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近日召开的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紧迫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紧紧围绕“两个创建”目标和“两个转化” 主线,扬优势、塑特色、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向上发展势头。即日起,“舒兰发布”聚焦工业、农业、商贸、文旅等领域,总结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以来工作成果,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锐意改革、拼搏实干,推进全新舒兰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时光的织锦上,舒兰以“两个转化”为笔,织就了一幅产业转型、项目蓬勃、园区繁荣、企业茁壮、要素集聚的绚丽图景。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济发展稳住了上升期、稳在了快车道,在保持胜势中晋位突破、持续领先,为创建全新舒兰铺设坚实基石。
高瞻远瞩 探索路径
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工业是脊梁和根基,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经济兴。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针对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不科学不充分等短板,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着力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卡点问题,确定了持续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传统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两个转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和发展,进一步巩固“压舱石”作用。
找准新方向、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力。“两个转化”既是舒兰市应对当前经济挑战的必要选择,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做大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特色产业集群,舒兰市正在着力打造全国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大米城”“钼城”“鹅城”“人参城”“宠物食品城”“预制菜城”。到“十四五”末,舒兰市力争将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税收增量7亿元以上。
项目加速 产业向新
在舒兰市白鹅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造型各异的建筑一字排开,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安装设备。这座占地面积34.05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的白鹅产业园采用“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园+养殖基地+养殖户”运营模式,投产后每年可屠宰白鹅3000万只,生产鹅肉9万吨、鹅羽毛3750吨、鹅火锅食材等深加工食品3000万套、水洗鹅绒6000吨、羽绒制品75万套,预计年产值达59亿元、带动1.9万人就业。
除了白鹅产业园,人参中草药产业园和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共入驻项目19个。在产业园区的引力作用下,同质产业渐趋集中,对发挥企业的各自优势和规模效应起到更大促进作用。随着白鹅、人参、宠物食品用品三个产业链形态形成,全市经济产业转型框架已初步成型。产业园区建设的“导向”作用让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工业优势带动了农业生产,产业园区形成了多点开花的态势。
在加速项目建设的同时,舒兰市稳固工业“压舱石”的作用,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举措,最大限度释放产能,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前三季度,舒兰市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2.3亿元,同比增长8.7%;96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项目数量及投资规模创近五年来新高;前三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26个农产品主产区中排名第2;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12%……星光不负赶路人。全市上下跑招商、建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发展信心全面提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
优化环境 活力迸发
“‘企业知心人’仅用2天就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扫除了制约公司发展的障碍。”普惠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王健激动地说。今年5月,市发改局“企业知心人”龚彦辉解决长时间困扰企业的不动产登记等问题,赢得企业好评。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工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牢“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理念,统筹落实系列惠企政策,进一步推进降本减负,强化精准支持,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完善“九解一协调”常态化服务,纵深推进“接诉即办”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打造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增值服务链。
同时,持续优化政务、法治、市场、要素、信用环境,推进职能优化、机构整合、流程再造,增强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力和配置力。“追着企业搞服务、帮着客商去赚钱”在全市范围已蔚然成风。不断完善的工作方法、服务机制和创新举措,激活了舒兰市工业经济的“一池春水”,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动力”。
如今的舒兰,越来越多的项目、企业正在释放出新的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如今的舒兰,越来越多的项目、企业正在释放出新的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初审:裴津铭
复审:王健安
终审: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