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2万标车

文摘   2024-10-27 12:10   中国澳门  


澳门大桥启用近一个月

有效缓解友谊大桥的交通压力

本月日均车流下降17%

澳门大桥近10日

日均车流约2万标准车


澳门大桥开通近一个月

第四条跨海通道澳门大桥已于10月1日正式通车,至今近一个月。交通事务局表示,持续监测澳门大桥和友谊大桥的车流数据。自澳门大桥开通后,分流港珠澳人工岛、A区往返氹仔的车流,能够缓解友谊大桥的交通压力。综观友谊大桥交通事故数字亦显著下降。



友谊桥事故降四成三



数据显示,友谊大桥9月的日均车流量为91,600架次。澳门大桥开通后,友谊大桥10月1日至24日,日均车流量为75,900架次,下降17%。交通事故宗数方面,友谊大桥9月1日至24日为90宗,10月1日至24日为51宗,下降43%。

交通事务局指出,最近10天,澳门大桥的日均车流量约2万标准车(PCU)。当局会密切留意及持续收集澳门大桥及周边道路的交通数据,持续优化周边路段的交通灯配时和交通安排。

澳门大桥主线为双向8车道,中间2车道为电单车专道。车辆可经大桥多个出入口往返新城A区、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及氹仔北安一带。当局早前曾表示,澳门大桥启用后,相信由路氹往返人工岛的交通路径预计较经友谊大桥缩短约3公里,行车时间节省3至6分钟,可分担友谊大桥高峰时段约三成车流。



三成休企车改道行驶



配合澳门大桥开通,交通事务局已协调休企车辆由关闸及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前往路氹方向的营运路线取道澳门大桥,以分担友谊大桥的车流压力,故关闸向A区方向的车流在澳门大桥开通后明显增多。据悉,休企车辆改经澳门大桥后平均行车时间节省约3至5分钟。

交咨委、新青协副理事长古庆祥表示,当局在澳门大桥开通前已和休企接触,现已成功分流约三成的载客车辆取道澳门大桥往返关闸及路氹的综合渡假村。加上部分驾驶者亦改经澳门大桥前往离岛,成功减轻友谊大桥的交通压力,平日晚上高峰交通流量较澳门大桥开通前减少约一成。期望当局持续和更多业界接触,鼓励更多大型载客车辆改行澳门大桥,节省行车时间,减轻友谊大桥的负荷,并为日后必要维护创造良好条件。



速建新通道消除樽颈



古庆祥提到,现时进出A区只有一个出入口,东方明珠一带仍要承受庞大的交通压力,“樽颈”效应影响澳门大桥体现的分流作用。期望当局加快A2及A3行车天桥建设及开通使用,加快北区一带的交通运转效率,并因应日后港珠澳大桥及青茂口岸使用人流上升,提升澳门不同口岸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为居民及旅客出行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当局四载完成整治三十三繁忙点


林茂海边大马路近船澳街行人天桥借大厦走廊连通两条新建行人天桥

交通事务局表示,为有序落实《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至2030)》,持续理顺交通节点和完善过路设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连同今年已完成整治和优化本澳33个道路繁忙点。

 


优化二百多斑马线



交通事务局表示,截至今年10月,除已完成整治和优化本澳33个道路繁忙点外,亦正整治和规划建设友谊圆形地、氹仔北安大马路、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人工岛等交通繁忙点。由2019年至今,已制订307项斑马线优化方案,其中八成六即265项已完成,余下42项将会陆续展开。

为进一步优化行人过路环境,自2021年底起,陆续于具备条件的位置增设全向行人过路(斜行步道)。对比两段式直行过路,全向行人过路设施能减少二次过路,缩短行人过路时间及提供额外过路空间。继今年5月永定街及马场大马路增设一组全向行人过路设施后,目前全澳共有7处全向行人过路措施。

 


完善学校周边设施



交通事务局持续理顺交通节点和完善过路设施

为理顺学校周边的道路使用情况及回应师生过路需求,路环红荷路、氹仔米尼奥街、亚丰素街分别优化交通措施,包括简化行车方向、增设行人过路设施、调整斑马线位置及拓阔行人道等,进一步理顺学校周边的行车及过路秩序,优化步行环境,保障师生过路安全。

完善步行环境方面,由2020年至今年9月已完成及开通的步行通道共2.3公里。此外,随着林茂海边大马路行人天桥及兰花前地行人天桥先后开通,为居民提供连贯及安全的步行环境,林茂塘一带亦更具备条件加强人车分隔。

 


改善路氹多处路网



全澳现有7处路口设置全向行人过路设施

配合氹仔城区的发展需求,氹仔奥林匹克游泳馆圆形地行车天桥及支线西南匝道已经开通,分别连接东亚运大马路、望德圣母湾大马路及莲花海滨大马路。开通行车天桥后,改善奥林匹克游泳馆圆形地的交通状况,同时提升圆形地周边路网的通行能力及缓解区内交通挤塞,为路网优化工程创设条件。

西堤圆形地交汇点透过重整路网,改变原本路型及调整为交通灯控路口,改善部分转向车辆较难进圆形地的情况。目前由路环往氹仔方向大部分时间毋需停等,加快车辆流转。




更多阅读:

澳門日報
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