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流
——红水河篇
红水河,隶属中国珠江水系,乃八桂地区的母亲河。其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马雄山,肇始于黔桂边界处南盘江与北盘江的交汇点,流经广西的乐业、天峨、南丹、东兰、大化、都安、马山、忻城、合山、兴宾区等县(区、自治县),直至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全长约 659 公里。
—— ——
“前世今生”
——红水河的名称由来
红水河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呈红褐之色而得名。在古代,红水河有着不同的称谓。最初,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它被称为 “温水”。明末清初,由于土司管控,河名改称 “红水江”。清道光九年,“庆远府地图” 将其记名为 “红水河”,此后,红水河的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图 2 都安、马山交界处红水河中游
(图源:百科)
图 3 东兰红水河第一湾(图源:百科)
电力“富矿”
——红水河的大型电站
在广西境内,红水河干流的集雨面积达 52600 平方千米,落差为 254 米,平均坡降为 0.38%。这里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高达 1108 万千瓦。充沛的水量与天然的落差,为红水河造福人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红水河流域拥有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以及桥巩等大型水电站,因而被誉为广西电力资源的 “富矿”。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的坝首就位于龙滩自然保护区下方外边缘的红水河上。
图 4 龙滩水电站(图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历史传说
——红水河的文化特色
红水河,作为八桂地区的母亲河,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红水河文化。这里是骆越族的起源之地,亦是壮族先祖的聚居之所。此地不但自然景观独具特色,而且文化底蕴极为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样。其文化特色主要包含山歌文化、铜鼓文化、长寿文化和土司文化。
千百年来,居住在红水河畔的壮、瑶、苗、布依等民族,都与铜鼓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并且各自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铜鼓文化。例如以东兰为主要传承地的壮族铜鼓习俗,以及由铜鼓文化衍生出来的铜鼓舞、猴鼓舞、壮族歌圩、壮族蚂拐节等等。而在民间流传下来的传说 “黄道射日”与广为人知的 “后羿射日”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红水河的血性特质。红水河的文化特色既展现了当地各民族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研究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图 5 红水河东兰铜鼓(图源:百科)
红色文化
——红水河的红色传承
红水河亦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广西东兰县,韦拔群等革命先烈于红水河畔展开了积极的革命活动。1923年,作为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的韦拔群,即便面临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困境,却从不气馁,毫不退缩。相反,他秉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念,敢于亮剑,愈战愈勇,硬是率领农民赤卫队三次攻打东兰县城,最终成功清算当地土豪劣绅,为中国早期农民革命树立了光辉典范。
图 6 韦拔群雕塑(图源:百科)
-END-
作者:黄仟艳
编辑:卢 佳
审核:朱俊琦
审定:韦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