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欣哲
在湖南长沙望城区白箬铺镇,立有湖南厚生会计学校历史陈列馆,此处是当年的厚生会计学校旧址。馆内一幅幅泛黄的档案、教材照片,记录了学校在战火中几经辗转迁徙的那段历史。
厚生会计学校的创立及发展,是湖南近代会计教育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也是湖湘精神和文化的代表。
弹指一挥90余年,当年创办厚生会计学校的风云人物均已远去。这所自1933年创办的厚生会计讲习所,承载着一代会计人对发展中国会计事业的信仰,为现代复式簿记在中国的推广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传播和推广复式簿记
作出重要贡献
民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推广普及先进的新式会计,培养新式会计人才。
湖南作为民国时期的教育大省,在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敏介绍,当时公、私立会计教育相结合,尤以私立会计学校众多,名人办学、名师授课,以传授西式复式簿记方法为主,学制灵活,课程设置科学先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会计人才。
厚生会计讲习所就是其中之一,是民国时期创办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的私立会计学校之一。
根据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校史专家、研究员杨安娜的研究,1933年,在长沙楠木厅4号,一批满怀教育救国情怀,热心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创办了一所专门从事会计教育、培养会计人才的“厚生会计讲习所”,所长是留学日本、曾任湖南都督府财政次长的会计学家、经济学家陈家瓒。1940年由罗徵年出资维续承办,并接任校长,至1951年,湖南省财政厅税务局接办改为公立。
“查簿记技术上自国计,下至民生,欲谋发达,至为重要。吾湘学校林立而教授此科者甚少,造就无多,殊不足以应社会之需要。”这是当年一起创办“厚生会计讲习所”的著名教育家熊崇煦等人向当时的湖南省教育厅呈递的办学申请报告中的一句话,不仅言明了创办会计学校的重要性,而且明确指出会计学校要教授和传播改良簿记。
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用学相长,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未毕业即被用人单位预订,学生获得的厚生学校毕业证书可当作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使用,很快进入工作岗位。
厚生会计学校的校友李书鳌在《私营岳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衰》中有这样的记叙:“一九四九年下半年,我刚从长沙厚生会计学校毕业回来,受聘担任公司的主办会计员,在岳阳工商界中第一个采用了借贷复式的记账方法。”
在近代中国会计复式记账法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记账方法,如收付、借贷、来去等,但从湖南民国时期各会计教育学校使用的教材来看,讲授的都是借贷记账方法,也就是现代会计所采用的复式借贷记账法。
近代中国的复式簿记运动是中国会计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全国各地的会计界人士积极致力于推广新式簿记方法。民国时期湖南会计学校林立,会计教育兴盛,这些先进的会计方法的传授促进了中国近代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进步,为传播和推广复式簿记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计界兴教救国
“困境中拔锚起航”
“厚生”的创办寄托了当时有识之士的强国富民之梦。
杨安娜介绍,从1933年到1951年,“厚生”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办学之路。这是一段“困境中拔锚起航”的艰辛时期,“日寇毁校,毁灭中孕育希望”的坚毅为湖南会计教育、培养会计人才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厚生会计学校创办者的后人、罗徵年外孙吴涛研究回忆,当时的学校入巷而建,通常为三进,第一进是办公室,第二进和第三进是教室,每进之间隔着一个小院。从1933年至1938年,厚生会计讲习所的师生们就在这里教授、学习新式复式簿记,致力于推进新式会计改革,倡导经济救国。
1938年,长沙战事日紧,一场“文夕大火”将厚生会计讲习所化为灰烬。然而,战事稍息,罗徵年便挺身而出,毅然变卖自己的长沙浩记贸易公司的房契和股份,投入其恢复重办,可谓毁家纾难,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彼时东南沿海内迁大后方的工厂约有三分之一落户湖南,三湘大地成为大后方战略物资的集散地、生产地,各种战略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前线,科技和教育对于战时的民族工业的重要性突显出来。
长沙沦陷后,从1944年到1949年,学校在战火中几经搬迁。1951年,校名改为“湖南厚生会计学校”,校长由当时正一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陈纯(熊崇煦之女婿)担任。
陈敏介绍,在厚生的整个发展历史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特色为核心目标,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学生们不仅可学习知识,更获得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日寇犯湘背景下,厚生坚持办学,筚路蓝缕,这是会计教育事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招生方面实施灵活弹性的招生政策,优抚烈士子女,可凭文凭免试入学,亦可免费就读,让抗战时期的有志青年接受现代会计教育。
厚生学校成为湖南民国时期会计教育行业中的“黄埔军校”。在战火最猛烈的几年间,厚生会计学校仍然培养了近千名会计毕业生。
“正德厚生 经世济用”
在青葱的岳麓山下,坐落着两处美丽的校园:一处是2000年与湖南大学合并的原湖南财经学院,人们称之为“老财院”;一处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被称为“新财院”。两所学校均由厚生会计讲习所传承发展而来。
“正德厚生 经世济用”镌刻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南门108级阶梯上,作为校训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这八个大字一直是厚生学校秉承的理念,志在培养爱国明理,有担当、有责任、有诚信,既知“王之事”,又忠诚朴实、不虚不假的会计人才。杨安娜介绍,入学第一课就是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书写0到10的阿拉伯数字,老师反复强调会计的数字是“钱”,钱不能假,会计不能出假数字,充分诠释“正德厚生”的尽人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的内涵。
在此基础之上,厚生会计补习学校专注于会计专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既体现专业特点,又比较灵活。民国三十四年春季初级班开设的课程有簿记会计、政府会计、经济学、财政学、银行学、商业数学、应用文、珠算,高级班开设的课程有经济学、财政学、高级会计学、银行会计、成本会计、工厂管理、法学概论、统计学、审计。民国三十五年春季,初级班增加了商业簿记、官厅簿记、银行簿记、统计概要、主计法规、会计法,高级班增加了商业会计、统计概要、主计法规、行政法等课程。显然,学校为适应时政需要,增设了更加实用的课程和科目。
“厚生会计学校办学特色靠的是扎实的硬功夫。”杨安娜说,1946年厚生学校的课程设置与1982年湖南财经学院的课程内容基本相同,早期的厚生学校已基本具备大学的雏形。
厚生会计讲习所作为湖南培养近现代会计专门人才的源头和基地,为促进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撑。
“以厚生会计学校为代表的湖南近代会计教育精神和文化,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笃实严谨的会计文化精神;二是追求真理的教育科学精神;三是弘扬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陈敏表示,厚生精神在战火中淬炼并传承,“厚生”的创办者及继任者投身教育事业,毁家兴学,培养财经人才,谋求民族发展。
沪有立信,湘有厚生,先贤不朽,精神永存。自厚生会计讲习所至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校为国家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财经人才。他们奋战在祖国各地,从事着会计、审计、财政、金融、经济领域的各项工作,成为财会金融界领军人才,为祖国建设、民族振兴奉献着专业力量。
编辑:吴进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