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圈子,而你的圈子又固化了你的认知。
一个常在马路边打羽毛球的选手,绝对想象不出林丹的实力。
我刚打羽毛球那会儿都是周围同事组局,大家水平差不多,基本都是“街头扑蝶”型选手。
有一天来了个高手,当时以我们的水平,连人家是高手都看不出来,蒙着跟人家打。
打了两个小时,人家连汗都没出,后来也就不来了。
等我找教练系统训练之后,大概也能到业5左右了,同事们叫我去打,我也不愿意去了。
不是看不上人家,而是去了我什么技术都不能做,别说杀球,吊球对面都接不住,高远球还总失误呢,所以我也就只能降到“街头扑蝶”水平跟他们打,结果就是净捡球了。
不但自己打着不爽,对人家来说也没什么帮助,所以羽毛球这玩意基本就是水平差不多的人组个俱乐部才打得起来。
人才这玩意跟羽毛球差不多吧,也需要土壤。
大概20年前了吧,我从ASML辞职回国,那时候在国内谁知道ASML是什么玩意?
大家甚至连光刻机都没听说过。
我去面试,跟人家讲我在ASML做寻径算法,就是给激光头规划线路,人家一脸懵,说你是技术工人吗?
当然,这跟我当时面试的大多是咨询公司也有关,毕竟中国没有这类业务请他们,不知道也正常。
虽然我没想做算法,可话说回来,就算想,也没有光刻机公司啊。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懒得往简历里面写这段经历。
虽然我算不上什么人才,更跟高端扯不上关系,但是窥一斑而见全豹,我的这点经历也算是当年高端人才困境在中国的缩影吧?
那时我们的产业还相对低端,没有那么多空间留给高端人才。
像我这种虽然算不上什么人才,但回国比在欧洲时,薪资已经斩半再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