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白天是西藏权力最大的王,晚上却化身贵族公当风流情郎

2024-11-19 12:02   广东  
关注我的你,是最善良的!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六世达赖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婴出生在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邬坚岭,男婴的父亲西丹增,还有母亲旺拉姆都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信徒,将来这名男婴很有可能就会和父母一样成为藏传佛教的信徒,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他和活佛达赖会有什么关联。


01
晚上却化身贵族公当风流情郎
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六世达赖,很多人都对此很陌生。可当提及吟诵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仓央嘉措,一定是耳熟能详的。他的情话传遍在世间的各个角落,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历史上著名的六世达赖,就是仓央嘉措。他的一生也与“风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六世达赖风流韵事之后,藏着他的“双面人生”。
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于一个信奉宁玛红教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奴。在藏族社会里,农奴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不受人尊重的。
这个家庭相对于其他农奴家庭,

唯一的特别之处,
就是这个家庭诞生了一个转世灵童。既然有转世灵童的出现,那么在此之前,它又送走了一个生命,只是这件事情依然是一个秘密,源自一个策划已久的阴谋。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鉴于当前的局势以及五世达赖喇嘛的心愿,秘不发丧。对外则宣称达赖喇嘛要潜心修习,所以闭关不出,不可让人叨扰。隐瞒了当时众多的教徒和康熙皇帝。而自己,受达赖喇嘛的嘱托,暂时管理西藏事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藏王”。
与此同时,桑结嘉措在秘密寻找新的转世灵童。他想如果事情败露,会立即推转世灵童上位。转世灵童只是个代名词,桑结嘉措还是可以继续掌握权力,维护他专断独裁的统治。桑结嘉措对权力也是极其渴望的,他认为没有权力,
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

在1697年,
桑结嘉措把转世灵童的地点选在了纳拉山下。因为这里偏僻,地势陡峭,容易保守秘密。而且这里的藏民大都信奉红教,如果在这里诞生一个黄教教主出来,更有利于黄教势力的扩大。
后来,桑结嘉措把眼光瞄准了仓央嘉措。因为按照黄教规定,哪位婴儿抓取到了前达赖喇嘛的遗物,他就是下一世的达赖喇嘛。因此仓央嘉措被选为了当时的灵童转世。就这样,因为桑结嘉措的寻找,改变了仓央嘉措一生的命运。在藏族的规定里,仓央嘉措已经是六世达赖喇嘛,按理可以到布达拉宫称王,当西藏最高的领导人。可是利欲熏心的桑结嘉措把这件事情隐瞒了下来,自己仍然掌控西藏政局,也没有将转世灵童接到布达拉宫。
因为准噶尔叛乱,康熙皇帝发动了战争,最终,康熙皇帝打败了准噶尔。纸终究包不住火,康熙皇帝从俘虏的口中知道了五世达赖喇嘛的事情。康熙皇帝向桑结嘉措致书,严厉质问他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因为当时康熙皇帝的权力很大,又极其具有威严,藏王桑结嘉措都不敢在他面前造次,只能臣服于康熙皇帝。不久,藏王就派出了一支隆重的队伍去迎接转世灵童。
同年9月,按照当时的规定,当时已经14岁的仓央嘉措自藏南迎到拉萨,在途经浪卡子县的时候,拜五世班禅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正式册封为六世达赖喇嘛。据记载,当时仓央嘉措拒绝受戒,也不朗读经文,充满了反叛之心。
仓央嘉措被接回来了,按规定,他应该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头上戴着璀璨的光环,接受无数教徒的爱戴。可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时的仓央嘉措还是一个孩子,又怎么能比得过桑结嘉措呢?仓央嘉措在进入布达拉宫后,徒有达赖之名,没有达赖之权。有名无实。虽然康熙皇帝想要主持正义,但是毕竟鞭长莫及,而且这位达赖喇嘛没有任何的权力基础,所以很快被藏王给架空,成为傀儡。
当傀儡的生活也是很痛苦的,仓央嘉措天天被僧人监视着,约束着他的行为。并告诉他作为一个达赖喇嘛,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每天必备的课程就是潜心修道,对于一个热气方刚的少年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折磨,但他必须要服从安排。
每天的日子过得极其无趣。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仓央嘉措都难以忍受。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经师就在后面跟着他,恳求他继续学经,研习佛法,生怕受到桑结嘉措的责骂。
仓央嘉措在学习中就感到很迷茫,因为他原本出身于红教,可是,他却成了黄教的领导人。不同的教义之间因为信仰或习俗不同,以致于彼此冲突。当时仓央嘉措年纪还很小,他根本分不清红教和黄教。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黄教主张约束自己,要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红教则认为自由是人的天性,要及时发泄自己的欲望,才能得到更快乐的生活。红教还允许结婚生子,而黄教却是严厉禁止的。
就是在这样不断地左右冲突中,仓央嘉措就感到很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总想逃离这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位心爱的姑娘,在世俗之中还有他的牵挂,还有他最珍视的爱情。以致于他更加无法安心地住在布达拉宫。
一天夜里,少年终于厌倦了这样无趣的生活。计划良久后,在漫天飘舞的大雪中,躲开僧人,立即翻出了宫墙,逃离了那个禁锢着他的,像囚笼一样的布达拉宫。在布达拉宫外,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而是青年男子达桑旺波。
他流连于拉萨街头,在热闹的酒楼里,他沉醉于酒精。看着街上的灯红酒绿,等着他心爱的姑娘的到来。甚至发展到后期,他夜夜留宿在宫外女子之家。他对爱情的渴望已经让人难以想象。
他也曾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琴楼逍遥自在,听听小曲,欣赏舞蹈。这些行为,也超越了教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上最大的王。在拉萨街头流浪,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两句话,诠释了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仓央嘉措出逃的大雪天,本来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可是,大雪掩盖不了他出逃的踪迹,第二天,他的踪迹就被宫内的僧侣发现,并告诉了桑结嘉措。桑结嘉措知道后,大怒,认为他这样的行为不符合规定,且有损于佛教的尊严。当然,惩罚肯定是少不了的,他受到了鞭笞并且以后被僧人严加看管,不允许他再踏入宫门外一步。据悉,他心爱的姑娘也因为她而被处死。仓央嘉措很是悔恨,但因为自己没有话语权和领导权,更无法守护自己的爱情。仓央嘉措困于寺中内心的压抑之感,无处打发,无处发泄,只有与脑海中存留的那一丁点对爱情的幻想,且这点幻想也要付出沉重代价。
此时,正值西藏政局动荡。明末清初时,黄教为了取得在藏族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桑结嘉措就联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一起击退了对手。和硕特部和桑结嘉措一样,都对统治权虎视眈眈,而和硕特部在胜利之后,没有立即返回蒙古,在藏族地区长期驻扎。
桑结嘉措不高兴了,他也想掌握在藏族地区的控制权。他认为先下手为强,于是,他买通了僧侣,派人在和硕首领拉藏汗的饭菜中下毒。不妙的是,被首领发现了。首领很愤怒,也没有再维持他和桑结嘉措表面的和平。
他立即调集大批藏军,杀死了桑结嘉措。之后。和硕特部在可汗给清政府的书信中写道:桑结嘉措密谋造反,他所立的六世达赖喇嘛终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教务,且没有任何功绩。不堪大任,请给予废除。因为铁证如山,而且仓央嘉措的举动也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于是,康熙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班禅,诏送京师。”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边时,他坐下打坐,因此圆寂,享年23岁。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由此,仓央嘉措的人生也就此斩断,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遗憾。
仓央嘉措的死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只能按照当地传统的天葬来告慰达赖喇嘛的在天之灵。仓央嘉措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家,但是他却是一位优秀的民歌诗人。他的圆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遗憾。
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在藏族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同时也在藏族人民的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后人根据藏文记载,整理并出版了《仓央嘉措情歌》。
世界上一些学者也在研究仓央嘉措的诗歌,研究他的精髓所在。而且他的诗歌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流传。他的文字细腻、生动。在字里行间就能感受他的内心的苦。十四年的乡村生活,让他可以在无形之中与大自然对话,感受大自然的喜怒哀乐,激发他作诗的灵感。他写的诗歌,大部分都是男欢女爱的题材,写出了众多的情歌。
他没有被教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只是把自己内心想要抒发的却不能对别人诉说的情感表达出来。体现了他短暂一生的悲欢离合。仓央嘉措用记录自己真实生活和情感的方式——诗歌让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在无形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也感悟了生命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他用自己的内在叛逆否定了整个造神运动的本身——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神。
在他自己的一生中,他体会了求之不得的无奈,感受了无法做主的苦闷,经历了生不逢时的痛苦,最后只能凭借诗歌来表达了自己的内在情感的诉求。
回顾一下仓央嘉措的人生,还是挺波澜壮阔的。他在短短的23年里,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原本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奴家庭里的孩子,出身于红教家庭,有着娶妻生子的权利,而且本来他还有自己心爱的姑娘。
只是因为桑结嘉措对于权力的渴望,以致于他抓到了前达赖喇嘛的遗物,就被选为转世灵童。可就是因为这一次的选择,他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拥有无上的权力,至少在别人眼里,他的人生是值得羡慕的。
不过,他们看不到的是,华丽服装下的那一颗孤独的心。首先他没有任何背景地位,根本没有能力去对抗藏王的统治,只能守着冷冰冰的宫殿,过着受人摆布的生活,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傀儡。
他踏入布达拉宫,就要遵守黄教的规定,远离女色,禁止结婚,这无疑是给仓央嘉措套上了一副冷冰冰的枷锁。再加上他自身的信仰和世世代代的达赖的信仰不同,他在佛法的世界里找不到任何的归属感,也让自己的人生没有努力的方向。
在这种绝望和挣扎中,对于他本人来说,也许,死亡是其最好的解脱吧!但是,世界上就因此缺少了一个优秀的民歌诗人,也是让人十分惋惜的。在历史上,他给后人留下最多的就是“风流公子”的称号,殊不知,在他最好的青春年华里,他却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楚。更重要的是,他也不能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不幸,更加重了他一生的抑郁。
红尘路漫漫,可有几回欢?生命是一树花开,璀璨与黯淡,热闹与安静,都是一种印痕,贴在生命的画廊里,无声无息,只有自己知道。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几乎无人在看到这句诗时会不动容,或许,世间再难有诗句比它凄美——人生最苦不过不能两全,无论作何选择,爱情始终都是奢望。写出这一诗句的仓央嘉措,一生恐怕比这文字还要凄美。
他被禁锢于佛门,永世逃不开那沉重的枷锁,可偏偏,他又是那么向往自由,向往爱情,向往普照大地的阳光,向往纤尘不染的雪山。仓央嘉措的一生,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为万众敬仰的神僧,却也是受人摆布的棋子。仓央嘉措出生于藏南地区山脚下一户农奴家庭,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
这一教派的信徒比较自由,和俗人无异,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只要心中有信仰就可以。仓央嘉措自幼生长在没有束缚的天地间,和草地、牛羊作伴,生性喜欢自由。
他不知道的是,在自己1岁的时候,家人为其举行了抓周礼,藏王桑结嘉措的使者前来观礼,把五世活佛罗桑嘉措的一件遗物放在了抓周物品的行列。也许是天意使然,仓央嘉措一下子就抓到了这件遗物。使者心有定数,确认了这个孩童就是灵童转世,是下一任活佛,但他并没有告知孩童的父母。
仓央嘉措3岁时,正式被认定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但桑结嘉措并没有按照惯例把他接到布达拉宫去,而是将他暂时留在原本的家里,定期派人接他去巴桑寺学习文字和佛法。仓央嘉措8岁时开始学习《吐古拉》、《诗镜注释》等佛法著作。他之所以会成为著名的藏族诗人,也是因为受了《诗镜注释》的影响。
要背负的一切,年幼的仓央嘉措自己并不知道,而父母只感到光荣,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将会卷入什么样的政治漩涡中。一切要从1681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说起。达赖是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每一任达赖被认定为上一任的转世灵童,认定时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过程。而一旦成为达赖,就等于成为众多信徒敬仰的神僧。
罗桑嘉措圆寂后,其弟子桑结嘉措,也是西藏的第巴,考虑到当时政局不稳和罗桑嘉措生前的心愿,向外界隐瞒了达赖圆寂的消息。只说他已“入定”,进行无限期地修行,一切事务交由第巴处理。桑结嘉措一边隐瞒僧众和康熙帝,扩大自己的势力,一边在合适的范围内秘密寻找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也就是未来的六世达赖。
这样一来,当事情败露时,他就可以立即迎六世达赖入宫。寻找转世灵童的地点,桑结嘉措选在了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因为这个地方偏僻、安静,容易保守秘密,并且,这一带的人大多信奉红教。
如果诞生一个黄教教主,有利于黄教势力的扩大。就这样,仓央嘉措被选中,成为雪域未来的王。日子如潺潺流水,在秘密被揭开前,桑结嘉措已手握大权十五年之久。直到1696年,康熙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圆寂多年。康熙帝随即勃然大怒,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
桑结嘉措自然早有准备,他上奏折禀告康熙帝,称六世达赖已经找到,一边向皇帝认错,一边派人去迎接仓央嘉措入宫。1697年,14岁的仓央嘉措被迎到拉萨,正式剃发受戒,变成了众人敬仰的活佛。
达赖是西藏地区众多信徒们精神上的领袖,但仓央嘉措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命中注定要担此大任,还是不知不觉成为藏王的一颗棋子。他只知道,在布达拉宫,每日就是学经修道,陪伴他的只有单调的诵经声和无聊呆板的功课。
而身为达赖,他必须虔诚,还必须遵循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这跟他过往十几年的自由生活大相径庭,令他很不适应。有时候,仓央嘉措会走出庭院散心,那些年老的经师便会一直跟着他,恳求他继续学经,因为达赖不守规矩的话,这些经师会被第巴责骂。
仓央嘉措厌恶那些枯燥的功课,却又同情经师们的处境,常常过得很是煎熬。仓央嘉措对所有的权利斗争都毫无兴趣,他也毫无实权,一切权力都在桑结嘉措手里。仓央嘉措不过是一个端庄的傀儡罢了,但他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故乡的一切离他远去,他最悲伤的,便是被禁锢在布达拉宫,做雪域的王,自己这双脚再也不能踏进尘世自由的土地。为此,仓央嘉措也只能把自己的苦闷付诸纸上,化作那些美得让人心碎的诗歌。
仓央嘉措原本属于红教,不用守那么多规矩,而黄教则明令禁止僧人近女色,一定要六根清净,这显然进一步压抑着仓央嘉措自由烂漫的天性,让他无比痛苦。相传,仓央嘉措在进入布达拉宫前,有一位青梅竹马的美丽恋人仁增旺姆,他们终日相伴,约定到了一定年岁时便结为夫妻。
不想仓央嘉措被迎入布达拉宫,做了那政治的傀儡,永世不能与恋人相见。仓央嘉措十分想念仁增旺姆,于是,在离开家乡三年后,他偷偷派了一个亲信到自己家乡去,跟仁增旺姆说自己一直想念着她。
仁增旺姆何曾忘记过仓央嘉措,在收到初恋派人传来的口信后,不顾艰难险阻,从藏南来到拉萨的雪山脚下,只为再见仓央嘉措。
那段时间,仓央嘉措便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溜出去跟仁增旺姆约会,虽然是离经叛道的事情,但在仓央嘉措眼里,这是他人生唯一的寄托了。不想,有一天清早,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仓央嘉措和仁增旺姆的事情就这样被发现了。铁棒喇嘛愤怒不已,将仓央嘉措软禁起来,让他闭门思过,并以极刑处置仓央嘉措身边的贴身喇嘛。
至于仁增旺姆,有人说她被秘密处死,也有人说她被驱逐出拉萨,放逐到谁也不知道的远方。面对这些,仓央嘉措根本无能为力,只能再一次被迫和情人分离,并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受尽皮肉之苦。他进一步确信,无论哪一方面,自己都毫无自由。
或许是越来越麻木,或许是出于对那些清规戒律的反叛,仓央嘉措开始在夜晚想办法溜出布达拉宫,来到拉萨的街头,化名为“达桑旺波”。假装成一个风流的贵族子弟,流连于烟花巷。他戴着假发,穿着华丽的袍子,和八廓街上的青年男女一起喝酒、玩乐,还时常留宿在宫外的女子家中,醉心于各种歌舞游宴。只有在这个时候,仓央嘉措才可以忘记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束缚,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
仓央嘉措不断放纵自己,反抗僧人的清规戒律,但他的精神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白天,仓央嘉措当一个端庄的任人摆布的傀儡,夜晚,他则流连于拉萨街头,当一个风流的公子。这也是他诗中所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在一家酒馆内,仓央嘉措还遇见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姑娘达娃卓玛,他很喜欢和她在一起的感觉。
于他而言,达娃卓玛就似人间灿烂的烟火,照亮了他黑暗、压抑的世界。仓央嘉措夜晚偷偷出去的次数越来越多,跟姑娘约会的秘密再一次被揭露。他再也难以到自由的天地间,去当他那“最美的情郎”,而达娃卓玛也被她的父母仓促嫁了出去。
仓央嘉措再次陷入了困顿之中,他终日喝酒、写诗,以排解心中的苦闷,但酒醒之后,又有多少愁苦能解呢?1702年,五世班禅罗桑益喜要为仓央嘉措授比丘戒,按照计划,他在众多僧人的护送下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先为寺里的僧众们讲经,然后完成受戒的仪式,没想到,心生叛逆的仓央嘉措在众目睽睽之下拒绝讲经,也拒绝了受戒。
仓央嘉措的一生无疑是悲情的。他无端端卷入政治的漩涡中,明明渴望自由和爱情,却从不如愿,而上天似乎从来都不肯放过他。蒙古的拉藏汗和桑结嘉措的矛盾越积越深,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战争。拉藏汗带领的蒙古大军凶悍无比,桑结嘉措远远不是其对手。战争开始不久后,桑结嘉措便被拉藏汗杀死。仓央嘉措虽是桑结嘉措的傀儡,但桑结嘉措一直是仓央嘉措的庇护者,两人是一体的。
桑结嘉措一死,仓央嘉措便失去了重要的保护伞。拉藏汗想进一步置仓央嘉措于死地,以抢夺更多的权力。拉藏汗上书康熙帝,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还说他转世灵童的身份是假的,不是真正的六世达赖,请予贬废。此时,清朝与和硕特汗国结盟,康熙帝不想得罪其领导者拉藏汗,于是下旨将仓央嘉措废黜,并将其押解到京城。
走出宫门时,仓央嘉措很坦然,他唯一舍不下的只有他的诗篇——他几乎全部的精神世界。这位诗人对随从说:“不要散失我的诗稿,来日还要交还给我的。”然而,仓央嘉措早已是僧众和信徒们心中独一无二的精神领袖。蒙古军队将仓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时,手持棍棒的僧众们奋力将这位领袖救了出来,安置在哲蚌寺中。
众人转身跟强悍的蒙古军队搏斗,仓央嘉措不忍看到僧众和藏民们为了自己而送了性命,只身走出哲蚌寺,放弃抵抗,只求蒙古军能放过这些无辜的人。此时,仓央嘉措不过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他早已看破了红尘,认为生死不过如此。
走出哲蚌寺后,仓央嘉措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绝笔诗:“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面对送别他的藏民,他始终没有回头。或许,仓央嘉措当了多年的傀儡,在这个时候,他终于可以自己选择一回,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给予藏民们生机。自此,仓央嘉措不知所踪,人们不清楚他是否死在了押解途中,关于他的死因也众说纷纭。
有人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得了严重的水肿病,因医治不及时,圆寂于青海湖旁。有人说,他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死;还有人说,他最终被押解到了京城,被康熙帝囚禁在五台山闭关修行,而他最终抑郁而死。比较浪漫且美好的一种说法是:仓央嘉措被一名好心的解差释放,他在美丽的青海湖旁成为自由自在的牧人,和牛羊作伴,诗酒风流过完余生。
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则是:仓央嘉措到京城后并没有被囚禁,众人恳求他“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于是,仓央嘉措朝着东南方向走去,到峨眉山、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等地云游讲经,后来到达青海、蒙古一带,在此圆寂,享年64岁。
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但人们清楚的是,在仓央嘉措消失后,拉藏汗又找来一位七世达赖,但始终无法获得信徒们的认同。不管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是生是死,离开囚笼般的布达拉宫,对于他而言是某种意义上的解脱。倘若仓央嘉措是完全的、虔诚的僧人,那么他也不会留恋红尘,爱而不得,与佛经相伴便是最好的归宿。
只可惜,他这样一个喜爱自由、向往爱情的人,被懵懵懂懂推上了“权力的顶峰”,一生被束缚,肉体和灵魂分离,这才是最大的痛苦。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或许已是过去的一个传奇,但他在人世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歌。
在民间,仓央嘉措的诗歌就有两百多首,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透过他的诗句,仿佛能隔着时空和这位诗人、领袖、风流公子相遇,去看看他的一生。这也许就是,“有的人死了,
但他还活着。”

数字化转型行家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