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建设】“天梯”变坦途 关角踏歌行

时事   2024-12-31 14:41   青海  



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犹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在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之上,它就是青藏铁路。

这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犹如一座历史丰碑矗立在柴达木的崇山峻岭之间,它就是新关角隧道。


十年前的12月28日,随着最后一方土石的开凿,全长32.645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600米的新关角隧道宣告贯通。它的诞生,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开启了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新纪元,更打通了高原儿女的希望之路。作为青藏铁路的“咽喉要道”,新关角隧道让“天梯”变坦途,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提高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推动了海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路踏歌行!

一条穿越时光的“奇迹之隧”

12月的天峻寒风呼啸,无边的旷野披上雪做的衣裳,星星点点镶嵌着正在觅食的牦牛、骏马和羊群,老关角隧道隐藏在连绵起伏的关角山脚下。站在这里,回望隧道的建设历程,堪称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足见地势的高峻险要。“关角是通过柴达木进入青藏高原的‘东大门’。关角隧道不通,火车就进不了柴达木盆地,也就到不了拉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党委办公室融媒体干事韦鹏程介绍道,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老关角隧道的修建,后来因自然环境恶劣、国家经济困难等原因,于1961年停建。1974年,铁道兵的车队浩浩荡荡开进青藏高原,开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的修建,其中作为控制性工程的关角隧道是当时地质条件最为复杂、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铁路隧道。建设者们以战天斗地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靠人拉肩扛和简陋工具修筑起4.01公里的老关角隧道,其中55名铁道兵战士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关角。在如此艰辛的情况下,老关角隧道在1982年实现通车。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原有的老关角隧道运载能力早已不能满足铁路运输的需求,新关角隧道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2007年11月6日,新关角隧道正式开建。面对“全年雪不融,四季风不停”这样的恶劣环境和复杂地质,建设者们没有退缩,攻克多项世界工程技术难题,采用钻爆法施工,历时7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精心雕琢出这一世界高海拔地区最长的铁路隧道。

新关角隧道开创了高海拔地区修建超长隧道的先河,多项国际国内大奖纷至沓来,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天路奇迹”。

一条见证变迁的“守护之隧”

“呜呜呜……”在青藏线上,天峻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站,然而记者来到这里却看到各式货运、客运列车不时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川流不息的热闹景象。从天峻站出发沿着铁轨向西驶向高耸入云的关角山,一块巨大的“关角隧道”石碑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新关角隧道的洞口。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见证着守护者永不停歇的脚步。在这条“天路”上奋战的每一位铁路工作者,是这段历史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这项伟大工程背后的奉献者与受益者。

新关角隧道开通之前,火车翻越关角山是走老关角隧道及其展线,也叫“灯泡线”,需要运行两个多小时。那时,作业基础薄弱,管理手段落后,为维护好这段线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在天棚站至察汗诺站之间的76公里线路上设有10个工区。

“这里高寒缺氧、环境恶劣,年平均气温0℃,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左右,一年四季棉衣棉裤不离身。老关角线路‘病害’频发,冬天打冰、夏天垫沙,加上作业工具简陋,线路捣固靠人工砸洋镐,劳动强度非常大。”曾在老关角隧道工作多年的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关角隧道工区线路工马正峰说,他当时心里最盼望的就是新关角隧道快点开通。

“新关角隧道内线路采用无砟轨道和整体道床设计,杜绝了线路冻害问题,减少了线路病害发生率。日常我们乘坐轨道车进出隧道,运用激光测距仪、轨道检查仪、电子道尺、电动扭矩扳手等先进工具进行维护。为有效解决隧道排水沟结冰问题,还安装了新型电伴热,根据天气变化在电脑、手机上实现远程调温和监控,明显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有效提高了隧道养护质量。”隧道内,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关角隧道工区副工长任星辰手持工具边走边检测线路。

记者看到新关角隧道内宽敞明亮,光是照明设备就有2000多个,还设有97个紧急救援疏散通道和1个紧急救援站,配备防毒面具、高压水枪、灭火器等近3000具各类设施,为列车在隧道内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条利国惠民的“发展之隧”

“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海西矿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曾经因山高路远,道阻且长,“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随着一趟趟列车风驰电掣般穿过新关角隧道,2个多小时的“盘山”缩短为20分钟的“穿山”,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出行效率。

随着青海“四地”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更多投资与人才汇聚于此……新关角隧道在交通运输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据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24年11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共计运送货物超17862万吨、运送旅客超4737万人次,展现出“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生动画面。新关角隧道始终以其安全可靠的运行品质,为人们的出行与货物的流通保驾护航,成为当之无愧的交通大动脉。

路通,则万事通,路畅,则万事畅。更加便捷的交通也使得区域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更多游客踏上海西这片神秘的高原土地,感受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农产品等随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

52岁的枸杞种植户熊东亮是土生土长的乌兰县人,由于生意需要,每个月都要到西宁或外地,关角隧道是必经之路。

“每当听到特别大的车轮滚动声,就知道火车进关角隧道了,这时候风就呼呼地往车厢里灌,把人冻得瑟瑟发抖,出去隧道后一摸脸和鼻子都是灰。”熊东亮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回忆过去坐火车,一般晚上八九点上车,第二天十点多才能到西宁。现在火车速度越来越快,用时越来越短,外地游客也特别多,赶上八九月份枸杞收获的季节,他会带上一些枸杞鲜果赶火车,火车上短短两三个小时就能卖掉几十斤。

新关角隧道的开通使得德令哈到西宁形成“四小时交通圈”,人们出行更加快速、便捷,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开启了“双城”生活模式。

“我家在西宁,工作地点在德令哈。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在两地之间不停往返,记得之前从德令哈到西宁坐火车需要十几个小时,时间全花在路上了,人特别累。现在只需要四个小时左右,真是方便又轻松,每两周我就回一趟家!”在德令哈火车站,旅客唐雅辉高兴地说。

这十年,是挑战极限、铸就辉煌的十年。

这十年,是见证变迁、推动发展的十年。

这十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伟大跨越,是无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是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协同共进与繁荣昌盛。新关角隧道,承载着梦想与使命,让地区之间的时空联系更加紧密,各族人民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让“流动”的青藏高原更加生机勃勃!

内容来源:海西发布

编辑一审:索南周吉

校对二审:更桑措毛       

审核三审:张戎辉



END









天峻发布
发布权威信息,传播最新资讯,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