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哈佛访问,闲着没事,朋友叫着我去参加她们棒球队活动。
我说我不会打,去了也没意思啊。
她给我发了条视频,说是她刚打球时教练转给她的。
视频很短,应该是美国小学的棒球训练片段。
打击手是个小胖子,投手投出来,他应该是打了个好球,然后下意识扔下棒要上垒。
但跑了两步不知道咋地又犹豫了,掉头又往回跑。
然后过来两个大人,看样像是教练,蹲下来拍着肩膀鼓励他。
然后小胖受到鼓励,跑完了三垒回到本垒,队友纷纷跟他击掌庆祝。
当时我还不怎么明白棒球规则,还说这打得也没啥意思,给我发这个干啥?
她就给我讲,说小胖打了一个本垒打,就是打出场外对手接不到那种。
既然接不到,你就可以轻松跑完三垒,回到本垒得分。
但小胖估计是因为太胖,跑得慢,所以打完默认就放弃不跑了。
再加上之前没打过本垒打,冷不防打出一次,就有点手足无措。
最开始看到是个本垒打,理性告诉他可以跑了。
但同时,长期以来的经验又让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打出本垒打,更不可能安全上垒。
挫败感袭来占据上风,甚至战胜了理性,就算眼睁睁看着是个本垒打,他也不敢相信。
所以跑了两步又开始往回跑。
后来我学了规则才明白,原来像小胖这种跑得慢的击打手,很多时候会被保送上垒。
因为他在垒上不但不能跑垒得分,反而会影响其他人上垒,保送他上垒基本就相当于一个内奸。
次数多了,小胖心里可能默认自己是个累赘,不敢做任何决定,只能任人摆布,人家让他跑他才敢跑,人家不说他就什么都不敢做。
总之视频想要表达的,就跟那个小象从小被栓在铁柱上挣脱不开,长大后认知里默认挣脱不开,再被拴上也就认命了,一个意思。
我一看,居然还有人嫌我认知低,给我上价值,这能忍吗?
于是就去了。
俱乐部有个白人老教练,人很热情,问我打过没。
我说是第一次,brand new,他就笑,给我找了个女生做搭档,开始传球热身。
传了几下我发现,跟我比起来,对面女生才是全新,虽然很努力,但真的绵软无力。
正百无聊赖时,教练也看出来问题,过来又问我,说你真没打过吗?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你传球传得挺好,不像新手。
我说小时候总扔石头玩,跟这也没啥区别。
他点点头,给我换了个白人大高个搭档。
这货一看就打了很久,接他球震得手发麻。
我合计着人家陪我这个菜鸟练,咱也不能让人家无聊啊,于是每个球都卯足了劲扔。
大高个也挺热情,总鼓励我,个个都喊好球。
热身完事还过来跟我闲聊,问我是日本人吗。
我说我是中国人。
他还挺惊讶,说中国人也打棒球吗?
我说本来不打,这不来美国入乡随俗了嘛。
这时朋友才姗姗来迟,一个劲跟我道歉,问我玩得咋样。
我说挺好,找到了小时候扔石子打架的感觉。
之后是打击训练,一群老手在球场里,投手投,其他人轮着打。
我们几个新手被教练拉到场边铁笼子里,一人拿了一根柱形架子,教练给示范了动作,然后我们就把球放在柱子上练。
教练看我每个都能打到,就多盯着给我纠正了几个动作。
让我把重心放到后腿,挥棒过程中手腕主动点发力。
这么一调整,果然顺溜多了,打得虎虎生风。
过一会教练又过来看,还挺惊讶,说你这转髋转得真不错,然后又问我是不是练过?
我说刚才不是问过了嘛。
他说你挥棒也是小时候扔石头练的?
我说那倒不是,这玩意跟打高尔夫差不多,应该算打高尔夫练的。
然后他就把我叫出去,跟着老手直接打投手的球了。
此时朋友还在笼子里挥汗如雨,转髋都做不出来。
休息的时候,她递给我水,说早知道你学这么快,我就不给你上价值了,小丑是我自己。
我说打过那么多年各种球,多少还有点协调性,容易触类旁通。
她说那你咋不早说?
我说协调性这玩意还是有点抽象,说也说不明白,看到自然知道,那还有啥可说的,干就完了。
不过关于这事,后来我也反思了一下,中美有一点确实存在很大差异。
跟中国人正相反,很多美国人属于迷之自信。
有个白人小伙,说自己篮球打得不错,约着一块去打球。
单挑被我5:0剃了3把秃头,但人家仍然不觉着自己不行,只是觉着我很强。
这可能跟美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像开头棒球小胖那种视频,国内好像很少见,但在美国就很多。
看美国小孩训练,不论家长还是教练,那真是一句责备没有,全是鼓励,而且表现得还挺真诚,看不出是装的。
我甚至一度怀疑他们是不是审美有问题。
如此培养出来的美国人自然迷之自信。
自信虽然是好事,但过犹不及,容易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做出些以卵击石的事,贻笑大方。
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很多人从小没赢过一次,并且没有鼓励,只有打压,导致极度自卑。
这种自卑导致他们不但认为自己不可能赢,更认为但凡跟自己有关系的都不可能赢。
而且从小习惯被打压之后,他们会变本加厉打击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一切。
如果现实中没人理他,他会憋得受不了,只好到网上倾吐一肚子垃圾。
中美教育方式虽各有利弊,但两害相权,显然中国的方式相对靠谱很多。
中国的决策者是经历过层层筛选,一道道优中选优的赢家,对于他们而言,不存在没信心的问题,更不存在迷之自信的问题。
反观美国,一群快乐教育培养出来的迷之自信,投票选出一个最迷之自信。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这两种决策者博弈,你赌谁赢?
更何况中国过去几十年脚踏实地,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且完整的工业体系。
以这种“协调性”,学一项新运动难吗,你跟中国玩卡脖子?
但话说回来,中国也不是没有问题,让更多人建立自信,这一点确实值得向人家美国学习。
2024年开始,战忽其实已经忽悠不下去了。
2025年中国的真正实力会暴露无遗。
既然不装了,要那么多自卑有啥用,以后培养点自信的。
当然务必以美国为鉴,别搞成迷之自信来就好。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不败博弈:50+实战案例讲透《孙子兵法》(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