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一起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著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她的一生,像极了一场独角戏,直至生命终结,也没有得到作家的回应。爱情中最可悲的不是遇人不淑,也不是爱而不得,而是偏执的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最终辜负了自己。“爱是一种主动性,而不是一种被动性。它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只有拥有这种能力,才能自信、从容、不被辜负,爱才能成为滋养生命的甘露。维也纳著名小说家R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人用这样一句沉重的话,开始向作家倾诉自己悲惨的一生。她将所有注意力和情感都倾注在了那个充满魅力的男人身上。第一次相遇时,作家用他那惯常对女人柔和深情的目光与彼时13岁的她对视了一眼。她窥视、幻想,近乎疯狂地爱上了那个仅有几面之缘的作家。从13岁到16岁,她偏执的爱着作家,视她为生命之光,而作家对她却一无所知。母亲决定再婚并带她离开维也纳的消息,给她当头一棒。她在寒风中苦等一晚上,等来的却是作家搂着别的女人回家。她不愿学习,也拒绝和任何人交流,忽略母亲和继父以及身边其他人的关爱。少女时期单纯的爱意,随着身体的成熟发展成,她想要把自己奉献给作家,完全委身于作家。叔本华曾说:“爱情纵有千万种形式,但终归人们需要追求健康的爱情才大有裨益。”然而,这个陌生女人的对作家的爱却是一种病态的、偏执的。她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放弃了自我成长和追求幸福的机会。这种爱,不仅让她迷失了自我,更让她忽视了生活中的美好。真正的爱情是你情我愿的双向奔赴,为美好生活锦上添花。而偏执的一厢情愿,只会如饮鸩止渴,让原本绚烂的生命之花在苦涩中凋零,徒留遗憾。白天她在服装店工作,晚上在作家居住的地方徘徊,用目光拥抱他。即使风雨交加,也从未缺席,期待着作家能够认出来她。两天之后,他们又一次相遇,她被作家当做无数艳遇中的一个姑娘,带回了家中。作家借口出远门,将她打发走了,并承诺回来后会通知她。在分娩前夕,她没有首饰可变卖,只能去简陋的生育所。在生育所,她忍受着虚伪的医生以检查身体为名的恶意骚扰。后来为了抚养孩子,她又不得不委身于有钱人,成为他们的情妇。她一直徘徊在作家身边,在一个剧院、一个酒吧,她都曾与他见过面,但作家一次都没有认出来过她。她固执的隐瞒过去,试图问作家要一支白玫瑰唤起他的记忆。张爱玲说过:“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可是女人的爱是卑微而绝望的,如同乌云,遮挡了阳光,干涸了雨露,侵蚀了土壤,让本应绚烂盛开的花朵枯萎凋零。真正的爱情不是卑微的付出和无尽的等待,也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它是两个人的共鸣,是心与心的相互碰撞;是在岁月长河中彼此扶持、同赏风景的永恒约定。“我的孩子昨天走了,我们的孩子。
现在我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人可以爱,只除了你。
可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呢,你从来也没有认出我是谁。”
这是女人在信中的泣诉。
跟作家最后一次见面后,她再也没出现在他的世界里。
她把对作家的爱,全部化作对孩子的珍视。
可一场流感,夺走了孩子的性命,也夺走了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
身心俱疲的女人最终在临终前写下了这封长信,向作家倾诉了自己一生的痴情和痛苦。
没有抱怨、没有悔恨。
然而,直到生命的尽头,她都没有得到作家的认可和记忆。
作家张小娴说过:“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野蛮、任性,而是偏执的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故事中的女人用偏执的、一厢情愿的爱给自己编织了一张网,网住了自己一生的自由和幸福。
她将作家视为她的救赎,殊不知只有自救,才能将自己从生活的“网”中解救出来。
爱人先爱己。
只有真正学会爱自己时,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
只有先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再去爱一个同频的人,或许才能收获到所谓的幸福。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有,是锦上添花,无,则独自美丽。
爱自己才是人生的最好修行。
女人孤注一掷的爱,让人为之叹息。
或许在我们眼里,她是可悲的;但是她一生忠于自己,或许她是幸福的,我们无从知晓。
然而,现实之中,真正的爱情,还是始于自我完善,终于相互成就。
在忙碌的生活里,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泡一杯热茶,听听内心的声音。
爱自己,就是给自己的生活加点糖,让心灵得到滋养。
这样,再去爱别人时,才会更有力量,更加从容。
毕竟,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