中国首都警官合唱团
成立于1989年,团员全部来自北京市公安局的刑侦、治安、户籍、交通等不同警种的基层一线单位。多年来,中国首都警官合唱团赴德国、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01年5月19日,该团赴德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演出,用歌声架起了中德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在演出中,“如潮的掌声使首都警官合唱团将准备演唱的五首歌曲,增加到一七首。演出结束后,全场沸腾了,合唱团员们被鲜花和掌声所淹没。激动的观众们以最热烈的方式表示祝贺,有的观众还含养泪花要求与团员签名。”[7]
合唱团成立以来,在诸多国内著名合唱指挥大师及音乐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国内外各类合唱大赛中屡获殊荣。2009年,合唱团参加了国庆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排演工作,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2011年4月29日至5月8日,首都警官合唱团一行61人赴宝岛台湾,参加“为了艺术·为了爱——第四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比赛并一举夺得金奖。2013年,在中国合唱一百年之际被评为“全国优秀合唱团”。2014年9月25日,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8]合唱 比赛金奖第一名,为全国两百多万公安民警争得了荣誉。
经过多年的风雨磨砺,中国首都警官合唱团以其深厚的音乐修养、严谨的技艺、丰富的演出曲目,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业余合唱团体之一,被人们誉为“展现警察风貌的窗口,传播警察文化的使者”。
(五)公安影坛摄影家
胡明,公安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警察》杂志社资深编辑。1975年进入公安队伍,开始业余摄影创作。海内外报刊散见其摄影作品6000余幅,其中200多幅作品获奖或入选各类影展。《中国摄影》曾专版介绍其作品,其人被编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其作品《虹》入选中国摄影家主办的“首届中国摄影艺术作品暨国际选拔大奖赛”,并有多幅作品赴日本、塞浦路斯和中国香港等地展出。
1984年,胡明调至《人民警察》杂志任摄影记者,常住单位,一有警情骑上摩托车迅速赶到现场,曾抢拍松江列车翻车事故、上海首起境外贩毒案等重大事件和大案要案现场。八十年代末,在《人民警察》杂志,许多用光独特、角度巧妙,抓住瞬间神态,可形神兼备的照片就是胡明之作。
四、公安文化
(一)小说
1、《刑警队长》
在王亚平创作的小说中“给读者的印象较深的长篇小说《刑警队长》表现的是在‘四人帮’粉碎后,党和人民雷霆万钧之势扑灭‘四人帮’残余势力的一场搏斗,阐述了这一场搏斗的胜利的必然性。搏斗,阐述了这一场搏斗的胜利的必然性。一九七九年夏,某市的‘四人帮’爪牙中的顽固分子,制造了一系列的惨案,刑警队长陈忠平经过反复调查,周密推理,紧紧抓住‘幽山湖案件’这一关键,终于揭露了‘四人帮’余党田成山一伙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妄想掩盖罪责以图东山再起的阴谋。作品告诫人们:对‘四人帮’残余势力不可低估,要进行四化建设,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清除‘四人帮’的残余势力,这一主题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9]
2、《警察生活录》
80年代,公安小说开始显现出“去政治化,重生活化”的创作特点。“代表作品当属1986年张卫华、张策的《警察生活录》。民警生活化描写在50年代的电影文学中也曾出现过,例如李天济的《今天我休息》就曾产生过广泛影响,但是社会主义歌颂的主题和喜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样的生活化的文学都变成了欢乐颂了。《警察生活录》的特点是将创作视角伸向了民警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心态之中,努力地写出一个民警真实的生活状态。这部小说集由六部中短篇小说组成,其中以《女民誓的坎坷经历》为最。小说告诉我们,女所长刘洁不仅是位工作勤恳、能力出众的优秀民警,而且是一个被卷人生活杂事圈子中的女人,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直接引发了工作矛盾,好胜心、责任心和痛苦、焦虑、煎熬等复杂的心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很生活化的真实女民警形象。”[10]
3、电视剧
12集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由海岩创作,林汝为执导,胡亚捷、宋春丽等主演。该片讲述了一个年轻警察成长的故事,对剧中男女主人公之间发生的真挚爱情进行了歌颂。该剧于1987年上映。
“电视剧《便衣警察》被称为公安题材电视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新时期初期中国电视剧‘写普通人’的美学思潮中,最早写人民警察的成功作品,反映普通民警的悲情际遇和壮美情怀。另一方面,电视剧《便衣警察》与那个时期的《神圣的使命》、《第十个弹孔》等影视作品一样,同属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系列,延续了新时期所倡导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11]
五、公安体育
(一)开展全国“达标”活动
1984年,全国各地陆续恢复前卫体协这一代表警察队伍的群众性体育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配备了专职干部,加强了警体工作的制度化、正规化建设。
“在1983年至1986年期间,全国警察队伍有270人牺牲,2124人负伤。干警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等问题切切实实地摆在了公安工作的面前,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12]
由此,恢复不久的中国前卫体协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群众体育,提高公安民警身体素质,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方面。1985年,根据由国家体委制定的《国际体育锻炼标准》,中国前卫体育协会制定了《公安干警和武警指战员合格锻炼标准》,要求公安干警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经公安部和国家人事部批准,这个《标准》已列为民警素质“双考”“评选”重要条件之一,在全国公安系统全面实施;并组织全国部分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警察技能战术》教材和与其配套的教学片;同时,公安部、人事部联合制订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素质考试考核暂行办法》,将公安民警体育达标作为评选“全国优秀公安局”及个人的条件之一,以此带动了全国“达标”活动的普遍开展。
(二)推动群众体育广泛深入发展,
各单位广泛开展了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组织了中长跑、越野、攀登、跨越障碍、射击、擒拿、驾驶等以警察技能训练为基础的体育活动。
1984年以来,中国前卫体协每年都举办一些传统项目和与公安、武警业务关系密切项目的比赛,先后组织举办了全国公安系统的田径、篮球、射击、摩托车拉力赛等项目的比赛和三次全国公安警察大专院校田径、篮球和武术散打比赛,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广泛深入发展,促进了广大公安民警身体和业务技能的提高。
中国前卫体协先后成立了篮球、射击、武术等11个专业队,10年来共获得80多个全国冠军,射击、武术两个世界冠军。[13]



[1]贾泽义:《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载《公安论坛》1998年第4期。

[2]刘君玲、匡萃冶:《对我国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04年第1期。

[3]贾泽义:《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载《公安论坛》1998年第4期。

[4]《公安部春节电视文艺晚会》:baike.baidu.com/访问日期2016年8月17日。

[5]  周兴通:《办一张公安民警自己的报纸》,载《人民公安报》2008年11月4日。

[6](30年30支歌)《现代创作》《少年壮志不言愁》,gb.cri.cn/18824/2008/1访问日期2016年8月19日。

[7]张国军;《用歌声架起友谊的桥梁──首都警官合唱团赴德进行文化交流纪实》,载《人民公安》2001年12期。

[8]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常设音乐综合大奖,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中国音乐事业的“龙头工程”,与电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国家级大奖。

[9]张蜀君:《王亚平和他的小说》,载《语文学习》1981年11期。

[10]陶春军:《公安法制小说的三个时期》,载《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11]  潘锦斐:《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的时代主题和警察形象》,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12]倪峰:《中国警察体育发展初探》,载《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第5期。

[13]霍志坚:《蓬勃发展的中国警体事业》,载《人民公安》 2001年第14期。



来源:中国警察史(91)——第十四节 公安文化、体育

警讯
发布警营消息,和谐警民关系,聚焦基层警事,共筑平安阜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