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党委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按照上级关于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相关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出发,打通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逐步完善并推行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为患者减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台型医院建设效果显著,群众就医成本降低。医院于2023年7月正式启动“一带医路”专科发展机制,同时,实施资金、人员、激励、设备、监督五项保障措施,通过外力外脑,持续发挥名医专家效应,致力于请师带教、专科共建、本地服务,努力实现精准分诊。截至目前,盟中心医院与11家区内外三甲医院建立业务联系,签订院际合作协议7份,建立专家团队工作(指导)站3个,特聘18个专科权威专家35人,服务患者5949人次、开展教学门诊211次、微创诊断治疗218人次、解决疑难病症234例、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15项,群众就医成本有效降低。
“挂一次号有效三天”,让群众少跑路少折腾。为切实减轻患者看病负担,保障门诊患者就医连续性,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医院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2024年2月2日,医院正式实施“挂一次号有效三天”,患者门诊一次挂号三日内复诊免挂号费,切实减轻患者看病负担。
检验结果互认,让群众既省时又省心。建立医疗服务共享机制,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在统一技术标准、质控标准、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院通过医疗集团平台,在各成员单位间对标有“全区HR”标识的检验结果实现互认。截至目前,可提供盟内检验结果互认项目124项,全区检验结果互认项目40项。检验结果的互认有效促进了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之桥”畅通。通过畅通“绿色通道”,为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创伤、颅脑损伤以及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和其他病情危及生命而无家属陪伴又需要及时救治的患者提供救治服务。在接诊、救治和转运急重症患者时尽可能压缩等候、登记和交接等非医疗行为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将传统院前急救、转运、登记信息挂号、医生看病检查、配药的流程优化整合,形成以保障救治生命为核心的运行流程,极大提高了多发伤、复合伤、危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药品集采“零差价”,让惠民减负政策落地有声。自2017年3月19日执行药品零差价以来,截至2024年8月为患者节省就医费用3000余万元。以2023年为例,较执行药品零差价次年(2018年)相比,门诊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下降10.45%,住院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下降37%。同时,医院始终坚持以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为突破口,着力化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常态化、制度化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不仅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也节约了医疗资源。以单药为例,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慢病患者需长期使用,按每月30片测算,进行集采后,药品价格明显降低,单个患者每月节省药品费用93.50元,一年可节省1122元。糖尿病患者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以甘精胰岛素为例,集采前价格154.46元/支,集采后价格69元/支,单支降价近85元,降幅达55%。
实行特殊儿童按床日付费,让特殊儿童更有“医”靠。为切实解决残疾儿童康复治疗的困难,在盟卫健委的支持下,医院于2024年3月25日正式启动残疾儿童按床日付费管理,极大程度降低了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保障了康复训练周期的完整性,提升了康复训练效果。同时,为超过康复救助年龄范围但仍需继续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提供资金保障,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医保报销4万余元。
医保收费价格“瘦身”,让医保改革红利惠及百姓。为不断满足患者多元化就诊需求,进一步规范诊疗服务收费行为,医院对41项检验检查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下调。同时,严格按照医保部门相关要求,对医疗服务项目整合5次,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宣传栏、LED屏等途径对医疗服务项目、药品价格进行公示,不断提高药品、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价格的透明度,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医院党委将继续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使医疗服务更加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使诊疗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不折不扣改善就医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将暖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医疗服务更有厚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