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漆具有慢干性。吴振宇老师深入研究斫琴每一个细节,在制作精品古琴的同时,把古琴相关重点知识和琴友们交流分享,以便琴友客观全面地了解古琴。
大漆的慢干性对古琴品质的影响很大,主要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漆膜,第二是灰胎。
先说漆膜,就是面漆,古琴的面漆经过五六个小时就干了,但是此时的漆膜还不够坚硬,琴弦比较容易把琴面划伤,也不容易做出漂亮的光泽。大漆的漆膜一般要半年到一年才能变得坚硬,这时推光,光泽会经久不退。这时在细心用软布盘漆面,会呈现出透润、宝光、出包浆,不仅非常漂亮,而且手感如玉,亦琴亦宝。这就是大漆的慢干性在漆膜上的表现,请看下图:
以最后一张照片为例,左边(浅色冠角)的古琴是刚刚“出生”的新琴,右边(深色冠角)的古琴,现在已经一岁啦,一年的时间,漆膜渐干变硬,弹奏过程中也不免会爱抚琴面,大家可以明显看出,刚出生的古琴漆面光泽有些生涩,漆膜不够光亮,而一周岁的古琴漆面神采奕奕,和润可爱。
第二,大漆的慢干性还体现在灰胎,漆膜与灰胎在慢干性上有很大的不同,漆膜很薄,只有零点几毫米,所以漆膜的慢干性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灰胎的厚度有一到两毫米,是漆膜厚度的几十倍,所以灰胎的慢干性在时间上是漆膜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灰胎的慢干性表现的及其漫长,灰胎在缓慢的干燥过程中,逐步收缩产生各种形状的断纹,古人说五百年方可出断,就是说大漆慢干性在灰胎上的体现。现代古琴的灰胎加工要多次进入烘干房,极大地缩短的灰胎的干燥时间,一般十年左右就可以陆续出断。
请看下图:有些工厂为了保证古琴的产值,会缩短加工周期,里面的灰胎和大漆远远没有干透,就着急接着上漆,导致后来琴体大漆渐干时,漆面随灰胎的收缩而产生微小凹缩,在琴面形成下图这种凹缩小坑。而吴氏古琴严格控制古琴制作周期,不急于求成,让灰胎和每一遍大漆充分变干,通过长期的研究探索,达到对大漆的变化充分了解并遵循大漆的慢干性,精工细作,加大人工髹漆成本,漆工完美,漆膜非常厚。
古琴工作者王宁老师评论:如果拿数据说话的话,其实大漆一年只能干到九成,十年左右的时间会把另外一成干透。(当然,不同产地的大漆和琴所在地的气候对漆的干燥还有些影响。)等漆干到十成后,细小的断纹就开始出现了,至百年开始较为明显的显露,千年以上的大蛇腹断,大流水断就如我们今天见到的唐宋老琴了。大漆的生命和变化是以十年、百年为单位的。
吴振宇老师评论:还可进一步细分 我们所说大漆的慢干性, 以十年百年为一周期而出现各种断纹,说的是大漆腻子,而漆膜则以年为周期发生变化 ,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漆膜变硬,漆膜变浅。
古琴文化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每个斫琴人、每位琴友的。吴振宇老师总结、提炼多年以来的斫琴心得与古琴知识,和大家交流分享,帮助大家更客观、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古琴,吴氏古琴和大家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把古琴文化传承下去。
吴跃电话:13601152870
吴跃微信:wushizhiqin
吴振宇微信:wuzhenyugu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