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腻苔,中医有妙法

健康   2024-10-14 22:26   山东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

腻苔的危害及其纠正


作者/沈绍功

腻苔无论厚薄均主实邪,多见为痰浊,也有食阻黄腻者痰热或食阻热化,临床常见,白腻者痰浊或食阻寒化,临床少见。痰浊和食阻是实邪致病中的重要病因,也是病理产物。由于“胃气为本”,痰浊、食阻均为影响中焦脾胃的运化吸收,加之中医汤剂治病,主要由脾胃吸收,发挥药效。

临床见到腻苔如不及时祛除,一则病势多变,二则影响药效发挥。腻苔的危害显而易见。

纠正腻苔应以温胆汤合保和丸化裁,主要的药味有竹茹、枳壳、云苓、陈皮、莱菔子、焦三仙。黄腻热化宜选加连翘、公英、桑白皮之类。白腻寒化宜选加半夏、木香、厚朴之属。还应配用透窍行气的石菖蒲、郁金;分利两便的车前草、草决明,这是第一步。投之腻苔不退,可以“三竹”换用:便干热盛改用天竺黄,痰多咳促改用竹沥水,这是第二步。不效再加茵陈15g后下、泽泻10g,以增利湿祛痰之功,这是第三步。再不效,加入散结的海藻15g、昆布15g,这是第四步。腻苔依然不退,最后可加软坚的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海蛤壳30g(小编注:第五步)

见腻苔先退腻这是临证取效之道。上述五步退腻法,一般便能达到退腻目的。



腻苔说异
作者/龚士澄

察舌以辨病,并不尽如书述,有可凭,有不可凭,姑举腻苔言。

舌苔增厚如腻糊状,医书谓是湿邪壅阻,黄腻为肠胃湿热蕴蓄;白腻多为寒湿伤阳。此以舌苔辨病因,临床多验而可凭。

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食积症,方书必云苔腻,则与事实殊异。

我所经治之食积症,十之六七无腻苔。盖一伤于食则脘腹胀痛、干呕食臭诸症立见,而伤胃之物尚未腐酵熏蒸,苔不及长之故也。

所以,苔不腻不可认为非伤食。然则伤食绝无腻苔乎?

曰:间或有之。必经三五日,食物发酵后始见。一伤于食即见腻苔者,不过十之一二,又多为胃浊素重者。医贵考实,不宜尽信书。





阳虚湿滞有黄苔
作者/陈奇

阳虚湿滞以白腻苔居多,亦有见黄苔者。临床以虚寒挟湿的胃痛和阳虚水肿易见黄苔。盖因湿浊停滞,阳虚者不能蒸化,胃气遏滞,如菜之沤黄,故见黄苔。其辨证多具下述特点:



(1)苔色淡黄或灰黄,色泽光亮,刮之易去而露白底,多见于舌中、根部,厚腻成片,与湿热所致的深黄、老黄色,刮之不退者不同。

(2)舌体滑润或胖嫩,与湿热所见的舌干燥、甚至起芒刺者不同。

(3)舌质淡白少华,与温热见舌边和苔底红赤者不同。

除黄苔外,常伴有浮肿,脘痛喜按,畏寒肢冷,精神困倦,纳呆喜温,脉沉迟细弱等症。予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等温阳渗湿之品,则黄苔自退,切勿误投苦寒之剂。

如患者彭某,其面部及下肢浮肿,午后尤甚,伴神疲肢倦,短气,面色晦黄,舌质淡,苔薄黄滑腻,脉迟缓,此为阳虚湿滞之水肿。

投予附片5克,黄芪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木防己12克,赤小豆12克,冬瓜皮10克。

第三剂加当归10克,患者服五剂肿大消,精神转佳,舌苔转薄白而滑,脉较有力,守方再服三剂,肿全消,继予八珍汤善后而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点个,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民间偏方奇效方大全
《民间偏方》汇集了大量民间流传多年的实用偏方,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省钱省力又省时,是没有闲钱的老百姓,或者是没有闲时间去做专门治疗者的居家保健书。正所谓小偏方、大疗效,民间偏方是国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