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青山之巅,观览日出东方、云海翻腾,俯视大江弯弓、碧湖如镜;游走文博场馆,对话“天外来客”、文物史料,感悟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打卡网红街区,领略城市变迁、多元融汇,品味特色美食、暮色烟火;徜徉冰雪世界,触摸雪柳凇花、晶莹冰雕,驰骋林海雪原、激情绽放……市民和域外游客旅游热情持续增长,文旅新场景和新活动不断涌现,彰显出我市文旅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充沛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取得累累硕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避暑名城”“冰雪旅游十佳城市”等金字招牌愈加闪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形象、影响力、知名度显著提升。
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98.4%、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95.7%,文旅经济各项数据直线上扬。2024年,我市一季度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32.47%,跑赢全省;端午节假期接待游客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旅游收入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国庆节假期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再创新高……迈入新时代,我市不断健全体系、优化结构、壮大规模、提升品质、提振信心、抢抓机遇,逐步做大做强文旅产业,使之成为擎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支柱。
谋篇布局锚定“千亿级” 高位统筹赋能新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等重要指示,以及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精神,深入实施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464”新格局战略部署,落实省旅游万亿级产业各项要求,锚定“旅游产业千亿级城市”建设目标,在建设全域、全季、全时、全要素、全链条的浪漫之城、冰雪之城、文博之城、欢乐之城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向前迈进。
从编制《吉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吉林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到印发《吉林市全面实施旅游文化名城建设行动的总体方案(2023-2027)》、起草《建设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实施方案》,我市始终坚持高位统筹、科学布局规划、依托丰富资源、紧密结合实际,各级各部门合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2024年吉林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今年年底,全市文旅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级”、接待游客达到6500万人次、实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零的突破”、国有文化场馆达到80家等发展目标,实施文旅融合、项目提升、品牌打造、消费培育、市场营销、服务提升、设施配套“七大行动”21项重点任务并将98项具体任务落到实处。印发《吉林市加强文旅产业统筹管理的意见》,通过采取健全机制、统筹项目、丰富供给、持续招商、强化治理等10个方面举措加速推进旅游强市建设。制定县(市)区工作方案,全力推动丰满区、永吉县、蛟河市、桦甸市实现“百亿级”目标,为我市跃升“千亿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从“一季热”到“四季燃” 山川焕彩引人入胜
山环水绕、四季分明,我市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城、园林之城,“一江秀水、两大奇观、三湖叠翠、四脉神山”的大美自然风光赋予这座城市独特魅力,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忠实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冰雪+避暑”双轮驱动,全力构建“一十百千万”文旅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大东山水迎天下”的主题,不断绘美“雾凇之都 滑雪天堂”“清凉胜境 诗画松江”两张城市名片。
举办了15届的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已经成为我市金牌文旅活动之一,逛鱼市大集看非遗展演、选购鲜活的“三花一岛”野生鱼和精美的文创产品,游走美食街区品尝鱼宴、体验“渔”文化,让游客乐此不疲。松花江两岸打造的十大露营地帐篷连片,水天一色的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上游船交织,林木叠翠的拉法山、朱雀山、龙潭山、南楼山、红叶谷等景区游人熙熙攘攘,城市周边的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游景点充满笑语欢歌,开启“四季不打烊”运营模式的各大滑雪场新潮项目花样百出吸引游客争相打卡,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打造的奇幻冰雪世界让人们随时滑粉雪、赏雾凇。
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粉雪资源得天独厚;坐拥东北地区唯一不冻的松花江,雾凇奇观惊艳世界。冰雪文化深入人心、冰雪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始终坚持助推冰雪文旅产业提标与扩容齐头并进,围绕“冰雪+”做足文章,着力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高标准举办2021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世界滑雪度假·吉林北大湖峰会、吉林省2023—2024新雪季开板仪式、第19届中国经济论坛以及新质生产力塑造冰雪经济新优势分论坛,为我市实现建设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开阔视野、延展路径、注入动能。如今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单体滑雪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7年蝉联世界滑雪大奖,吉雪、五家山等滑雪场也积极调整发展定位、推出新服务新项目满足新需求。2023—2024雪季我市接待游客2340.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8.09%,旅游收入470.93亿元、同比增长198.9%,提升幅度创历史新高。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已发展到37家、全省占比近1/5,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237家、全省占比近1/3。我市打造“凇星江山夜,雪鸟食文泉”十大文旅IP,扩展文脉复兴、山水寄情、工业追忆、尚食美味、转角有景、乡村文化、红色吉林七大板块,构建起涵盖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大旅游”格局。
场景上新活动创新 文化兴盛硕果惠民
我市拥有2200多年绵延不断的建城史,多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留下丰厚文化遗产和悠长文脉,也赋予这座城市“船厂”“满族发源地”“京剧故里”等闪亮的文化符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持续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磨文化艺术精品、打造文旅品牌活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面推行“文物长制”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文物管理体系,推进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定级工作,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层层压实各级各部门文保工作职责,编制《吉林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把全市2085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落实到位。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市、县两级文物普查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摸清全市历史文物、遗址遗迹家底,为今后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夯实基础。
2023年,我市确立“一条江一座城一方文化一部城市发展史”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总目标,加速构建“一轴八翼五组团”空间格局。目前,吉林地区有各级各类博物馆38家,其中一级博物馆1家、三级博物馆3家,全市现有馆藏文物39381件(套)。市博物馆(市陨石博物馆)、市满族博物馆、市文庙博物馆、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市明清造船厂遗址博物馆不断更新展陈,全面呈现我市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
今年,我市陆续向公众开放1881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博物馆、吉林建制博物馆、吉林省城自来水厂旧址、吉海铁路吉林总站旧址、吉林陶瓷博物馆等新的文博场馆,重新打造“百年老街”河南街,国庆节假期又集中开放玄天岭望云拾玖坊酒肆一条街、朝阳门、德胜门、京剧公园、小白山公园、乌拉“三府”、西团山公园、东团山公园、世纪之舟、抗联纪念广场等新的文旅景点,让历史文物和遗址遗迹“活起来”,掀起一波波“文博游”热潮。
2019年至2023年,我市吉剧《黄大年》作为全省优秀戏曲剧目的代表进京展演,舞剧《红旗》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特别奖等殊荣,儿童剧《人参精灵》《孔子》亮相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吉林省首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今年是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也是文旅深度融合、品牌活动百花齐放、创新产品丰富供给的一年,吉剧《花儿开满山》等3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创年度入选数量新高,舞剧《在朝鲜战场的日子》剧本创作等4个项目获吉林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市歌舞团连续27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成功承办吉林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并捧回“名旦”“名丑”等12个奖项,高质量承办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举办纪念喜(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京剧艺术月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有力、焕发活力。
我市年复一年精心打造文旅活动品牌、从春到冬倾力推送文旅活动,“盛世中华·国乐江城”艺术季、山地花海节、松花江之夏(金秋)广场文化周、玫瑰音乐节、戏曲演出下基层、白桦节、红叶旅游季、祭孔典礼、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满族颁金节、国际雾凇冰雪节等活动,不断提升着城市影响力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今年元旦至春节假期,迎新年大型烟花秀、元宵节河灯烟花会吸引约100万人现场观看、在线观看量均突破1000万人次,县(市)区专场文艺演出、北山新春花灯游园会、新春大集、大型秧歌巡演吸引众多市民热情参与,畅游松花江冬泳、国际冬季龙舟邀请赛等百场活动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激情。另外,冰雪主题乐园、夜游松花江、“朱雀之光”大型山水灯光秀、天主教堂百年古建筑激光秀、江南公园狍跑奇遇记、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锅包肉大赛、荷花戏水嘉年华等数百项、近千场“旅游+”活动为广大市民和域外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回首过去,我市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坚持以“文”铸魂、以“旅”赋能,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记。再启新程,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昂扬姿态全力打造“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和“中国北方休闲旅游目的地”。
高位统筹赋能新发展
来源:吉林市发布
初审:裴津铭
复审:王健安
终审: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