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爸爸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岁小男孩,12年后他怎么样了?

教育   2024-08-14 11:01   福建  



一个陪 你 一 起 育 儿的公众号


/ 每 天 11:00 不 见 不 散 /


点击上方蓝字,加★星标★


在大雪纷飞的冬日,你会让孩子在暴雪中裸跑吗?


大多数父母听到这个问题时,可能会觉得疯狂加心疼。


现在的孩子们,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都是家里的宝贝。


然而,有一位父亲就是这样训练他的儿子。


这位父亲就是被称为“鹰爸”的何烈胜,而他的儿子则是被称为“裸跑弟”的何宜德。


2012年,一段视频在网上引发轰动。


视频中,三岁的何宜德在零下13℃的纽约雪地中裸跑,仅穿一条内裤,边跑边向父亲求饶:“抱抱我,好冷!”


然而,何烈胜并没有停止,而是要求儿子继续坚持,甚至在他表现不佳时让他趴在雪地里接受惩罚。


这个视频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许多人指责何烈胜虐待儿童,但他坚称这是为了增强儿子的体质。



何烈胜解释说,何宜德是一个早产儿,身体状况非常糟糕。


医生诊断,如果不加干预,可能会发展成脑瘫。


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何烈胜为他制定了缜密的训练计划。


他相信,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可以增强儿子的体质,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于是,在多多出院后的第十天,残酷的训练便开始了。


何烈胜将刚出院的多多放在水中进行游泳训练。



因为多多太小,最小的泳圈也要垫上衣服才能将头勉强卡住。


起初,多多在水里哭得撕心裂肺,甚至还闹了肚子。


但几次之后,他竟慢慢适应了,并开始在水中玩耍。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多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这让何烈胜看到了希望,坚定了继续训练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何宜德的训练强度不断增加。


六个月大时,他每天游泳8小时,水温也从30℃降到了25℃。


在冷水中游泳、在雪地里奔跑成了何烈胜的主要训练方法。


虽然这种方法在日本和欧美国家并不罕见,但在中国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尽管如此,何烈胜依然坚持自己的方法,认为这是爱子心切的表现。


实际上,何烈胜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科学依据的。


高强度的训练对于脑瘫儿童确实能带来显著的改善。


因此,何烈胜获得了“鹰爸”的称号。


所谓“鹰爸”,其教育理念源自老鹰教导小鹰飞翔的方式。


老鹰在孵化幼崽并抚养一段时间后,为了教会它们飞翔,会将幼崽从悬崖边推下,让它们在急速下落的过程中学会振翅飞翔。


成为一名“鹰爸”,不仅需要将孩子置于悬崖边缘的“勇气”,还需要一种不顾一切将其推下的“决心”,而何烈胜无疑具备了这些特质。


他在体能训练上足够严格,同时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何烈胜也选择了非常规的道路。


何烈胜坚信,许多父母以爱和自由为名,却忽视了孩子的必要管教。


他决心不让这样的疏忽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不满足于仅仅锻炼儿子的身体,而是将何宜德的生活完全纳入了他的训练计划。


何烈胜相信,只有设定不可思议的目标,才能收获不可思议的成就。


在他的规划中,孩子不仅要提升智商和情商,还需锻炼体商、德商、胆商、逆商、性商、灵商、志商、财商,共计“十商”。


这样的训练让何宜德的学业负担日益加重,他像一台永动机一样不停地运转,接受着与年龄不相符的特训。


为此,何烈胜为何宜德制定了一份详尽的日程表。



在这份精确到分秒的计划中,何宜德从早上6点起床,直到晚上8:30,每一刻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爸爸就像一只不断追赶我的老虎,一旦我放慢脚步,就会被吞噬!”


何宜德内心深处对父亲充满了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超负荷的学业和无形的压力如同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感到无尽的紧张和焦虑。



何宜德四岁时不喜欢吃苦瓜,何烈胜为了锻炼他的“胆商”,要求他克服对苦味的恐惧。


何烈胜亲自做了一盘凉拌苦瓜,并让何宜德的妈妈做了一盘炒苦瓜,坚持要何宜德吃下20片苦瓜才能继续吃饭。


尽管何宜德不情愿,但在父亲的压力下,最终还是服从了。


在一个春节,何宜德因忘记问好而受到何烈胜的惩罚,被罚做100个仰卧起坐,他在泪水中完成了惩罚。


何烈胜还为何宜德安排了“性商”训练,从小就告诉他未来伴侣的模样,以便他能够一次恋爱成功。


何宜德觉得自己更像是父亲的“员工”,没有发言权,只能执行命令。



这种繁重的“十商”训练经常引起家人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他的妈妈。


妈妈认为爸爸太急于求成,而爸爸则担心时间不够。


这种教育观念的分歧导致了他们之间的频繁争吵。


面对妻子的担忧,他轻描淡写地回应:“我只养他到十八岁,之后他就得自力更生。如果他不再听我的,我也不会再当他的教练。”


妈妈对此表示怀疑:“你在家里这么强势,你会一直干涉何宜德的生活的。”


在父母无休止的争论中,“裸跑弟”何宜德像是一个缺少精神生命的木偶,没有享受到平静的童年,只有背负重担,艰难前行。



通常,一个普通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需要16年的时间,如果算上硕士和博士,则需要更长时间。


但何烈胜认为这样的速度太慢了。


当何宜德7岁时,父亲就为他设定了一个人生终极目标:成为企业家。


何烈胜自豪地宣称:“我已经为儿子规划好了人生终点。当其他孩子刚进入大学时,他已经成为企业领域的专家。”


他声称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筛选后得出的最佳方案。



多年来,面对“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何宜德的回答总是:“我想成为一名企业家。”


然而,当媒体追问具体想在哪个领域创业时,何宜德会沉默,然后转头看向何烈胜,等待父亲来解答。


职业规划虽然迅速推进,但何宜德还未真正理解“企业家”的含义。


何宜德也被迅速卷入了人情世故的漩涡。


每天晚上睡觉前,何烈胜会在他耳边说“暗示语”:“何宜德,你真棒!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爸爸对你的严格是最深的爱!”


每天早上起床,何宜德要主动向父母问好:“感谢爸爸妈妈养育了我。”


上学途中,他要和所有认识的人打招呼,每天发现并夸奖别人身上的一个优点,还要练习如何微笑,如何道歉,如何拥抱、握手,如何道别。

在被打造成“神童”之后,何宜德成为了他父亲何烈胜的招牌。


何烈胜先后推出了《鹰爸教育》等书籍,成立了“鹰爸公学”,并大力推广他的教育理念。



他还开设了各式各样的训练和补习班,包括“鹰爸公学神童班”、“军事体育训练班”和“小领袖特训班”等,其中不少班级的收费高达每人每月数万元。



2018年5月,一篇题为《逃离鹰爸》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


文章将“鹰爸公学”描绘成一个遵循丛林法则的“问题儿童改造基地”,并最终因缺乏办学资质和体罚学生而被勒令停办。


何宜德成为了他父亲的杰作、招牌和门面,但他似乎失去了自我。


在“鹰爸公学”停办之后,何宜德转而参与电视节目的录制,以保持公众的关注。


2020年4月,在电视节目《一站到底》中,何宜德自称为“岁月神偷”,表示每年都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从1岁徒步1000米到8岁考入南京大学,他的履历堪称完美。



在1岁这个大多数孩子刚学会走路的年龄,何宜德已经能够徒步走完1000米的距离。


到了4岁,当其他孩子还在幼儿园学习基本规则时,何宜德已经参加了国际帆船比赛。


6岁时,当同龄孩子刚开始学习识字,何宜德已经拿起笔来撰写自传《裸跑弟》。



到了8岁,当其他孩子还在为家庭作业与父母争执时,何宜德已经通过自学考入了南京大学。


12岁时,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常常与父母发生冲突,而何宜德却在准备同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到了15岁,当同龄人还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何宜德已经准备前往英国,开始他的博士后研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些成就的真实性。


1岁的孩子真的能暴走1000米吗?


在教练的陪同下完成飞行体验能算是“开飞机”吗?


南京大学的学历是否真的具有竞争力?


事实证明,何宜德的很多成就都存在水分。


1岁的暴走可能只是边走边歇,甚至被大人抱着走。


2岁登山和7岁穿越罗布泊的标准也难以考究。


南京大学的学历不过是通过报名参加的自学考试,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高考入学。



机器人大赛的奖项也被质疑是通过镀金获得的推广活动,并没有实际竞争力。


实际上,除了外界的质疑,何烈胜的行为甚至在家庭内部也遭到了不赞同。


何宜德还有一个妹妹,名叫涵涵。


由于妻子的坚决反对,何烈胜没有像对待儿子那样对女儿进行类似的训练。


母亲希望女儿能够接受常规教育,涵涵自己也表示她希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学校学习。



不仅如此,在一次采访中,何宜德也坦白,他一直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他羡慕妹妹能够拥有快乐的童年。


尽管后来他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甚至觉得有些有趣,但他不再责怪父亲。


这是否意味着一种习得性无助,我们无法确定。


或许在世俗的眼光中,何宜德的成就是成功的象征,但从家人的态度和何宜德自身的经历来看,这更像是培育一个机器的过程,而非养育一个孩子。


试问,被称作“神童”又能怎样?


考入名校又如何?


这些不过是外界眼中的光环,而何宜德的美好童年却一去不复返。


尽管何宜德名声在外,即将开始博士后研究,但看过他采访的人都能感受到,所谓的“神童”并非如传闻中的那般神奇。


他的稚嫩外表、青涩举止,以及知识的不足,与他所获得的赞誉形成了鲜明对比。



每个人的成长路径当然可以不同,但从何宜德在采访中不时望向父亲的眼神,以及对父亲言听计从的态度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委屈和无奈。


在当今社会,各种“神童”层出不穷,许多人追捧不已,将教育者或被教育者打造成“网红”,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这不禁让我们深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其独特的使命。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要的人,而是给予他们支持和爱,让他们有力量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孩子只有被爱,才能懂得什么是爱;


只有体验过幸福,才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幸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推送啦!

 

让我知道你【在看】

柚妈育儿说
柚妈育儿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