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智驾技术这么牛,怎么总是有事呢?

教育   2024-12-17 11:30   河北  

早期互联网的发展,百度一家独大,技术领先,被称为中文第一大搜索引擎。当年的百度靠个人站长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成功转型专注人工智能的公司。


被大家熟悉的百度,早已经不是一个搜索引擎了,已经成为一家技术型公司,还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智驾技术,绝对是全球第一梯队。


但是百度在今年的发展,好像总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最早研究无人驾驶,也就是智驾技术,但是今年投放无人出租车,却遭到了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的抵制,现在又因为投资极越汽车被推上风口浪尖。


百度的技术路线主要依赖于纯视觉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强调软件能力和数据平台的建设。其ANP(Apollo Naviaation Pilot)系统能够支持L4级别全无人驾驶,并且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功能和性能。


近期,有人整理了智驾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地平线、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以及主机厂的智驾负责人,小鹏、理想、蔚来、长安,发现其无一例外都来自于百度L4规控团队,再顺藤摸瓜地找下去,元戎启行、毫末智行、千挂科技、主线科技、鉴智机器人、轻舟智航……也尽皆来自百度。


这看起来就像编织了一张网,百度系的人散如满天星地成为智驾各个产业链中的节点,影响着中国智驾产业的发展。其内在的联系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罗斯柴尔德”,隐性影响力庞大。


此外,百度在自动驾驶专利和安全测试里程上也有显著的积累,专利族数量超过5000件,安全测试里程超过9000万公里。


百度无人车项目始于2013年,两年后,百度无人车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2017年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而华为是2019年加大智驾技术研发,2023年年底,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智行App,百度相比华为整整早了6年。


2022年5月,“萝卜快跑”正式开启无人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2023年9月,萝卜快跑获准在北京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


2年多以来,萝卜快跑订单量已超过600万,目前已开通11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长沙、合肥、阳泉、乌镇。


这11个城市中,率先完成布局的是武汉。百度宣布在2024年,将实现武汉全城覆盖,并计划投入1000辆最新款无人车7x24小时运营。


今年5月,首批交付的百度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在武汉投入使用,年内在武汉完成千台无人车的部署,更多市民将享受到绿色、安全的出行服务。


本来这个事,也标志着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路上跑了,是科技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技术也算是全球领先的。


彼时,很多人开始憧憬,买个这样的车,价格也就20多万,开着上下班,中间让它出去跑业务,这样还能赚钱,多好的事。


但是,在今年7月,却因为一场事故,引发了舆论的反转。


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


事故发生原因是在绿灯亮起、车辆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的行人发生了轻微接触。经检查,行人无大碍。


按理说,此事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交通意外轻事故,但可谓“树大招风”,由此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愈演愈烈,慢慢变成了对无人驾驶领域的集中争论。


武汉市是萝卜快跑率先完成全覆盖的城市,如果按照百度的计划,在今年底之前投入1000辆无人车,恐怕将对武汉市现有的出租车、网约车造成深远影响!


无人出租车价格还便宜,一男子打车10公里仅花3.9元,还笑称“不要买车了”!而10公里的车程坐出租车的话,至少20元以上。这个价格悬殊之大,确实对消费者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面对萝卜快跑强大的竞争力,武汉出租车司机们坐不住了,据媒体报道,武汉出租车司机甚至联名上书,抵制萝卜快跑上路运营。


网上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纷纷谴责百度高科技公司却抢穷人的饭碗,舆论开始把矛头转向百度。


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即使网上骂声一片,出租车司机集体请愿,争议不断,但萝卜快跑的订单不减反增!


我们不能阻止科技进步的步伐,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新兴科技我们也要持包容开放的态度。但,科技进步不能是冷冰冰的,一定是要有温度的科技,有关怀的科技。


“萝卜快跑”遭到武汉网约车司机集体抵制,背后的核心问题大概是:一个好的技术遇上了一个不好的落地时机。


2023年下半年,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Waymo和通用旗下Cruise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曾拿到在旧金山地区开展收费运营服务的牌照,但仅三个月,就因突然熄火。


Waymo被公认为在自动驾驶方面走在全球最前列,连它上路后都问题一堆,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如此,多年来,自动驾驶经历了从很冷到变热再到遇冷的过程,Waymo的估值就经历了从2018年峰值时的1750亿美元到2023年的跌至约300亿美元的过山车。


但今年以来,情况正在起变化。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取得了新进展,今年6月底,特斯拉就推出了自称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FSD系统新版本——FSD v12.4.2。


7月1日,体验过特斯拉FSD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预言,2025年,特斯拉FSD就超过Waymo。10月,特斯拉还将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产品Robotaxi。


现在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以电气化为重点的上半场切换到以智能化为重点的下半场的倒逼下,在AI大模型加速“上车”的催熟下,部分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维度和商用层面上都摁下了快进键,其中就包括百度。


无独有偶,本周通用汽车一纸声明震撼全球自动驾驶圈:将不再为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Cruise提供资金,退出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要知道,这可是与谷歌Waymo、百度Apollo并称为Robotaxi头部玩家。


近日,极越汽车还没死透,外界就传出倒闭的传闻,员工也开始维权,极越汽车车主也开始维权,引爆舆论。


而这波舆论又一次引到了百度身上。极越汽车前身是集度汽车,是百度与吉利汽车在2021年1月共同成立的汽车品牌,2023年8月,集度更名为“极越”。


12月12日,众多员工将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围堵在公司,要求对方就公司解散、员工赔偿事宜给出解决方案。夏一平向员工承诺:“我不会跑路,我在积极解决问题,请大家给我一些时间。”


网传视频显示,极越汽车CEO夏一平被围堵讨要说法,极越汽车主播在直播间卖车的同时,接到离职的消息瞬间泪崩!


12月13日,吉利和百度发表关于极越汽车的联合声明,作为股东,将积极协助集度管理层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补偿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吉利控股副总裁杨学良发布微博表示:“吉利会以负责任的态度,采取切实行动,把车的正常使用和售后服务做好。”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在朋友圈表示:“我们已经开始行动,智驾和地图导航有我们兜底,请极越车主放心。


最新消息是,12月16日凌晨2时30分,极越首席执行官夏一平发朋友圈“首先我没有跑路。时间会检验一切,证明一切。”


夏一平承认,作为CEO(首席执行官)犯了许多错误。在战略上没有做好。融资本该是最重要的职责,但在早期过于乐观,没有预见到资金问题的严重性。


他提到,用人问题也是一大教训,管理风格上过于关注细节和微观管理,对营销的执念也占用了太多精力。


“所有这些错误,都源于我的经验不足和认知的局限。”夏一平称,“我太想把这两款车卖好了。而这恰恰,可能为极越走入今天的困境埋下伏笔。”


目前的情况是,百度吉利两大股东都不愿再投钱,之前承诺30亿融资未到账,所以直接导致危机爆发。


不过,能不能融到钱也跟品牌前景有关,毕竟吉利和百度也不是“冤大头”。


金主爸爸不再投资,现金流就断了。目前的行情,造车拼的就是现金流,不管吹的怎么天花乱坠,现金流断裂基本就会被淘汰出局,大概也不会有人伸手救助。


其实百度的智驾技术还是很牛的,但是如果这次投资的极越汽车再次倒闭,接下来百度的智驾技术该如何找落地发展呢?


百度智驾技术与华为智驾技术相比,百度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略领先于华为,尤其是在纯视觉技术路线和软件平台的建设上。


百度在技术研发投入和开放平台方面表现突出,虽然百度智驾技术已经超越华为,但商业化和大规模量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百度智驾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的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虽然在市场应用上尚未达到大规模普及,但其技术积累和行业贡献值得肯定。


技术是好技术,但是落地的商业化进程以及前期砸钱太多了!有的时候撑不下来。


但是反观小米汽车,2021年3月成立,2024年4月上市销售,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而且到目前为止销量还不错。


还有华为的鸿蒙智行已经有了问界、享界、智界、尊界,分别和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淮合作。除了这四个厂商之外,华为未来还可能会和其他厂商合作。目前已经有多个汽车品牌,都用上了华为的智驾技术。比如比亚迪和华为就合作,推出了方程豹豹8。岚图和华为就合作推出了乾崑版。一切看起来很顺利


但是这种顺利,到了百度这里就不行了,先是Apollo,现在又是极越,怎么就困难重重呢?是不是因为小米有雷军,华为有余承东这样的营销高手?而百度好像除了李彦宏以外,公众还认识百度的谁?但是李彦宏又是做技术的,这个难题怎么解?


在搜索方面,百度的挑战也是很大,抖音近期也推出了抖音搜索APP,360也推出了纳米AI搜索,尤其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更是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截至2024年11月底,豆包APP的用户规模已成功突破1.6亿,每日平均新增用户下载量稳定在80万,成为全球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的AI APP


甚至,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了豆包概念股,有些分析员认为豆包概念有望成为类似于华为概念的万亿市值。


而百度接下来该怎么做呢?内部管理问题?外部投资?平台概念?这一切都要捋清楚。


这次舆情,网友又开始翻旧账了,又开始拿百度的竞价排名、搜索页排在前面的都是广告,魏则西事件,跟莆田系医院的合作等说事,甚至还把放贷的度某满也掺和进来,这些年百度的投资,除了搜索引擎还有哪个成功了?


不过,这些事件,接下来大家对百度的项目估计也会更加顾虑重重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如果大家有其他的想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好文!点个在看!

分享、在看、点赞,3连

会运营
专注运营、直播、网红、电商、创业、热门、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