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驻村干部风采(四):蓬溪县明月镇白庙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婵

文摘   2024-11-22 18:18   四川  

编者按



  为集中展示全市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的良好精神风貌,激励全市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特在“遂宁红土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驻村干部风采”专栏,集中讲述一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驻村故事。






  “趁还年轻,要到基层一线去磨砺,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2023年8月,遂宁市审计局干部王婵,主动响应国家“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建功立业”的号召,请缨到蓬溪县明月镇白庙村任驻村帮扶干部。彼时,她的女儿尚不满9个月。一年多来,王婵同志用无私奉献和尽责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干部的精彩篇章。


“小小白杆杆”撑起致富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王婵立足白庙村土地资源禀赋,利用审计专业优势,通过资产清查、价值评估等方式,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体检”,与村“两委”共同谋划出“党建引领+主导产业(菌菇)+多种经营+协同发展”的共富思路。针对传统菌架培育模式存在的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综合既有种植技术,带领驻村工作队、党员示范户创新探索标准化“地栽”种植,建立智能化温控系统,新增菌包生产线等技术升级手段,实现精准控温控湿,突破依赖外购成品菌包的局限,实现菌包自主培育,品质不断提升,生产成本同步降低30%。目前基地形成“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菌菇年产量达10万斤,带动就业800余人次。创新开展消费帮扶,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小小白杆杆”菌菇预计使白庙村2024年人均务工收入达2.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至35万元。

村民分类分拣食用菌


“共用爱心餐”温暖老人心 

  王婵驻村工作时间长,照顾家人分身乏术,为此心中饱含愧疚。想到那些和自己一样在外工作而无法照料家庭的年轻人,王婵便想出一份力。通过平时入户走访,王婵发现村里留守老人多,但老年人饮食起居、生活照料却很难,为此王婵首先想到解决老年人“吃”的问题,通过和村“两委”共同规划,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建立了“爱心食堂”,创新推行村集体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里帮一点、关心多一点“四个一点”工作机制,将村集体经济收益的10%注入“爱心食堂”,带领工作队率先捐助1500元,带动社会募集资金7万元,为“爱心食堂”提供了起步资金。村内60岁以上老人支付2元,即可在“爱心食堂”享用两荤两素一汤、美味可口的营养餐。自“爱心食堂”建立以来,累计解决6000人次用餐问题。“自己在家煮都是凑合着吃,根本弄不了这么多菜,做了也吃不完,这里菜品每天不重样,省时又省心,才2元一顿。”村里老人张才梦说。“爱心食堂”营造了孝老爱亲、友善互助、邻里守望、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心食堂”日常用餐


“农家乐活动”弘扬好风气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当乡村产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王婵又开始思考如何提升乡风文明,在日常走访中发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高,王婵又主动作为,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依托家风文化大院,评选“最美院落”“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老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宣传身边正能量。组织本村文艺爱好者成立“白庙新风尚”文艺演出队,在春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创新戏剧、曲艺、快板等民间文化形式,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红色文化+民族传统”活动,增进乡邻乡亲感情。同时建设乡约银行,从“孝、善、俭、勤、美、信、安”七个方面进行评优评先,设置积分项目,采用“行为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方式对群众进行正向激励,激发群众崇学向善的热情。10月11日,白庙村重阳节活动现场,舞台上歌舞精彩,现场掌声不断,舞台下400余名白庙村老人喜笑颜开,欢聚一堂,共享“重阳盛宴”,幸福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

“情暖重阳,爱在白庙”主题活动
   “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乡村振兴永远没有完成时。”展望未来,王婵充满信心。她表示,将持续做大产业、做好服务、做优乡风,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建设幸福美丽新白庙贡献力量。



(来源: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 | 市审计局 | 蓬溪县明月镇党委)

遂宁红土先锋
服务基层组织,发布组工资讯,指导党建工作,搭建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