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作为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传统习俗。拥有着许多传说与习俗。各地的正月初三,还举办着多样的特色活动,如傈僳族的澡塘节、傣族的象脚鼓比赛等,尽显民族风情与文化魅力。
相传远古时期,女娲以非凡神力开启万物创造之旅。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这一天,她精心捏出了憨态可掬的小猪,赋予其温顺性情与觅食本领 ,自此正月初三被视为 “猪日”。人们心怀感恩,当日不杀猪,祈愿若天气晴好,这一年猪儿能膘肥体壮,带来丰收富足。而正月初三也是 “老鼠嫁女” 的良辰吉日。有一对老鼠夫妇,满心欢喜想把漂亮女儿嫁与最伟大之人。他们先找到光芒万丈的太阳,太阳却表示乌云能将其遮蔽;找到乌云,乌云又说大风能将它吹散;大风也无奈地指向围墙,称其能阻挡自己;可围墙坦言,自己最怕老鼠打洞。兜兜转转,老鼠夫妇才明白,原来最伟大的还是自己的同类。于是,在正月初三这天,将女儿嫁给了种族中最出色的老鼠。这一天,人们为了不妨碍老鼠嫁女,早早熄灯睡觉,还会在屋角洒落米粒、糕饼,为它们送上独特祝福。除此之外,正月初三还有做寿日、送穷神等传说。
初三习俗
正月初三,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不少地方会在初三夜里举行烧门神纸的仪式,将年节时的松柏枝与门神门笺等一同焚化,寓意着年节已过,新一年的生活正式开启 ,正如那句 “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在老天津等北方地区,这天有吃合子的习惯,半月形的合子由两张薄饼夹着馅料制成,经煎或蒸后,不仅美味,更象征着财源广进、阖家团圆。
送穷是初三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深信 “穷鬼” 会带来贫困与厄运。这一天,人们会早早起床,将家中的垃圾清扫干净,装入特制的 “穷鬼袋”,有的地方还会扎纸人代表 “穷鬼”。随后,将这些象征贫穷的物品送出家门,或是扔到路边,或是焚烧,同时口中念念有词,祈求送走穷困,迎来富足。送穷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新的一年远离贫困,日子越过越红火。
此外,正月初三还有睡得饱这一习俗。“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这一俗语生动展现了正月初三的独特习俗 。春节期间,初一人们忙着拜年,初二忙着回娘家,身心疲惫。初三恰逢 “赤狗日”,“赤狗” 是熛怒之神,古人认为遇之则有凶事,这天易生口角是非,为避免麻烦,人们选择待在家里不外出、不迎客。同时,宋代时宋真宗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下诏定正月初三为天庆节,官员休假五日,后来被称为 “小年朝”,有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等休养生息的习俗。所以,初三这天,人们可以心安理得地睡个懒觉,晚起养神。夜晚,大家还会早早熄灯,据说这是为了不打扰 “老鼠娶亲”,甚至会在屋角洒落米粒、糕饼,为老鼠们 “结亲” 送上一份特别的 “贺礼” 。
排版丨胡继俊
审核丨栾宇翔、陈珂
二审丨韩亚鲁
三审丨李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