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皇艺时尚专业,学游戏!!!

教育   2024-10-07 09:56   北京  
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周三“艺术升学知识共享”栏目,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经验,为艺术留学生&预备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分享你的艺术留学体验,请联系文末二维码



本期分享人:白城同学


H·ART 22届学员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时尚 MA在读


我有时候也迷茫,感觉自己学fashion的怎么这么不fashion。惶惶跑去找导师谈心问他对fashion到底该怎么定义?我导师微笑告诉我说他认为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fashion的一部分,就像苹果它的系列产品其实也是一种时尚单品

讲的真好,我瞬间就被说服了,并继续向着游戏的大道快马狂奔。可又有点担心自己一点传统时装设计都不涉及的话,会不会不好找工作呀?结果我导再次不屑一笑:不可能,皇艺的学生根本不用担心没工作!

(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我信了)



01
论我一个时尚生,为什么跑去学游戏了?

我们这届,搞传统工艺时尚的人,和搞新奇呈现效果的人,大概各占一半

虽然皇艺有很多工艺非常厉害的老师,可他们并不严格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那种程度,这点就和伦艺很不一样。

而你翻fashion毕业展的目录,会发现学生的作品被分成了很多不同方向展示,如下:


但其实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并不是这么分的。第一学期学校只给大家列了三大方向:可持续、残疾人与功能性服装,以及Digital(我选的就是Digital)。

一开始大家都是在这三大方向框架里去摸索自己的毕设选题,当然最后定题来说学校并不限制你一定要在这里面挑,如果你第二学期说自己想做别的,也行。

我们Digital的老师接受度都可高了,他们甚至主动鼓励大家不一定要做一件衣服或者配饰,你也可以做一个系统或者是别的,他们都认可和fashion相关。

digital组上课一起做metahuman

so到毕业展那天,同学们的作品那叫一个个精彩纷呈、百花齐放。

有作品的呈现形式特别接近于行为艺术,艺术气概极其浓厚;有人请了演员来,让演员穿着他做的衣服在那边全程唱歌剧;有做app的,有做装置艺术的,有玩AI的,还有如我这样做游戏的……

皇艺的fashion,真的特别跨学科!

我毕设项目的宣传海报,欢迎大家参观!

说来我念书前原计划是想到皇艺进修虚拟时尚。那会儿用作品集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谁承想进去后却拿着微薄的薪资整天做机械改版人,把我改到心神俱疲,狠狠吃了波苦头。

就想说如果能用CLO3D做衣服,会节省掉很多成本(并获得更高的工资)!

后来突然“变心”,是因为遇到了很多皇艺的“大牛”同学。他们人人攥着一手巨厉害的虚拟创作手法,又人人都在思考着转变赛道

unity workshop

现在的虚拟时尚其实已经不太像前几年刚出来时发展势头那么猛了。会这个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即便圈子里人一看这个作品就知道谁做的质量好坏,但在大部分人看来,它们都长得差不多。

我个人认为哈,当下虚拟时尚的需求性或许更多在于品牌对3D视觉艺术师的需求,以及未来随着苹果Vision Pro这类产品的普及,拓宽了虚拟时尚与游戏相结合的赛道。

行为艺术之母Marina Abramovic伦敦艺术展

再从现实意义角度去想,现在很多企业招聘走的也是3D+游戏的方向。比如我一心喜爱的叠纸,他们现在出了很多3D类的换装型游戏,“无限暖暖”这个新项目也是基于UE研发的开放世界类型换装游戏。

so你看这么多厉害的人都在转行,学校又提供了如此自由的创作环境,那就试它一试呗!


02
至少皇艺满足了我的学习需求

临近毕业,回顾这一年的皇艺生活。客观点讲,我觉得有褒有贬

没那么理想的地方可能更多集中在场地和人员上面吧。今年fashion招的学生蛮多的,而我们又在肯辛顿的老校区里学习,就导致干什么都得靠抢的。

尤其像一些建模课、工艺课,还有各种各样的workshop,课程热度越高,手速需要练得越快。我之间抢了很多次UE和Unity的软件课程,毕竟要学游戏嘛,不过后来发现凭借我那丢楞的英语听力水平,还不如自己回家上Youtube大学呢,所以就采取了半听课半自学的模式。

皇艺老师很喜欢收集过程图贴墙上

此外,我对皇艺还是很满意的。

我们的课程并不算紧凑。共3个学期,最主线的任务就是推进个人作品。其余在前两个学期会穿插着AcrossRCA、Grand challenge这种校际的跨专业合作项目,还有我自己选修的Design future本专业小组合作项目

课虽不多,耐不住人卷!

好多同学没课的时间都喜欢泡在studio里做东西,也没人要求你得做到什么程度,连我们毕业展都只规定可以展示一两套衣服,但还是有很多人做了一整个系列。好多人来RCA念书前都已经是蛮成熟的设计师了,挂着自创的品牌过来学习,几乎不需要老师手把手盯着干活,自学是常态

学校也会时不时往大家的邮箱里丢讲座,去不去听完全看个人。

完全认证网传那句老话:“皇艺到底水不水完全看你自己”

我们老师最爱的灵魂拷问

再说回课程。主要课程我上面提到了,第一学期皇艺会先把我们分为三大方向去探索兴趣。

这个探索兴趣方式讲起来有点“怪”。它一开始是每个主题先开一门讲座,然后不同组的导师就带着学生做不同的内容。我记得残疾人与功能性服装那组好像真请了几位残疾人过来交流;可持续组有点惨,被他们老师拖去垃圾场调研了,因为他们的主题是 Waste landfill 哈哈~

我们Digital组,上山去了!

去山里郊游(:

着实不大懂我一个学数字化的,为什么要到山里自然博物馆里学习!

我们老师讲冲突和矛盾更能够激发人的创作灵感,于是一溜烟地兴冲冲拉着大家去山里徒步。我人是一脸懵圈,脚是又酸又痛,而灵感仍旧稳如死水。但别说,还真有同学通过这趟大自然之旅激发出好点子来了,他最后的作品就是用数字化的方式去复刻了一些已经灭绝的植物。瞧着还挺有意思。

下山后的学习内容嘛就比较寻常了,通过不断地1V1 tutorial来推进度,一直持续到完成毕设。


03
皇艺世界第一的是它的学生

我很认可这句话哦。虽然国内也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同学,但大家的文化背景和年龄阶层都太过相近,很难感受到差异性的存在。出国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中西方文化及思想上的距离。

记得刚开学时我们有节课,大家讨论关于identity的话题,老师问大家你觉得在哪些阶段你的身份会有一个转变。

有些中国同学就提到可能是结婚了之后,女性的身份会有一个转变。我老师就很震惊,她说怎么会?她认为生了孩子前后才是转变。

再比方说像我当时研究有关穿孔佩戴饰品和家庭矛盾的话题时,和系主任讲起这个概念,他就表示很不理解这件事情,穿孔怎么啦?为什么中国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穿孔?问的我一阵语塞。他甚至追问我,那中国历史上没有穿孔这件事情吗?后来我就去查资料,发现确实没有,因为中国传统思想即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故意破坏身体是不允许存在的。

他们潜意识里就不觉得结婚是个必要条件,也不觉得身体不能被破坏。这种差异化的思考会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与以往全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中国同学在出国留学后,更乐意做一些中国文化上的创作的原因。

著名景点殷世航(我在rca肯辛顿附近遇到他,拍张合照~

皇艺的话,我感觉更适合那些喜欢跨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过来念书

它有很多机会让你去接触那些跨专业的内容。如AcrossRCA和Grand challenge就是打乱了全院专业的学生,拼盘在一起做跨界项目。

可能有人会觉得它挺没意义的,就英国水资源保护这种题你真的很难把它往时尚方向拐,最后产出的更多是个产品。我在这些个小组合作中做的几乎都是电脑活儿,建模、做视频、设计APP、甚至最后还建了个网站。把学生卡一遮别人都能以为我是工业人了。

左:皇艺食堂 PK 右:我的手艺
所以咱们留子要想吃得好必须会做饭啊!

但设计这门学科,它正处于从单一设计,渐渐往名为design的综合设计方向靠拢。大势所趋。

就像今年我们fashion有位同学,他做的项目就结合了AI和AR的技术。只创作了一个底图,输入关键词后,通过AI的算法就能实时生成一个配饰,随时更换你想要的服装类型。非常技术和前沿。

正如我导师所言,fashion拥有十分包容和十分庞大的体量。fashion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服饰上的变革,它还有千千万万种可能性。皇艺的专业名之所以叫fashion,而不是fashion design,大概因为如此吧~

如果你想去世界第一的艺术学院留学,或者有其他国家/地区艺术留学、作品集创作相关问题,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康石石老师: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


  • 问留学:
  • 申请国家+院校+专业+个人情况

  • 问保研/博士深造:
  • 申请院校+专业+个人情况

  • 问求职:
  • 求职公司+职位+个人情况

  • 参加作品集培训:
  • 个人姓名+深造/求职+专业

  • 参加学术论文指导:
  • 个人姓名+升学or毕业论文+专业


希望康石石能帮到每一名艺术生
无论艺术留学,还是艺术设计,或是认知世界


往期“艺术留学知识共享”栏目  

第三百四十四期
拿下安特卫普offer,朋友说:你上野鸡了?

第三百四十三期
我这两天投简历,港理的就业服务真香!

第三百四十二期
纽约留学第一年,我被小红书骗了!



















汉艺国际
提供艺术留学信息服务,为准备艺术留学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作品集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