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我们在行动

学术   2024-09-27 16:23   四川  


8月23日,川渝第八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在成都市举办,川渝政府残工委签署《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协议》,提出了交通共管、标准共用、污染共治、活动共办等18项具体举措。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人民网、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四川卫视(四川观察)等2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川渝两地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结合职能职责大力推动协议事项落地落实,取得积极进展。  


川渝政府残工委:

川渝第八次“全国残疾预防日” 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在成都举办

2024年8月25日是全国第八个残疾预防日,活动主题是“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8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残工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残工委在成都市共同举办川渝第八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图为川渝第八次“全国残疾预防日” 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现场


 四川省人民政府残工委副主任、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吴立岩,重庆市人民政府残工委副主任、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阳秋冬出席活动,重庆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残联负责同志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残工委部分成员单位及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市(州)残联主要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上,通报了川渝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取得的阶段成效,解读了《关于推进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签署了《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协议》,启动了“爱星工程”关爱残疾儿童公益项目。


图为川渝两地签署《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协议》

图为川渝两地签署共同启动了“爱星工程”关爱残疾儿童公益项目


川渝政府残工委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融入和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大局,推动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政策协同、工作联动、信息共享,创新联防联控举措,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技术力量高效集聚,推动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用。

川渝政府残工委倡议,要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在打破行政壁垒、层级界限和空间分割上下功夫。共同研究、出台和完善两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利用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力宣传主要致残性疾病的防控知识,提高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实效性。

要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出实招。协同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残疾人就医便利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尘肺病患者跨区域康复、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服务等,推广系统连续的残疾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要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在开发运用优势资源、撬动社会力量上做文章。加快国家重点康复学科建设,支持共建区域康复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协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完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

要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在标准共建、资源共享上求突破。共同制定统一的康复机构服务标准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共同建立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残疾筛查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残疾人康复等有关数据共享共用。

要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在持续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机制上见成效。建立会商协调机制和工作联动机制,对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领域联合开展高致残风险因素排查和检查。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动员机制,汇聚社会力量设立专项基金,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的良好氛围。

据悉,2021年以来,四川省、重庆市高度重视残疾人健康权利保障,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大力推进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制定实施省(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残疾预防行动计划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组织保障制度和服务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更加有力,社会动员和倡导力度明显加大,极大地推动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融入到川渝地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之中。截至2023年底,对照国家25项主要指标,重庆市有19项提前达标,四川省有22项提前达标,川渝残疾预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关于推进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3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是着眼新时代川渝两地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推进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对进一步推动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协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协议》,四川省、重庆市将在数据共享、普法共推、就医共便、标准共用、质量共控等方面加强协作。

“爱星工程”关爱残疾儿童公益项目由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募捐和实施,每年将帮扶不少于1000户川渝两地的困难残疾儿童家庭,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康教融合服务、寄宿康复保育服务、家庭康复床位建设、食宿交通补贴等系统支持,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推动实现“服务一孩、解困一户、带动一片、振兴一方”的公益愿景。


川渝交通运输部门:

川渝协议签了!共促区域交通运输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日前,为推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简称《川渝标准体系》)落地落实,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重庆市交通运输委以及四川省、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川渝两地将成立领导小组,围绕“统一需求、统一制定、统一实施”三个方面,建立“1+3+3”协同联动机制,即双方共同建立一套组织架构,共同动态调整标准需求清单,建立区域地方标准制定绿色快速通道,协同开展区域地方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工作;建立工作会商机制,集两地交通运输技术力量推进标准编制和技术咨询的技术协同机制和联动协同机制等。

在川渝两地共同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以来,四川与重庆紧密配合,已经在交通运输建设、社会公共管理、大数据互联互通和新农村生产发展等领域探索制定并发布了10项川渝区域地方标准,其中,交通运输相关的标准就已发布6项。

2024年,川渝两地将围绕“推进省际公交运营服务、高速公路服务区一体化、交通涉企服务水平和交通执法标准协同”等4个方面开展区域地方标准研制。

在提升省际公交运营服务方面,针对四川6个市与重庆11个区县之间已开行的23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两地将加快毗邻地区公交 标准制定,统一线路站牌样式,运营车辆车型外观、规范运营主体,进一步推动周边群众跨省出行便捷度提升;在提升高速服务区一体化方面,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四川两地运营高速服务区每年服务驾乘人员超5.3亿人次,为更好服务司乘人员,两地将修订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规范,支撑成渝电走廊、氢走廊建设,统一两地服务区设施配置、标志标识,提升设施设备绿色化、智能化等;在提升交通涉企服务水平方面,两地将加快道路客运电子标志牌使用与管理规范制定,推动实现企业线上申请、即办即用,简化审核查验流程,提升车辆调度效率;在推动交通执法标准协同方面,两地将推动制定川渝交通执法协同技术规范,在现场执法技术、数据共享方面形成规范性、统一性标准,加强协同执法力度。

截至目前,川渝间已经建成铁路、高速公路、水路等省际大通道29个。随着两地互联互通水平、运输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不断发展。此次《框架协议》的签订,必将科学、多维、因地制宜地支撑两地区域交通一体化,以标准提升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川渝生态环境部门:

守护碧水蓝天 川渝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经验做获全国推广

“污染治理设施平时是怎么管理的?”“废气收集效果如何?”近日,重庆现场检查2组的成员们结束了四川省德阳市的排查工作后,又马不停蹄赶到四川省成都市,会同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夜间突击检查。这是2024年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现场的生动一幕。

“今年是川渝两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连续第5年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检查企业3000余家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2000余个,立案查处150余件,发布典型案例24件,有效打击跨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助推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为优,25个川渝跨界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首先,是不断健全联动制度。”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党委、政府联合生态环境部共同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联合监管执法制度列入重点任务。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出台《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联合执法提供法理依据。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将联合执法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每年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深入研究交叉执法、实战演练、联动帮扶等工作,共同梳理解决联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其次,是持续完善联动机制。”上述负责人介绍,两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多次修订《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达成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统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标准、统一自由裁量基准等12条具体合作措施。两地生态环境、公安、检察等3部门共同签订《四川省、重庆市危险废物案件跨省联合执法机制》,推动违法线索互联、调查取证互助、处理结果互认、执法尺度统一。两省市公检法司环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污染环境案件相关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在数智化系统应用、环保警勤联动、“检察+”协作体系等方面深化协作,构建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格局。

据介绍,川渝两地已连续2年组织联合执法稽查、异地交叉稽查、案卷交叉评查等,联合举办川渝蓉联合执法大讲堂8期。川渝毗邻19个市区贯穿全年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如,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重庆市梁平区根据跨界河流铜钵河上河坝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突然升高线索,组织两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按照联合执法机制立即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及时查处某农业公司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案件。

“川渝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成效也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的肯定。”该负责人介绍,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近日向全国介绍推广了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实践经验。下一步,川渝两地将继续用好、用活联合执法这一有效手段,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深化两地交流合作,有力推动川渝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川渝应急管理部门:

川渝两地加强有限空间(化粪池)智能化监管合作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近日组织相关人员赴重庆市渝中区进行了调研,了解重庆市在推动有限空间(化粪池)智能化监管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围绕有限空间(化粪池)智能化监管展开合作交流,合力提升川渝两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水平。



据悉,重庆市渝中区在有限空间(化粪池)智能化监管工作方面,采用了国家标准牵头单位的“有限空间(化粪池)智能化监管系统”,利用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实现了对化粪池等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对风险隐患“秒监测·秒预警·秒处置”,可以有效防范有限空间(化粪池)爆炸与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此外,该智能化监管平台还具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可以及时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处理依据。



此次调研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与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先后与重庆市渝中区应急局、城管局、无害化管理中心等多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了渝中区化粪池安全监管系统,调研组表示,将充分借鉴吸引重庆经验,加强有限空间智能化监管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并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切实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川渝疾控部门:

游泳场所“你点名、我监督”检查结果出炉

8月下旬,重庆市疾控局发布了全市2024年游泳场所“你点名我监督”暨川渝地区联合执法结果。从监督检查情况看,全市游泳场所卫生管理水平较往年有所提升,卫生管理合格率达95%,有2家游泳场所被立案查处。

据了解,本次活动共收到群众有效点名6.68万票,共检查119家游泳场所,覆盖全市81.7%的游泳场所,川渝两地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140余人,抽检游泳池水样350余份。

从监督检查情况看,全市游泳场所卫生管理水平较往年有所提升,游泳场所经营者依法经营的意识不断增强,卫生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从水质检测情况看,游泳池卫生状况总体较好,游泳池水的浑浊度、pH、游离性余氯、尿素、菌落总数及浸脚池游离性余氯等指标全部合格的有89家,合格率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但仍有部分游泳场所存在未按规定进行卫生检测、从业人员无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及浸脚池水游离性余氯检测不合格等卫生管理方面问题,以及部分游泳场所存在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未公示、救生员着装标识不明显等体育管理方面问题。针对本次游泳场所卫生监督检查及卫生检测发现的问题,相关区县已责令整改33家,立案查处2家。各相关区县疾控和体育部门将按照职能职责对前期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督促整改到位。


川渝群团组织:

“云游”川渝50家科普基地!“科普列车川渝行”正式开启

9月9日,重庆科技馆、四川科技馆联合50家科普基地共同开启2024年“科普列车川渝行”线上科普活动,将持续至9月22日。公众可“云游”科普基地,开启一趟奇妙的科学之旅,“解锁”不一样的科技体验。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之一,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重庆科技馆与四川科技馆主办,川渝多家科普基地共同协办。活动将实景漫游、互动体验及闯关答题融为一体,以“科普列车”的形式,带领公众“云”端打卡川渝50家科普基地。

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参与本次活动,公众不仅可以了解到科普基地的场馆风貌,还可以获得科技创新、科学家精神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的科普知识,体验别样科学魅力和乐趣。此外,还有机会赢取现金红包和科普礼包。

记者了解到,“科普列车川渝行”是重庆科技馆和四川科技馆联合打造的首个双城科普品牌活动。自2020年起,两馆携手川渝两地多家科普基地发挥特色优势、促进相互赋能,目前已持续开展4届“科普列车川渝行”线上科普活动,受众累计411万余人次,浏览量超3500万人次,为提升川渝两地全民科普素质,加快打造具有成渝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贡献了科普能量。目前,该活动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据悉,即日起,公众可在重庆科技馆微信订阅号内回复“川渝”,了解活动详情及参与活动。




来源:康复处

审核:何章、刘敏

编辑:蒲梦岭

热文推荐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一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开展向“时代楷模”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学习活动的决定

市(州)动态|四川射洪:点亮希望之光 铺筑就业之路

四川残联
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推进残疾人事务治理现代化,建设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