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
娥
奔
月
说到月亮,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因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的嫦娥,还是居住在月球上,在月宫里负责捣药的长耳、圆眼、胖嘴的小兔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角色,今天我们要来浅说中国现代的传奇“人物”:它们分别是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以及玉兔号、玉兔二号。
这些“嫦娥”们和“玉兔”们就是中国探月工程中的主角——月球探测器和月球车。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分三期实施,俗称“绕、落、回”探月工程“三步走”。
1.
探月工程之“绕”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一号作为中国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了绕月探测,并于同年11月20日传回第1幅月面图像,从而竖起了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在嫦娥一号上有8种科学仪器,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图像,探测月表不同物质的化学元素和地月空间环境,首次用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厚度。
嫦娥一号月球基础影像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2.
探月工程之“落”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在嫦娥一号基础上继续完成地月成像,加深对月球表面的认知以及为“嫦娥三号”软着陆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验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嫦娥二号(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嫦娥三号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我国航天领域技术最复杂、实施难度最大的空间活动之一。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作为嫦娥三号备份卫星与玉兔二号成功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进行月球探测和巡视工作,让我们获取月球背面的地形地貌、矿物组成、浅层结构以及月表环境等月球探测成果,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A点影像图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3.
探月工程之“回”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在月球正面成功着陆,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首次从月球面起飞;首次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至月球,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快速采样及月背返回任务,成为人类探月史册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结 语
探月工程实现了中国人的“上九天揽月”,帮助人类更进一步研究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刷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新纪录,为人类提供更多关于月球的宝贵数据,推动着太空探索的全球合作与发展。
探月工程见证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国探索月球与行星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人类对月球形成、地月系统乃至太阳系更进一步的科学认知,不断地谱写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END
作者:黄丽媛
编辑:卢 佳
审核:朱俊琦
审定:韦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