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展现渭滨区各级各部门深化“三个年”工作成效,助力“五优”城区升级版,即日起渭滨区融媒体中心以“2024渭滨这一年”为专栏,将在渭滨融媒各平台集中刊发全区各级各部门今年以来的实绩实效和特色亮点工作,进一步书写“聚力抓五优、奋进现代化”的责任与担当,为“五优”城区升级版建设汇聚更强动力、凝聚更大合力。
不久前,英达路社区网格员胡淑娟在走访中,了解到御园华庭小区居民谢宝平腰部受伤,康复时需要床边底盘扶手、坐便U型扶手。胡淑娟将这一需求上传到数字社区平台。工作人员得知后,通过医养项目,很快为谢宝平落实了康养设施。这是渭滨区桥南街道架起党群“连心桥”、办好为民“暖心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桥南街道创新打造“我搭桥解您‘南’”为民服务品牌,搭建党建联建桥、发展服务桥、民生心愿桥、治理智慧桥、文化惠民桥、安全稳定桥,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品质提升、文明和谐共建等领域,为群众办实事300余件,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在守初心、暖民心实践中抓实为民服务“小切口”,诠释爱民为民“大情怀”,真正让街道“连心桥”绽放绚丽之花。如何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是“为民造福”的永恒课题。桥南街道以红色“微网格”为依托,构建“五级网格”体系,吸纳1922名党员进网入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前不久,英达路社区党总支在“微网格”发起“守护小星星、有爱不孤单”慈善募捐活动,为辖区一名患有先天性脑瘫残疾的7岁女童星星(化名)捐赠爱心善款千余元,给因病生活拮据的家庭带来一丝温暖。星星的愿望实现得益于“三色”精细管理机制的精准识别帮扶。桥南街道将优化机制作为提升“微网格”效能的关键来抓,因户因人因事施策,建立绿色正常户、黄色需求户、红色问题户的“三色”精细管理机制,做到事在“格”中办,情在“网”中牵。桥南街道辖区老龄人口较多,在“微网格”黄色需求户中占比大,是社区的重点关注对象。街道立足实际,从老年人衣食住行“小切口”入手,为辖区群众带来“稳稳的幸福”。“我们通过设立民生服务项目,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家庭安装了淋浴凳、卫生间扶手、智能监控等适老化产品,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公园路社区工作人员说。近日,中滩路、英达路社区“爱心食堂”陆续开放,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一日三餐变花样。独居老人张德兰说:“儿女在外地工作,最担心的就是怕我吃不上可口的饭菜。自从有了食堂,花样天天变,我经常拍成照片发给儿女看,孩子也就放心了。”同时,食堂还设置流动办公桌,辖区群众在就餐的同时,可以咨询如保障房申请、低保救助、高龄补贴申请等便民惠民政策,切实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了“幸福清单”。“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桥南街道充分利用数字社区管理平台,群众按需线上“派单”,社区按职能线下“接单”,群众幸福生活“一键开启”。2024年3月,宝光路社区居民反映小区基础设施老旧匮乏,缺少歇脚的椅子,存在居民遛弯累了 “无处可坐”的问题,社区“接单”后,通过慈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基金”发起“坐拥邻里好时光”孝心长椅募捐项目,社区互联共建单位、“双报到”公职人员及爱心人士及时回应,很快筹集资金2000余元,购买长椅12个并安装到位,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社区真正成为群众安心、放心、舒心的港湾。今年以来,街道数字社区云平台累计征集群众愿望清单、完成群众心愿130余件,让群众小事说了算,大事能谏言,激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实现共治共享的美好愿景。“往常家里水龙头坏了这些小事都要叫人来修,既花钱又费时,自从小区开了‘凝邻亲’公益便利店,为我们提供手锯、扳手等修理工具,家里一些小活自己就能干了,方便得很。”家住中滩路5号院的李军虎说。“凝邻亲”公益便利店是桥南街道滨河路社区倾情打造的全区首家社区公益便利店,精准对焦小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备螺丝刀、打气筒、冲击钻等日常修理工具和血压计、理发推子、充电器、针线盒等生活物品,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解决日常生活小问题,实现群众服务“零距离”。近日,家住太白路6号东西两院的居民喜笑颜开,大家终于不再为污水渗溢问题发愁。事情还得从2024年11月说起,东西两院属老旧小区,共用一套排污系统,因年久老化地下室存在不同程度污水渗溢,维修迫在眉睫,施工导致出行受阻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部分居民有抵触情绪,广元路南社区调委会多次上门调解,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地下室漏水问题彻底解决。把群众“请进来”、把服务“送出去”是桥南街道推动民主协商见实效的法宝。街道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服务阵地为原点,按照“补短板、解难题、办实事”原则,通过社区党组织牵头、居民主动参与的方式,健全完善居民代表会、社区板凳会等协调机制,汇民意、集民智、聚民力,共同解决社区民生问题,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房开路社区东段居住着2000多名群众,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这里有一条拐弯路段未纳入城市统一管理,导致无保洁、无路灯,成为群众的“心头病”。为了消除这一盲区,街道多次组织居民代表开展“微协调”,在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一面动员沿街门店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定期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打扫卫生,一面争取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如今,这里的环境干净了、晚上路灯亮了、群众高兴地笑了。“微协商”为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住宅楼电梯加装、管道维修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插上了翅膀,真正让群众在街道做实为民服务“大文章”的具体实践中享受更多红利。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站在新时代、放眼新征程、立足新起点,桥南街道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优“我搭桥 解您‘南’”为民服务品牌,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上、转化到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上,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